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考慮到這是一部文藝片的話,這票房可就很厲害了。
不過吳淵真正期待的,還是張一謀後來的那部《長城》。
《長城》這部電影,爛歸爛,但不得不承認,票房是真不錯,國內11億,還賣了一筆不菲的版權費。
這電影反正又不是吳淵自己拍的,口碑好不好對他來說無所謂,但賺到的錢是真的。
隻是可惜的是,這是一部中美合拍片,而且還是傳奇影業主動找上門來合作的,光影時代應該參與不了太多。
不然,先傳奇一步,慫恿張一謀把《長城》拍出來?
說實在的,這部電影如果沒有好來塢方麵的乾涉,沒有好來塢硬塞進來的好來塢個人英雄主義,將其作為一部純華語片來製作,成片的口碑和票房應該都會更好一些。
從正片裡就可以看得出來,張一謀確實是向好來塢妥協了很多,或者說他是想要嘗試一下這種好來塢風格的個人英雄色彩的。
隻是這種風格在華夏有些水土不服。
華夏觀眾是沒辦法接受一位從絲綢之路跑來華夏盜取黑火藥的外國人,最終成為了拯救華夏的英雄,哪怕隻是之一。
而且好來塢魔改後的這個華夏背景,太值得吐槽了。
看起來這個背景似乎是在北宋的基礎上架空的,但北宋背景守長城,實在是有點太荒誕了吧。
而且故事中的大臣、皇帝的表現也過於無能了一些。
雖然可以理解,這是標準的好來塢套路,除了主角之外,其他角色都沒有多餘的情節。
故事從兩個外國人的視角開始和結束,二人見證和參與了一段發生在長城的關於人生意義的打怪故事。
這一敘述手法似乎看起來恰好兼顧了中外觀眾的口味,畢竟傳奇影業之前的“怪獸片”大部分都是這樣做的。
但真將其本土化後,“品味較高”的華夏觀眾就沒辦法接受了。
因為好來塢國外背景的怪獸片,因為華夏觀眾都不清楚國外的曆史發展,所以對那些架空的設定都無所謂,所謂距離產生美嘛。
但一旦將背景搬到國內,看到這些魔改的華夏朝代、軍隊後,華夏觀眾就無法接受了。
這也是為什麼《長城》《功夫之王》這種華夏背景架空的所謂中美合拍片,在國內的口碑通常都很爛,但在國外票房表現卻很可以,口碑評價也還不錯的原因。
真的是距離產生美,因為外國人不了解華夏,反而對這種魔改毫無感覺,隻把觀影重點放在打怪獸上,反而覺得這打怪獸很精彩了。
如果《長城》是一部瞄準了國內市場,國內影迷的打怪獸大片,那這部電影的背景就不應該如此魔改,必須要儘量貼合現實,然後在現實曆史的情況下進行魔幻改編,才能讓觀眾接受。
就像《畫皮》係列,其背景錨定的是漢代,從士兵的穿著打扮到整體的藝術風格上,都是很貼合真實曆史的漢代情況的,這樣觀眾就不會有異樣感,也沒那麼多槽點了。
如果讓光影時代來提前啟動《長城》的電影計劃,做一部更加本土化的《長城》電影,再加上張一謀的強強聯手,做出來的成片絕對比張一謀和傳奇合作的更加精彩!
在心裡,吳淵暗自下定了決心。
這部電影還是得光影時代和張一謀來拍,不能讓傳奇給霍霍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