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魯城縣已經半年沒有出產鹽了,根子出在鹽田的產權上,魯城縣有二十餘萬畝鹽田,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有鹽田,但朱滔用極低價收購的方式,把普通人家的鹽田都變成了官田,除了費家、苗家和高家三大家族外,其他人家無一幸免。
朱滔倒台後,晉國接管了燕國的財產,當然也接手了魯城縣的二十萬畝官田,魯城縣百姓卻不乾了,紛紛要求拿回自己的鹽田,但晉國鹽鐵監認為是合法買賣,不承認魯城縣百姓的訴求,矛盾就產生了。
另外,當年滄州刺史黎斌為了挑撥費家、苗家和高家三大家族的矛盾,把近兩萬畝鹽田給了他們,但並沒有明確怎麼分配,讓他們自己協商,黎斌早已改任深州刺史,但他當年播下的矛盾種子卻長成了參天大樹,直到現在費、苗、高三家都沒有協商出結果,就算平分也不行,導致三家矛盾極深,
晉國的三任縣令都沒有能解決魯城縣的矛盾,第四任縣令韓愈便在風雨飄搖中上任了。
韓愈還沒有上任,剛到北城外,便遭遇了一個下馬威,三千鹽工將他團團包圍,氣勢洶洶向他討要拖欠了兩年半的曬鹽錢,這裡麵包括燕國兩年沒付的工錢和晉國半年出工不出力的工錢。
韓愈一口答應了對方的所有要求,承諾一個月後支付,他才得以脫身。
一晃五天過去了,韓愈沒有任何動靜,他每天都在接受縣裡官員和士紳們的拜訪。
跟隨韓愈同來的兩名晉王幕僚參軍,一個叫許堅,一個叫麻晴川,兩人都三十餘歲,如果外放,至少都是六品官,要麼出任司馬,要麼出任長史。
在韓愈麵前,兩人都是前輩,不過晉王有令,讓他們協助韓愈處理好魯城的局勢,他們很清楚,韓愈成功了,他的功勞就會記下,韓愈失敗,也就意味他們失敗,他們的利益實際上休戚相關,所以兩人倒也全心輔佐韓。
“這麼多天,韓縣君發現什麼端倪了嗎?”這天下午,許堅笑問道。
韓愈微微笑道:“我一直以為安排鹽工包圍我,是縣丞費陽所為,因為隻有他知道我前來上任,但縣丞費陽告訴我,鹽工圍攻我,其實是縣尉張陶的慫恿,那個滿臉橫肉,叫囂得最凶的年輕人,他叫苗大誌,是張陶的小舅子,也是苗氏家主苗慶的小兒子,縣尉張陶實際上代表苗家的利益。”
“那縣丞費陽呢?”麻晴川問道。
“張陶告訴我,費陽原本不姓費,而是姓賈,是賈氏家族的嫡長孫,費陽一心想做縣令,第一任縣令之死就和他有關,並非意外。”
許堅豎起大拇指,又笑問道:“還有個主簿高喬,應該就是高氏家族的人吧!”
韓愈點點頭,“魯城高氏其實隻是渤海高氏的一個分支,是高氏八房中排名最末的魯城房,並非嫡嗣,是庶出,所以魯城房不太受高家重視,在魯城縣三大家族中,實力最弱,但因為高喬的叔叔娶了費氏之女,所以費家對高氏還是比較照顧,頗有聯手對付苗家的姿態。”
“韓縣令還有什麼收獲?”
韓愈又道:“我發現前三任縣令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比較強勢,剛上任就想雷厲風行整頓縣裡的秩序,所以導致三家聯手,所以我考慮最好表現得弱勢一點,一方麵是我年輕,去年的進士,要經驗沒經驗,要魄力沒魄力,我能感覺得到,所有人骨子裡都有點瞧不起我”
不等韓愈說完,一直沒有吭聲的楊駿鼓掌讚道:“好一個以弱示強,高明之極,我還以為縣君畏懼鬨事鹽工,才答應他們的條件,原來縣君早就有了對策,讓我白著急一場。”
許堅點點頭,“示弱確實是個好辦法,對方沒有了壓力,三家的矛盾就會起來了,所以他們才會在韓縣君麵前輪流揭發,接下來韓縣君打算怎麼辦?”
韓愈淡淡道:“我打算以市場價的兩倍來收購他們的鹽田,這樣,魯城縣沒有私鹽田,都是官方鹽田了,誰敢再鬨,就直接出兵鎮壓。”
“兩倍價格收購,鹽鐵司能答應?”麻晴川問道。
“鹽鐵司答不答應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根骨頭拋出去,三家就該反目了。”
許堅和麻晴川麵麵相覷,看不出這個縣令雖然很年輕,但手腕卻厲害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