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他也會更輕鬆。
這幾天他的思緒早飄回首都,那裡有太多他惦記的事:
老媽初到北方,能不能適應京城的氣候、飲食、人文環境等。
小妹連京城戶口也沒有,想要轉到京城念高中,並不是件容易事,山河說他來想辦法解決,也不知道進度如何。
山河的父母舉家搬到京城,同樣也是初次接觸北方的生活,另外秉權叔是個很能折騰的人,想要在首都大乾一場,提過許多次讓他到時幫幫忙,不能不管。
沈姑娘年前談到對采編的工作適應得並不好,不曉得經過他的開導後,現在又是怎樣個狀況。
老媽見過林雲和唐國耀沒有?對誰更喜愛一些?如今這樣的局麵,老媽的一點點偏愛,都很可能決定二姐的婚姻。
…
“傳呼機項目的發展,現在明顯出現人手不夠的情況,申請地區的名單老長,而且越來越長,每個地區都要派人,需要大量招聘有無線電技術的人。”
“可是在內地這種人不好招啊,不單單是薪資的問題,這類人普遍都有機關單位的正式工作,也就是鐵飯碗,這一點我們是無法提供的,我們的企業文化也不允許提供。”
華電工廠行政樓三樓的會議室裡,沿著橢圓形的紅漆會議桌旁圍坐著一圈人,有丁倫團隊和柳婧妍主導的港城華電IC設計中心的幾名管理人員,李建昆坐在首位。
大家就傳呼機的發展遭遇的阻礙,展開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李建昆抬手叩叩桌麵,等大家的注意力被吸引,安靜下來後,他說道:“關於人手不足的問題,分兩步計劃進行:第一,柳經理這邊在港城招聘相關人才;
“第二,內地也發布招聘廣告,但我們要招聘的不是人,而是合夥公司。你們剛提到的內地不好招到人的情況確實存在,不過現在跟過去又有些不同,我預計今年會有不少人生出‘下海’的想法,他們想做生意,我們提供平台,建立一種受我們監管的外包模式……”
底下的柳婧妍等一群港城人,皆是眼神明亮。
這倒真是個好點子。
在內地招人確實不好招,人家一名乾部停職留薪下海,也不好再加入另一家公司,自己闖蕩做生意是他們的首選,假如有懂無線電的技術人員也有這種想法,那麼華電提供的外包模式,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生意路子。
肯定不缺人找上門尋求合作。
但丁倫他們四個內地人,對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並不確定。
“以我們的招聘標準,這類人在無線電相關事業單位裡肯定是技術骨乾,偶爾幾個有可能,真的會有一撥一撥這樣的人選擇下海經商嗎?說白了,就是一個機關單位,或者一個地區的無線電工種的體係內,必須有一撥相熟的人一起下海創業,才能組成一家公司,才能完成我們外包的業務。”丁倫提出他的質疑。
“會,我們的這個外包模式提出來,對於有心人而言將是一個契機。”李建昆回道。
有些還未發生的事他不好說出來,一九八四年不僅是一個全民經商的年份,也是九二年之前最大的一次下海潮。
一九八四年最受歡迎的職業有三個,分彆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和廚師。排在最後的三個則是科學家、醫生和教師。
當胸有不平的知識分子,遇上了改開後私營經濟對人才的極度渴望,知識分子下海潮就此興起。
一九八四年人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們都下海吧。”
同時一些段子也將流行起來,比如“手術刀不如剃頭刀”、“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等。
社會風氣如此,搞私營經濟巨大的利益誘惑著僅僅隻能說剛脫離溫飽線的人們,這時一條現成的財路擺在眼前,沒幾個人能忍住不心動。
李建昆預測華電一旦發布尋求外包商的告示,或將在全國無線電行業內掀起一場風波,會使得國內一下多出不少無線電公司。
他正好借助這些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BB機的全國普及。
此事便這樣定下,會議開到中午才結束,末了大家離場時,李建昆喊住了初次過來特區的柳婧妍:“寶通公司的情況怎麼樣?”
“苟延殘喘。”柳婧妍說,“受中英談判的影響,港城的經濟形勢越來越糟糕,英資大量撤出港城,寶通公司的老客戶基本又是英資企業,現在已是強弩之末,隨時都有可能破產倒閉。”
“你這邊再努把力,我希望儘快。”
“好。”
拿下寶通公司,李建昆的芯片產業的計劃中,諸如晶圓廠,也就不算毫無基礎。產業園正在建設,在產業園落成之前,他必須儘可能地整合相關資源。
下午再次召開一場會議。
研討的正是芯片產業園的建設,以及當下或往後可能會麵臨的問題,緊急事立馬解決,往後的阻礙,也要提前捋出一個大致的解決方案。
兩天後,李建昆總算把未來半年內的工作規劃到位,交給手下人去執行,他卻來不及喘口氣,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火急火燎啟程回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