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一隻青蛙(1 / 2)

《給鹹魚竹馬提包的第700天》全本免費閱讀

“你說他是啞巴?可你全身上下都是綠,衣服還紮褲腰裡,那你是什麼?大青蛙?”易伍慢條斯理地轉身對著那個男孩,“但我剛剛什麼也沒說,你知道為什麼嗎?”

不等男孩回話,她已經自問自答,“因為我講文明,有禮貌。”

*

被人喚作“小啞巴”的季寧,他的身世是易國昌後來告訴穀佳慧,穀佳慧再轉述給易伍的。

季寧剛出生不久就被人丟在了寺廟門口的台階上,包被裡隻寫了出生時間和姓名,彆的什麼信息也沒留下。

男孩生得眉清目秀,可左臉上的太田痣胎記幾乎將臉蓋住四分之一。起初寺廟的人以為這就是他被丟棄的原因,但他們很快便發現,季寧的聽力也不太好。

並不是完全聽不見,而是需要很大音量才能聽見。幼兒早期的語言能力與聽力息息相關,季寧的語言發展因此變得極為遲緩。因為聽不清,他的發音也很奇怪,隻要張嘴說話,就會引來其他師兄弟的哄笑。

久而久之,他性格越來越孤僻,不再開口講話,總獨自站在一旁,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好在寺廟的一位師父教會了他手語,還教會了他讀書識字。他開始在師父的照拂下生活,也越來越依賴於用手進行表達。

季寧常常想,因為有這間寺廟和師父的存在,像他這樣被世人拋棄的殘次品才得以被撿起,有家可依,有處可去。

他喜歡寺廟周遭靜謐的一切。因為地處偏僻山區,香客很少,這裡不會有人聲鼎沸的喧囂。隻有安靜,他所熟悉並喜愛的安靜。

習慣了每天一成不變的生活,他人厭倦的循規蹈矩卻被他奉為至寶。晨鐘暮鼓,早睡早起學習佛經,修習禪定,休息時幫忙灑掃清潔。

師父是位奇人,之前在少林呆過,閒時還教會了他一些拳腳功夫。晨跑、拉筋、站樁,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寺廟裡有一片自己的菜園,他會去除草施肥,還曾悄悄種下一粒屬於自己的種子。

季寧不是依靠耳朵去感知世界的——他的心如同一片廣袤的大海。空氣裡的檀香,黑暗中的螢火,莊嚴矗立的佛像......還有庭院裡的銀杏,在秋天落滿一地的金黃。他小心拾起愛心形的葉子,悄悄夾進書裡。

就像師父所說,人生的每時每刻都是修行。

所以,當易國昌以禪修為由來寺廟小住,並提出要把包括季寧在內的幾個適齡男孩一並帶去燕城時,他的內心是抗拒的。

他拚命向師父打手語,說自己不要去什麼燕城,他隻想待在這裡,留在師父身邊,一直學佛。

師父隻是慈愛地搖了搖頭:“你還沒看過外麵的世界,隻困在這一方天地,說一輩子學佛,太早了。如果塵世走了一圈,再決定回來,那時,我自然會去門口接你。”

季寧第一次走出寺廟,坐上了長途火車。對其他師兄弟而言,一切都新鮮有趣,他們在車窗旁好奇地四處張望,嬉戲打鬨。隻有季寧默默坐在一邊。

離開了寺廟和師父,他的殘缺暴露在了陽光之下,刺眼的殘次品又一次降臨人間。

火車鳴笛靠站,他們一行人來到了繁華的大都市燕城,繼而轉豪華小車,一番長途跋涉後,終於到達目的地。

他邁入了宮殿一樣富麗堂皇的房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