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四月,羊城氣溫已達到20攝氏度。
站在著名的BJ路步行街上,李建昆三人皆是一手拎包,一手挽著外套的造型。
這樣還是熱得不行,褲子太厚了。
所幸李建昆一早提醒過,都帶著京城初夏的衣裳。
當下首要問題是,得找個落腳的地方。
“建昆,咱住哪啊?”
“咱也沒介紹信啊。”
李建昆笑道:“到這邊,你們還怕沒地方住。”
羊城,是這個國家幾千年曆史上,唯一沒有封埠過的城市,包括清朝閉關自守時期。
自古以來商貿發達,外來人員絡繹不絕。
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特殊身份,或者介紹信、回鄉證這類玩意的。
需求決定市場。
BJ路步行街這邊,四通八達,屬於羊城建城時的始建之地,李建昆領著二人挨個巷子尋找。
“你們看頭上,這天線是真他娘的多啊!”
“這邊人真這麼有錢,家家戶戶都有電視?”
小王和陳亞軍昂著腦殼,頭頂密密麻麻的魚骨天線,在他們眼中充滿科技感。
“能住這地界的人,錢嘛肯定是有些的,不過主要還是能收好多台。”
李建昆隨口解釋一句。
70年代末,在內陸地區,電視機還是絕對的稀罕玩意,一般隻有事業單位有,作學習之用。
老百姓雖然稀罕,但購買需求並不是很高。
沒幾個台啊,見天放新聞。
但羊城這邊可不同,港城就這麼近,魚骨天線撐起來,能收到老多特得勁的節目,有些一言不合就抱著啃……
想想看,這得是多大的誘惑?
攢錢買電視,成為各家的頭等家庭計劃。
欲望決定購買意向值。
“建昆,看,住宿!”
小王伸手一指。
這不就找到了嗎?
在一棟民宅的最底下,有個台階下去,約莫是地下室,一扇小門,旁邊支一木牌匾。
李建昆也不挑,能住就行,他倒是想去住白雲賓館啊,但光有錢還真沒用。
三人拾階而下,進門便是櫃台,左右各有一條廊道。
服務員是個胖臉姑娘,二十幾歲,還挺熱情,忙起身迎接。
開口便是普通話,“三位住宿?”
“我們沒介紹信。”
李建昆直截了當道。
“不是外來的吧?有能證明身份的東西嗎?”
外來的得報備,每天!
三人齊齊點頭,這個倒是有,沒有身份證的年代,出遠門誰都不會忘記帶個能證明身份的物件。
社員證啊,居民證啊,戶口簿啊,學生證啊……
最好用的,當然還是單位的介紹信,介紹你去跟單位有關的定點地方。
同體係內的同誌嘛,一家親。
正好有三人間,李建昆掏錢開一間,按床位收費,一張床位每日一塊五。
談不上便宜,但挺人性化。
房間格局沒啥好說的,三張木板床一字排開,泛黃的床單,一張長條桌,上麵擺著三隻暖水瓶。
水房和衛生間共用,在廊道儘頭。
三人麻利換上夏裝,清爽不少,在火車上睡飽了,也不困,錢票帶上,衣服擱房間,鎖門。
覓食去。
羊城吃的那可就太多了,上午11點多,正值飯點,哪條街道上都彌漫著食物的噴香。
走進一家較大的國營館子,都想吃個新鮮,小王要了份加雞蛋加肉絲的豪華腸粉,陳亞軍要了份臘味籠仔飯,李建昆要了份牛腩煲仔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