第400章 《少年的你》
“有機會?”
“什麼意思?”
劉一菲一向冰雪聰明,一瞬間就懂了,也不顧正在吹的頭發,一轉身就撲進了吳淵的懷裡,抬起頭眨巴著亮晶晶的眼睛。
“師哥,你是有新電影了嗎?”
“要我演嗎?”
“我可以的!”
迎著劉一菲亮晶晶的眼睛,吳淵好笑的伸手把她腦袋推遠,“我就是隨口那麼一說。”
“可能以後會有,但肯定不會是現在。”
剛才吳淵確實腦海中一下子浮現出了不少女主角剃光頭或者平頭的經典電影。
實際上,在國際影壇中,女性角色被剃光頭,都是一個很經典的劇情。
頭發從來都不止是頭發。
起碼不僅是物質意義上的,它從來都被人類社會賦予了眾多定義。
在電影裡,給女性削發,常常都是一種精神訓誡,也是一種懲罰。
電影的邏輯來自曆史上,那些文明的陰暗處。
有人相信,切割掉長發的性征,才能避免一些禍事。
讓蕩婦無法勾引男人,讓她們反思自己“敗壞”的道德。
因此,這種行為在某些時期曾經是種公開羞辱,從心理上打壓彆人的手段。
比如,經典電影《西西裡的美麗傳說》中,女主角瑪蓮娜,她最後成為群眾發泄對法西斯怨恨的替罪羊。
曾經鎮上最美麗的她是其他女人的眼中釘,隻有借著戰後宣泄的機會,女人們才能打著正義的名義撕碎她的美。
她們將她性感的卷發剃禿,扯掉她身上僅剩的衣服。
而曾經前簇後擁為她點煙的男人們,站在一旁充當一場好戲的看客。
而在國內的電影中,這種場麵也屢見不鮮。
《驢得水》中,男性對張一曼的羞辱同樣是剃光頭,美其名曰伸張正義。
被剪掉的頭發的張一曼再也說不出象征著女性主義豪言的“睡服他”,最後落得一個瘋瘋癲癲,淒淒慘慘的下場。
毫無疑問,在這些影片中,頭發象征著女性的尊嚴。
而剪掉女性頭發的那些人都體味著個人強權淩駕於他人之上的征服快感。
當然,除了被迫剪掉頭發的,也有女性主動剪掉頭發的電影。
當在電影中,出現女性主動剪掉頭發,剪一個平頭或者光頭時,通常就是在隱喻這位女性要“證明自己”,或者要“不再被欺淩,要強大起來”。
比如,《海豹突擊隊》中,海軍情報官歐尼爾以女性的身份加入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為了獲得認同,她毅然決然地給自己剃了光頭。
比如《少年的你》裡,陳念在被霸淩後,頭發被剪亂後,乾脆讓小北幫她將頭發剪短修整好,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鏡頭,接下來的故事裡,陳念都是頂著一頭寸頭發型,再沒有留長發了。
當然,吳淵對這種隱喻是不太認同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但凡出現給女性剃頭的劇情,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這種類型的電影,這種角色,都是比較難演,並且很考驗演技的。
而且這種電影,一旦拍好了,都有可能成為神作。
《西西裡的美麗傳說》和《少年的你》都拿了不少獎,《驢得水》也是一部後勁很大的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