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2 / 2)

猛卒 高月 4602 字 10個月前

對外用兵的最後決定權在天子,不過政事堂形成一致意見,對天子最後的決定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政事堂意見本身就不一致,政事堂的態度對天子的影響就不會很大了。

李適點點頭道:“楊相國想必是反對的,說說你的意見吧!”

“陛下,微臣的意見始終是一致的,反對擴大西部戰事,我們沒有財力和精力同時應對東西兩線作戰,一旦沙州之戰引發了吐蕃和大唐的全麵對抗,它的影響不僅僅是河西,也包括隴右和西川,我們對隴右不得不加大軍事投入,首先財力就無法承受,微臣希望郭宋能夠以大局為重,儘心保土守疆,不要親言兵事。”

李適點點頭,目光轉向韓滉,“韓相國似乎有不同的想法?”

韓滉起身道:“陛下,吐蕃攻打沙州其實是在微臣的意料之中,去年吐蕃就派使者來長安,說要協助我們收複河西走廊,當時朝廷沒有同意吐蕃的條件,微臣就意識到,吐蕃所說的出兵,極可能是指沙州,大鬥拔穀之戰是個意外,是想趁虛而入,並不是吐蕃的計劃,沙州是去安西的必經之路,吐蕃奪取沙州,實際上還是為了安西,如果我們能出兵奪回沙州,首先不會影響到回紇的敵意,其次反而會減少河湟和西川的壓力,畢竟吐蕃也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幾線作戰,第三,如果吐蕃強硬主戰派因此戰而倒台,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陛下,微臣反對韓相國的意見!”

崔佑甫起身道:“吐蕃攻打沙州和安西沒有關係,這次是因為沙陀先打破平衡,違反了當初沙州中立的規則,吐蕃找到出兵借口,這是針對沙陀,而並非爭對大唐,針對大唐還是會從河湟和西川下手,我們在沙州和吐蕃激戰,吐蕃就會找到出兵河湟和西川的借口,一定會引發戰事,而不會像郭宋所言,以戰止戰,至於他妄自猜測吐蕃內部情況,更是一派胡言,他駐兵河西走廊,怎麼可能了解吐蕃內部情況?明顯很自以為是。“

李泌起身道:“崔相國似乎忽略了郭宋報告中的另一個事實,吐蕃沙陀軍副將殺了主將,吐蕃人自己都說他們屬於兩個派係,擅殺主將,這在任何軍隊都不是小事,一葉可知秋,怎麼能說吐蕃兩大勢力相處融洽?”

楊炎也道:“李相國,我們不能太過於樂觀,河西軍是不是吐蕃軍隊的對手還是一回事,本來大唐和吐蕃相安無事,如果因為此戰導致兩國全麵交惡,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楊相國此話詫異!”

韓滉搖了搖頭,“大唐什麼時候和吐蕃相安無事過?若不是吐蕃和回紇交戰多年,國力受損,它早就對唐朝大舉出兵了,吐蕃偷襲大鬥拔穀,難道是相安無事?”

“好了,各位相國都彆再爭了。”

李適有點不悅地打斷眾人爭論,“這個計劃朕決定批準,朕的條件就是,如果此戰失敗,或者引發嚴重後果,一切責任由郭宋來承擔!”

夜幕下,軍營演武場上的實戰訓練打得十分激烈,激戰已經超過三個時辰,夜間實戰比武的時間已經延長到四個時辰,而且擴大到千人和千人的對抗,這對軍隊的體力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鍛煉。

在激烈的戰鬥中,不斷有士兵倒下,倒下的士兵掙紮著爬起身,灰溜溜地下場去了,大家都按照競賽規則來比武,如果有人倒下後又繼續起身作戰,不僅個人將會受到重罰,而且整支隊伍都會判輸,嚴厲的規則,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生過違規情況。

看台上,梁武神情緊張,下麵他的第一營也參加了實戰訓練,儘管體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彆的營也在進步,能不能殺進前五名,梁武著實擔憂之極。

這時,計時香燃儘,立刻有裁判官大喊道:“時間到!”

鑼聲敲響,士兵們紛紛停止了比賽,結果很容易判斷,戰場上退下士兵少者獲勝,裁判官很快向郭宋報告,“啟稟使君,第八營勝,第三營勝、第一營和第二營戰平,雙方退下人數都是一百一十四人。”

“第一營和第六營誰進了前五?”郭宋又問道。

第一營和第六營的成績目前都是六戰三勝兩負一平,誰能殺進前五就看‘陣亡’總人數。

裁判官躬身道:“五場比武,第一營下場總人數是五百七十一人,第六營下場總人數是六百二十二人,第一營獲得第五。”

梁武激動得掩麵而泣,近一個月的苦練沒有白費,他們終於殺進了前五。

消息傳出,第一營的士兵們激動得一片歡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