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悅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好了起來,對楊信道:“就煩請先生去一趟韋城縣,和太子殿下談一談,給我爭取最大的利益。”
楊信躬身行禮,“少主放心,卑職一定會爭取到最好利益。”
.........
太子李適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坐鎮滑州韋城縣,他聽取了李勉的建議,並不進攻田悅的魏博軍,而是等他們自己糧食耗儘,不戰自潰。
李適正坐在大帳給父皇寫捷報,他心情著實很愉快,郭宋在徐州大敗李納的軍隊,殲敵近兩萬人,接連收複兗州和曹州,擊碎了李正已南下西擴的企圖,中原之戰已漸漸走向圓滿。
這時,帳外傳來汴宋節度使李勉的聲音,“殿下,微臣有事求見!”
“請進!”
李勉快步走了進來,李勉目前是朝廷五相之一,隻是他不在朝廷,同時也隻是虛相,所以在朝中影響不大,目前以尚書左仆射之職領汴宋節度使,同時兼任永平軍節度使,坐鎮中原,前幾天,他兩次率軍擊敗田悅軍隊,深得太子李適的信任。
李勉躬身行一禮道:“啟稟殿下,田悅派幕僚楊信前來求和!”
李適一怔,放下筆笑道:“終於堅持不住了嗎?”
“卑職估計他們糧食最多還能堅持十到十五天左右,而且根本沒有渡河的希望,除了求和,他們彆無選擇。”
“然後呢?”
“田悅送給一封信,是李正已寫給他的,請殿下過目。”
李勉將李正已的信呈給了李適,李適打開信看了一遍,不由冷笑道:“李正已也急了嗎?
“殿下,徐州之戰對李正已影響很大,使他陷入了被動,很顯然,他聯合田悅隻是想增加話語權,想和我們討價還價,保住目前占領的鄆、濮、濟三州,隻是他沒想到田悅也打算投降,他的信反而成了田悅討價還價的本錢,隻要我們解決了田悅的軍隊,李正已軍隊將不得不退回齊州。”
李適點點頭,“那田悅是什麼條件?”
“田悅的條件有三個,第一是朝廷不追究他和田承嗣的罪責;第二朝廷提供三艘大船給他們,讓他們能帶五百人北上;第三,他可以把軍隊交給朝廷,但希望朝廷讓士兵解甲回鄉務農,恢複生產。”
“那李相國的意見呢?”李適又問道。
“微臣覺得可以接受,雖然李正已和田悅各懷鬼胎,如果他們被逼急了,還真有可能聯手,如果再驚動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幽州節度使朱滔,促使他們聯合反叛,那時我們麻煩就大了,所以接受田悅的條件,分裂他們之間的聯合,對目前的局勢而言,是上策。”
“可如果軍隊解甲回鄉,不就又被征召為軍了嗎?”李適有點擔憂道。
“不一定,田悅部下軍隊中很多都是從前昭義節度使的士兵,都是相州、磁州那邊人,現在是大將軍李抱真出任昭義軍節度使,一旦士兵們解甲回了鄉,田承嗣再征召他們就難了。”
李適負手走了幾步,點了點頭道,“我可以同意田悅的求和要求,雙方簽署協議後,我便派船!”
.........
田悅和在太子李適進行了簡單了談判後,雙方達成了撤軍協議,唐軍接受三萬魏博軍的投降,派出三艘三千石大船給田悅和他手下校尉以上將領撤退回北岸。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三萬士兵在甄彆身份後全部返回鄉歸農。
李正已在田悅北撤後,獨木難支,也隻得從濮州、濟州和鄆州撤軍,返回齊州,一場延續了近四個月的中原之亂終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