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第一次(1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5409 字 3個月前

汙——

綠皮火車從大連爬行一路。

不超過五百公裡的路程,耗費近十個小時。

終於抵達沈陽。

再加上之前從羊城飛大連的航班。

在這燥熱的炎炎夏日,李建昆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腦子裡像裝著三斤麵粉二兩水。

同行的冉姿比他還不如。

仿佛隨時會栽倒的樣子。

終究是練家子富貴兄弟身體素質過硬些。

呼!

四人結伴走下火車,一股涼風也不知從半封閉月台的哪個方向吹來。

李建昆舒服地眯起眼睛,一身疲乏被拂去大半。

這才想起來。

這旮旯是東北。

通常盛夏的氣溫隻在20—30攝氏度之間,堪稱避暑勝地。

突然一下活過來。

“昆哥!”

四人還未檢票出閘,閘門外已有聲音傳來,兩隻胳膊狂擺。

不多時。

夕陽的餘暉下,一輛黑色伏爾加轎車,擠坐著六人,緩緩駛離機場。

李建昆靠坐在副駕駛位上,看一眼開車的陳亞軍,又透過內後視鏡瞥向後排的金彪:

“讓你倆查的事怎麼樣?”

“妥了。”陳亞軍說。

金彪搶過話茬:“在鐵西區,是家老牌廠子,不難打聽。

“廠裡主要管事的人叫鄧雲友,年近六十,職工都喊他‘老廠長’,威望很高,無人能及……”

鐵西區。

李建昆默默念叨幾遍。

不算意外。

其實,吳主任說這家“103精密鍛造廠”在沈陽時,他就聯想到大名鼎鼎的鐵西區。

這地方有多出名呢?

如果要在全國選出一個城區,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的代表,最合適的莫過於鐵西區。

它一度被人們稱之為“東方魯爾”、“共和國長子”。

眾所周知,沈陽是軍工重地。

而在西鐵區最繁榮的時期,沈陽九十九家大中型國企中的九十家,都集中在這個地方。

可惜的是,從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造就的鐵西區的繁榮,如今正漸漸走向末路。

於是會出現一係列的衰敗景象、彷徨,以及無奈而傷感的人們。

後世在紀錄片《鐵西區》,描寫下崗工人的電影《鋼的琴》中,都有反映。

“鄧雲友這個人的性格,你們打聽過沒有?”

李建昆又問:“聽說挺軸的。”

陳亞軍側頭望來:“不是啊昆哥,像他這種年紀的老一輩,乾過幾十年廠長的,哪一個又不軸?沒有那股子軸勁,早被磨趴下了。”

李建昆:“……”

說的也是。

這個話題暫且打住。

眼下時近黃昏,今天也不打算去鐵西區。

“讓你們約的人——”

“放心吧,這會兒在飯店隻怕都點好菜了。”

伏爾加先行駛到市區的“龍華賓館”。

是一家蘇聯風格的“悶頂式”涉外賓館。

李建昆和富貴兄弟人手一張合資企業的證件,冉姿也有,但用不上。開好房間後,大家各自洗了個澡,拾掇清爽,遂直奔飯店。

飯店不大,頗有特色。

以許多實木作為裝飾,屋梁下掛著一串串的蒜頭、玉米棒子和紅辣椒。

吱呀!

在服務員的帶領下,一間包廂的房門被推開。

裡麵兩台壁扇送著清涼。

紅漆圓桌旁,坐著一個穿藕荷色連衣裙的姑娘,柔順的黑絲盤起來,在腦後挽成一個髻,有股知性而成熟的美。

看見李建昆後,她紅唇漸彎,露出幾顆潔白的牙齒。

烏黑的眸子在冉姿身上略作逗留,然後站起身來:

“難得你會找我吃飯,這頓我請,他們家的得莫利燉魚很不錯。”

李建昆訕訕一笑:“這話說的,不是天南海北嘛,要是離得近,隔三差五還能差一頓飯呀。”

鐘靈一副我信你個鬼的模樣,眼神再次望向冉姿:

“不介紹一下,換紅顏知己了?”

冉姿走上前伸出手:“鐘小姐你好,我叫冉姿,李總的秘書。”

李建昆聳聳肩。

簡單寒暄後,酒菜上桌,一群人邊吃邊聊。

話題主要是哼哈二將在做的東歐貿易,以及李建昆此行來東北的目的。

不過對此,鐘靈都不關心。

姑娘不緊不慢地喝著小酒,眼睛不時看向李建昆,不待四目相對時,又總會挪開。

酒過三巡。

金彪拉著富貴兄弟,講他去蘇聯時的所見所聞。

陳亞軍向冉姿打聽她有沒有什麼閨蜜……

李建昆本就和鐘靈挨著坐,又將靠背椅挪近一些,兩人手臂幾乎挨到一起。

鐘靈放下啤酒杯,右肘撐在台麵上,捧著半張小臉望著他。

“我和徐慶有見過麵了。”

“嗯,然後呢?”

李建昆將早前因職工住房引發的事,娓娓道來。

鐘靈聽罷輕歎一聲,然後幽幽說:“有些事,終究回不去了……”

李建昆不確定她是否意有彆指,就權當沒有:“其實吧,我和他也從來沒有好過,如果隻是我們之間的事,我無所謂。”

鐘靈怔怔道:“怎麼,難道還有我什麼事?”

李建昆嘴唇翕合,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於是換個角度,問道:

“你是怎麼看待徐慶有的?”

“怎麼說呢,他這人雖然毛病不少,但他對我一直蠻不錯,當年我和他……說白了,是我先利用他,後麵不了了之也很自然,他從沒有過責備我。

“我能有今天,還得多虧了他當年的複習教材,以及替我補習。

“你們之間的事,我希望可以力所能及地去幫忙化解,但如果不能……彆扯進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