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橋頭,縣印刷局。
李建昆蹬著小王的二八大杠,顛過來。
說是個“局”,實際門戶很小,平常八成印些縣刊縣報啥的,有沒有出過書不好說。
所幸他腦子裡的這本書,特簡單,幾十頁綽綽有餘,嗯,紙張得用好點,顯得厚,看起來珍貴點,有收藏價值。
也就夠了。
如果實在工藝不達標,太費勁,連文字排版都不用,他自個拿鋼針筆和蠟紙,刻!
印刷局這邊,能幫忙訂成書就成。
這年頭學校印試卷,就都是使用鋼針筆、蠟紙和墨滾筒三件套。
老師一手包辦。
推著車走到門口,被門衛大爺攔下。
介紹信是木有的。
但李建昆有個在京城百試不爽的玩意,不知道在本縣能不能奏效。
遂掏出學生證,雙手呈上。
“什麼呀?”
門衛大爺一臉不耐,接過後,低頭瞅去,“學生證啊……呦嗬!大學生呀!”
頓打個激靈,態度180度調轉。
可勁瞧稀奇,人生頭回見到大學生的學生證,瞅著念出聲,“BJ大學,1977屆,經濟係,研究生!”
謔謔!
北大研究生!!
門衛大爺兩眼泛光,不自覺腰都哈起來,恭敬交還學生證,臉上堆滿笑容,問:“小同誌,你有啥事啊?”
“噢,想找一下貴單位的領導。”
“好好好,請進,請進,我這就領你去。”
還是挺好用的。
瞧,這就是70年代,大學生的逼格。
在印刷局的兩層主樓,102室,李建昆見到一位領導。
門衛大爺介紹說,叫常主任。
再次呈上學生證,常主任一瞅,跟門衛大爺又有點不同。
“誒這名字!你……是去年的省文科狀元吧?”
原來哥們這麼出名了?
李建昆含笑點頭,表示正是在下。
他自己沒關注,卻不知道,這件事去年鬨出的動靜可真不小。
尤其是縣裡的知識分子,誰沒聽說過李建昆這個名字?
“喲!小李同誌,來,坐坐坐。”
常主任忙起身招呼,一方麵出於對全縣驕傲的敬意,另一方麵,特現實,這孩子將來畢業,那得是什麼起步標準?
他八成得喊領導!
提前打好關係,百利而無一害。
不僅親自招呼落座,還倒來茶水。
李建昆致謝後,開門見山道明來意,但沒掏心掏肺。
道理特簡單,縣裡現在也在大力宣傳致富能手,想發展多種經營,萬一覺得這點子好,薅過去自己弄,那還有他啥事?
“出書啊?關於什麼方麵的書呢?”
常主任咂摸著,一般出書可要走些流程。
李建昆道:“主任,您不必用以前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現在不是要發展經濟,提倡改革嗎,我覺得作為縣機關單位,應該身先士卒。
“您可以當成是一個商業行為。
“我這邊出資,提供內容,貴單位幫忙印出來就行。”
常主任微微頷首,這個模式不算陌生,這不,前一陣才印過一本詩集。
也是人家詩人自己出資。
李建昆繼續說道:“這本書呢,縣裡絕對樂見其成,我是學經濟的,回來目睹了一些現狀,有感而發,打算弄一本關於創業致富的書。
“這跟縣裡的大方針,應該是相向而行的。”
常主任暗鬆口氣,這類書,那還真沒問題,政治思路十分正確。
瞅瞅對麵,也感慨這名牌大學的研究生,思想覺悟就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