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受儒家教育影響,天生認為士大夫代天子牧民,如今李毅要讓百姓管理自己,有些超脫他的認知。
“管理百姓是官吏的職責,你這樣做,延綏官員不會答應的。”史可法沉聲道。
李毅望著他道:“地主如狼,官府如虎,吏治不清,賑災在延綏官吏眼裡不是重任,而是肥肉。要想真的救濟饑民,隻有這一個辦法。”
雖然不想承認,但史可法也明白李毅說的是對的。
天災兵禍,大荒大饑,官府上不能護佑百姓,下不能與民休息,已經失去了威信。
再加上吏治腐敗,上下官吏中飽私囊,殘民害民,百姓對於官府更是變得仇恨。
讓官吏管理饑民,隻會釀成更多的腐敗,更大的衝突。
“此事我會稟報製台大人。李毅,你雖出身鄉野,但胸有謀略,才識過人,我傷重期間,賑災之事由你全權負責,我定然會全力配合你。”
李毅明白,自己許多想法史可法並非都讚同。
可儘管如此,他還是從善如流,願意全力支持自己,這是對自己的信任。
雖說史可法夙興夜寐的處置饑民事務,可延綏饑民的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李毅並未在榆林久等,而是立刻動身返回碎金鎮,他要儘快抽調農會的骨乾,率領他們儘快肩負起賑濟饑民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