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路上,倆貨沒騎車,邊走邊聊。
“建昆,鐘靈跟你說了啥,不是要揍那丫嗎,咋突然變卦了?”
“她說,喜歡的還是我。”
“你信?”
“王山河同誌,你這是在質疑哥們的魅力嗎?”
“……好好,不說這。那書呢,200塊啊,那小子肯定在訛咱,就這麼被他訛了?”
李建昆解釋道:
“徐慶有這種人哪,根正苗紅,打死不會改口的,不然豈不證明他真在訛人?家裡知道能抽死他!
“這筆錢雖然不少吧,但山河啊,你想過嗎,對比咱們一輩子的前途呢?
“這應該是能搞到複習資料的唯一機會。”
王山河被說服了。
沉默一會後,提議下午回趟家。
徐慶有有句話沒說錯,學校確實亂哄哄的。
每天都有不少外來的工人和知青進校蹭課,攔是不能攔的,還得對他們和學生一視同仁,美其名曰有教無類,實則是學校慫了。
這就導致校園管理完全亂套。
學校現在也不強迫學生留校,你要是有更好的複習環境,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還能減輕學校壓力。
李建昆欣然同意,事實上他早就迫不及待回家,看看記憶中的小破屋,以及華發未生的母親。
還有他。
另外,李建昆也是為搞錢做打算。
眼下在城關搞錢,都不靠譜,或者說都有風險——
在這個節骨眼上,可不能蹚雷,否則往後又是做不完的高考夢。
投機倒把這方麵,城鎮管理比農村更嚴格。
比如說,有些城鎮居民趁著走親戚,或打著回鄉探親的幌子,從下鄉帶回一些花生雞蛋啥的,量都不大,裝在隨身小袋裡,以為能神不知鬼不覺。
但通常都是白忙活一場。
鄉下進城的要道上,總有設卡,工商可不是吃素的。
相反在農村,細捋一下,至少他還能想到三條正經的搞錢渠道。
一種,是農村集市的自由買賣。
此時鄉下農村,常有趕集和廟會,農民自產自銷一些統購統銷之外的物資,是被允許的。
問題是,家裡的自留地就那麼一小塊,要不是緊衣縮食需要換點活錢,連糊口都不夠。
又哪有富餘的產出可賣?
第二種是包私活。
有句話叫“七山二水一分田”,說的就是他們這一帶的地理環境。
由此可見,糧田在當地是多麼稀缺的資源,根本不夠滿足老百姓的口糧,遠遠不夠。
那總不能餓死吧?
所以本地的公社……反正他們石頭磯公社,是允許農民包攬一點建築、養殖和縫紉等私活的。
大隊批準,掙回了錢買工分,通常5角錢十個工分。
以此謀生。
不是李建昆吹泡泡,他可是個老手藝人,原本這事完全做得。
問題是,他不是農民。
雖然是農業戶口不假,但他目前的檔案身份,是望海中學的一名高中生。
你猜,公社準不準他包私活?
第三種是搞社隊企業。
江浙一帶不少地方的農村,這個年代社隊企業仍然堅挺。
說死皮賴臉也行,不講錢德也罷。
田地太少,養不活人哪。
乾得最紅火的,大概要數隔壁×N的老魯同誌。
這也是後來江浙的鄉鎮企業,領先全國崛起的基礎。
但這事隻能想想,它不是一個能短期實現的目標,不符合李建昆即刻來錢的訴求。
哎,高低有點鬱悶啊!
你說要再晚個幾年,倒啥不能發?
李建昆擺擺腦子,目光一凜,但他還就不信了!
帶著領先時代四十年的記憶,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會被區區幾百塊給撂倒。
不就是來正經的嗎?
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