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樣一目標,各國達成共識。
希望能暫時保持外部的衝擊,以相對維持內部的和平,進而整理整頓,肅清亂象,鞏固和強大己身。
聽話的招安,不聽話的剿滅,骨頭難啃的,或攜手合作,或聯手瓜分,又或扶持代理人爭?……
總而言之,內部隻能發出一個聲音。
錢、利益,壯大。
敢違逆大勢者,非昌即亡。
另一個重要原由就是,防大宋,拒大魏。
陳國被滅,曆曆在目,中元城過來,亦有千裡。
就是當初不重視,認為我有燕雲:地大物博,雄據一方。何懼區區外敵。
但大魏給他們上了一課,不懼路途艱險,不怕勞師遠征,頗有歐元——我來,我征服。之大無畏心。
所以,這千裡路迢,必須要監視起來。燕魏商盟一通,路會不斷進行修整。
以後大道坦途,不是虛妄。
三,中元城。
中元城為何重要?蓋因它是商業要地,連接燕魏。
大魏能源源不斷運送物資,不怕長久鏖戰。中元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座城,戰時轉運物資,和時商業綿綿。
誰握在手中,就有左右逢源的雄資。
征大魏,伐燕雲,聚千萬國財。
如此重要之地,以前重視它的國、有限。但今時今日,燕雲就沒哪個有不看重它的。
貿易司就設置在這裡。大魏兵馬在那頭,燕雲軍士在這頭。
對峙,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一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