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兩天時間!”
郭宋微微一皺眉頭,和他預想的時間不太一樣,他又問道:“信都縣距此三百餘裡,你兩天時間就能趕到?”
“啟稟殿下,這裡都是平原,路上沒有什麼行人,卑職走的是舊路,比新建的官道近四五十裡,騎快馬疾奔,確實能趕到。”
“騎兵到永年縣了嗎?”郭宋追問道。
“卑職經過永年縣的時候,他們還沒有到,現在估計到了。”
郭宋點點頭道:“賞他五十兩銀子,帶他下去休息!”
“謝殿下恩賞!”
張牛兒跟隨親兵下去了。
郭宋沉思片刻,問姚錦道:“你怎麼看?”
姚錦道:“三千騎兵估計已經來不及攔截,不過李武俊的兩萬大軍倒是可以截住。”
“如果三千騎兵出城,前後夾擊我們,又怎麼辦?”
“那就分兵應對,殿下彆忘了,我們可是帶了兩千重甲步兵。”
郭宋點點頭,隨即令道:“軍隊收拾行裝,準備出發!”
就在這時,又有親兵奔上前稟報,“殿下,洺州崔刺史派人來了。”
“人在哪裡?”
親兵把一名很乾練的年輕人帶上前,年輕人跪下行禮道:“小民是崔刺史家將,特來替崔刺史送信。”
說完,他取出一封信,呈給郭宋,郭宋接過信看了一遍,頓時又驚又喜,刺史崔昊已經策反了城內三千守軍,關閉城門不讓三千騎兵入城,三千騎兵又北撤了。
這個消息有點出乎意料,郭宋把信遞給姚錦,他又問送信人,“崔刺史為何能策反城中守將?”
“回稟殿下,主將叫做韓源,也是清河縣人,他父母妻兒目前都在清河縣。”
原來是同鄉,又利用了清河崔氏的名聲,這個將領無論如何也不敢和威名赫赫的清河崔氏抗衡,搞不好這個姓韓的將領壓根就是清河崔家的人。
“我知道了,你回去稟報崔刺史,我們會即刻北上。”
送信家將走了,姚錦笑道:“殿下,還真是一波三折。”
郭宋也感慨道:“是啊!本來我還考慮圍城打援,現在又有變故了,通知弟兄們,可以慢一點走,不用太急,儘量保證士兵體力。”
半個時辰後,大軍收拾好行裝繼續出發,而與此同時,李武俊率領兩萬大軍也進入了洺州地界。
李武俊原本叫做王武俊,他最初是藩鎮李惟嶽的部將,在第一次藩鎮大戰後沒多久,當時的王武俊便殺死李惟嶽,投降了朝廷,德宗李適賜他姓李,又封他為趙國公、兵部尚書,企圖將他調回朝廷,削除其兵權。
雖然王武俊接受了賜名,改名為李武俊,但他對封自己國公不滿,他至少要郡王之爵,同時,朝廷削除他的兵權的企圖更讓他憤怒,便以朱滔南侵為理由,不肯去朝廷任職,李適無奈,隻得改封他為趙郡王,任命他為成德軍節度使,統領恒、趙、深、定、易、冀六州。
在和朱滔的爭奪瀛洲的戰爭中,李武俊失利,非但瀛洲沒有得到,反而被朱滔奪取了恒、定、易三州,他隻得向朱滔認輸求和,此時朱滔也準備攻打河東,兩人便簽訂了停戰結盟協議。
涇源兵變後,昭義軍節度使馬燧放棄河北四州南撤,李武俊便和田悅瓜分了河北四州,李武俊得了邢州和洺州,田悅拿到了相州和衛州。
在李武俊控製的趙、深、冀、邢、洺五州中,前三州是他的根基,後兩州屬於意外之財,民心不附,官員不忠,所以他對這兩州的剝削格外殘酷。
這次晉軍忽然出兵滏口,進軍洺州,李武俊十分緊張,儘管他並不是很在意洺州,但晉軍一旦在洺州站穩腳跟,自己的末日恐怕就要來了,所以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將晉軍趕回河東。
他一方麵派人去和田悅聯係,希望田悅從南麵進攻晉軍,他則率軍從北麵攻擊,兩軍南北夾攻,晉軍在河北立不住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