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兩章順序發顛倒了,抱歉啊!】
======
楊秀英立刻意識到,一定是太後有什麼消息,他連忙將許士奇請入後院,許士奇取出一份疊好的詔書,交給楊秀英,“這是太後給晉王殿下的密旨,請楊統領轉交給晉王殿下!”
楊秀英大喜,這份密詔晉王提過了幾次,終於拿到了,他連忙接過密詔道:“我這就派人送往漢中!”
許士奇又道:“今天俱文珍他們就要挾持太後和天子南下了,楊統領請派人跟隨,如果有什麼緊急之事,也可以隨時聯係。”
楊秀英點點頭,“許公公請放心,我會親自跟隨南下,也會想辦法和許公公聯係上。”
許士奇不敢在宮外久呆,告辭走了,楊秀英立刻派人趕往漢中,將太後密詔送去晉王手中。
從漢中入川主要有三條道路,分彆是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其中金牛道是主乾道,它從漢中勉縣南下,可以直抵成都,大軍入川,也基本上走這條道路。
金牛道又叫劍門蜀道,其中最險要之地便是劍門關。
劍門關所在的大山稱為大劍山,也稱劍門山,猶如一道刀劈的天然石門關隘,橫亙眼前,這裡高山林立,溝深水急。
劍門山向東南呈不均勻傾斜姿態,北坡陡峭,南坡漸緩,這些地質特點,鑄造了劍門山的奇險。
從正麵看,這石壁恰似銅牆鐵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嶺而來的千裡群山橫阻於此,也阻斷了自中原而來前行的步履。
從側麵看,則如排天巨浪,洶湧澎湃;從背麵看,像一群飛馳的駿馬,讓一切來犯者望而生畏。
大劍山兩邊陡峭的石壁連綿數百裡,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劍門關口突然中斷,留下一道狹長的隘口,隘口兩崖石壁高聳,有如刀砍斧劈,這道關隘成了入川的必經之道,人稱“天下雄關”、“劍門天下險”。
由於晉軍已經占領了漢中,神策軍唯恐晉軍繼續南下,便在劍門關布下了八千士兵鎮守,劍門關狹窄,當然站不下八千軍隊,連著後麵的斜坡,也最多部署一千餘人,大軍主要駐紮數十裡外山腳的劍門縣內。
劍門關實際上有兩道防禦線,首先是大劍關,也就是劍門關,這裡山道陡峭難行,從北麵過來,需向上攀爬,仰角近七十度,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其次便是小劍戍,位於大劍關以北三十裡處,這裡地勢更險要,必須通過棧道而行,士兵也不多,隻有三十餘人。
小劍戍的作用主要是預警,一旦有軍隊來襲,他們立刻敲響震天鼓,通知三十裡外的大劍關,大劍關便立刻進入戰鬥狀態,憑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形,幾十萬人也休想攻下劍門關。
雖然大軍鎮守嚴密,但南北往來的商人卻沒有被禁止,每天依然有絡繹不絕的商人通過大小劍關。
這天上午,一支由百餘頭騾馬組成的商隊正向小劍戍走來,但在這支商隊的前麵,卻是一個千嬌百媚的女子騎著毛驢,她的侍女則在前麵牽驢而行。
棧道修建在石崖上,下麵是一條河,山崖處稍微陷入之地搭了一座涼棚,涼棚內坐滿了士兵,涼棚的西麵便是一麵巨大的震天大鼓。
給人感覺,劍門關數十年沒有敵軍入侵,這麵大鼓應該數十年沒有敲過才對,大鼓上布滿塵土,或許蜘蛛還在上麵結了網,可事實上,這麵鼓損耗很大,換了一麵又一麵,而且製度嚴格,鼓槌由校尉專門保管,不是隨心所欲可以敲鼓。
這時,有士兵忽然發現騎驢而來的大美人,頓時驚呼一聲,“來了一個大美人!”
所有坐在涼棚下的士兵紛紛起身跑了過去,這裡一年到頭難得看見女人,士兵們心心念念之事就是攢點錢去劍門縣青樓內發泄一番。
突然出現了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這些士兵就仿佛蒼蠅嗅到了鮮屎之味,一下子撲過去了,擠在棧道上,望著千嬌百媚的女人,他們眼睛都看直了,口水也忍不住流下來。
“所有人都給老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