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暫安處162號(2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7695 字 9個月前

這四合院曾經在五道口一帶,大抵也輝煌過。

如今榮光早已不在,房屋木料遭蟲蝕嚴重,接地處生滿黴斑。

院子裡毫無章法地,搭蓋起十來個小廚房。

地上坑坑窪窪,石料損毀嚴重,入眼的幾間廂房外,各有一灘汙水,裡麵黃的黑的,不堪入目。

當農村的化糞池使。

不是自個的房子,就這樣糟蹋?

“喂,乾嘛的?”

有人發現這一老一少,聽聞動靜,其他屋內又走出幾人,皆帶著一股審視。

呦嗬!

這白嫖客,還挺理直氣壯!

嗯,如果按許大爺的說法,這些人全是白嫖。

這座四合院,屬私有性質,且沒有對外出租。

見怪不怪。

這不大批知青返城嘛,許多人一時找不到地方住。

你說他們原本的家?

這麼些年,家裡不得添點人丁?

人口一添,就得另想法子。

這年頭城鎮居民,多半居住空間,有限得緊。

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

“噢,沒事,就看看。”

李建昆笑著搭話,不好跟他們搞僵。

倘若此處確為私宅,那麼接下來,少不了要跟他們打交道。

“甭看了,告你吧,廁所都沒空,一人都擠不進!”

你就算騰間房出來,我也不住啊。

真是的,無論怎樣,既然住在這裡,就算為自身著想,也得把衛生搞好呀。

皆是一幫小年輕。

暫未發現女同誌。

“哎。”旁邊,許大爺長歎口氣。

本以為自家過去日子恓惶,跟這些孩子一比,那都算幸福,高低有個窩。

這一歎,歎得李建昆也特感慨。

城市住房問題,隨著人口日益增多,形勢越發嚴峻。

否則也不會提出房改。

要知道,國家剛建立那會,咱們麵對的是怎樣一個爛攤子,北平還在,已是萬幸。

大量房屋損毀於戰火,存餘極其有限,不少人流離失所。

50年代,為使人人都住得起房,不得不啟動房屋公有化,建立房地產公司,集體管控房屋,抑製租金。

饒是現在,在京城租房也是真便宜。

大抵就是人均每月塊把錢。

誰都消費得起。

京城這年頭,有相當一部分家庭,都是租房住。

但如今的問題是:

公有房總量的增加,遠不及人口成倍增長,房地產公司已經沒有餘房。

離開院子後,許大爺遞過來一張紙條,道:“小李師傅,人留的地址。”

李建昆接過一瞅,在海澱小鎮,正好,他得先去趟房管局。

房屋性質必須確認清楚,否則問題就搞大了。

當年許多私房轉公房,即便手頭攥著房契,現階段,沒鳥用!

似乎是在85年,才啟動過一次返還,為期兩年。

兩年內仍沒拿房契來申請……嘿嘿。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新聞,啥背景忘了,民國時家族在京城擁有一百多間房。

戰火年代,舉家顛了,五十年後,後人拿著一摞房契,回來要房。

律師說,不好意思,廢紙一摞。

嘖嘖,百多間首都房產嘞,得是多少個零?

告彆許大爺,李建昆顛了。

一路馳騁,來到海澱小鎮,路上捎了五斤剛上市的青皮橘子。

直奔房管局。

“喲,小同誌,忒客氣!”

“應該的應該的,大家為人民事業勞心費力,吃點橘子不打緊。”

這話說的,不吃都不合適,人民群眾的一片熱心哪!

查個房屋性質,小事,記事簿嘩嘩嘩翻開。

有了!

暫安處,162號,房屋九間,性質:私有。

鐵坨!

李建昆眉笑顏開,當年據說有個政策,人丁興旺的家族,可以保留十五間以下的私房,作為自住。

遂循著紙條上的地址,直奔區政府方向。

南大街?

話說,阿彪家是不是也擱這塊?

得,當時少問一嘴,不曉得哪個門,否則把阿彪帶上,說不定事半功倍。

先走一遭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