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吃著鹹菜就著餅,一路走到了劉家門口,劉桂圓姐幾個正在吃飯,看到她來就招呼她坐著一起吃,這些天二嬸娘總來,她們都習慣了。
“不了,不了,我這還有幾口,馬上就吃完了。”
李氏麵上笑嗬嗬,叫她坐她也不坐,吃著餅子轉悠著到了豬圈,看著新壘齊整的豬圈,新搭的厚屋頂,還有新栽的野杏樹,心裡一陣滿足。
等看過豬圈,餅子正好吃完了,她拍拍手回到劉家當門前,看門口擺著一堆才從地窖裡拿出來的野枇杷,自顧自坐倒身子拾掇起野枇杷,揪掉根蒂兒、挖掉壞肉,扔進腳邊的木盆,等滿了一盆一起洗。
二叔隨後到了,李氏看到他就給他派活兒,說:“缸裡水不多了,你提著兩個桶去前麵打,多打一點,回頭給她家豬圈衝衝。”
二叔點點頭,提著兩桶走遠了,劉家三姐妹對此幾乎習以為常,可是一旁坐著給蓮子喂飯的羅姥娘,她看不下去了,就對外孫女說:“昨天壘豬圈壘到天黑,連口飯都沒吃就走了,今天一早就過來給你家乾活,你二叔二嬸娘對你們確實不錯,你幾個長大了得好好孝順他們。”
羅姥娘才來,她不知道二叔二嬸娘這般殷勤是為了學做賺錢的買賣,更不知道大概一兩個月前,劉桂圓才和二嬸娘吵了一架,後來收麥時連耕牛都不借。
“姥娘,你放心,我們都商量過了,今天就教二叔家做那個叫什麼‘仔糕’的吃食,桂圓,你再說一遍那個叫啥?怪彆口的。”
劉花生歪著頭,努力想著桂圓昨晚說的名兒,劉桂圓聽了展顏一笑,說:“那都是我胡亂編的,一會兒做出來,你們再看起啥名。”
劉花生所說的就是缽仔糕,正是劉桂圓想了幾天才想到的點子,還是從她給蓮子衝的米糊糊中得到的靈感,白白的米漿像牛奶一樣潔白,如果加上糖水和紅豆、綠豆等配料,放在小碗裡蒸出來,就是一塊類似果凍的Q彈小吃。
這種小吃用到的原料很容易買到,操作起來有比較簡單,如果二叔和二嬸娘願意學,這個夏天夠他們賺一筆了。
“大姐,昨天幫我泡的米就是秈米吧?”
“嗯,泡了一大碗,放在裡屋炕上了。”
自從賣冰粉賺了錢,劉桂圓就買了各種地裡沒有種的糧食,比如紅豆、綠豆,比如各種米類,其中就有適合做缽仔糕的秈米,這種米細長形如貓牙,吃起來乾乾的,泡水打成漿後才會有真正的米香,而且吃起來真的很Q彈,絕對不是市麵上加了各種配料的橡膠口感。
劉桂圓能知道這種傳統缽仔糕的做法,還得得益於她那張挑剔的嘴,有段時間聽說缽仔糕很火,在小攤上買了兩個水晶缽仔糕,看著好看,口感差的要死,感覺在嚼一團破塑料袋,後來她為了吃到真正的缽仔糕,特地了解了缽仔糕的原始做法,沒想到有朝一日,她要靠著這塊米糕發家致富,還是幫彆人發家致富。
“二嬸娘,我教你做一款米糕,用的材料是秈米,這個米你記住了,一定不能告訴彆人,假使以後有人跟你學,她不知道用的哪種米,不管怎麼做,都沒你做的好吃。”
劉桂圓指著桌上泡了一夜的秈米,有些認真的叮囑二嬸娘,李氏聽了眼睛睜得老大,立即拍著胸脯保證絕不告訴彆人這裡頭的訣竅。
劉桂圓點點頭,將秈米磨成米漿,再用紗布過濾一遍米渣,同時燒鍋調製糖水,糖水她用的沙糖,大概是秈米的四分之一,接著就是撞漿這一重要步驟。
“這就是撞漿,先倒一半米漿在糖水裡,然後不停的攪拌,直到米漿變得濃稠,這步不能停,趁熱再倒回剩一半的生米漿裡繼續攪拌,隻有這樣最後蒸出來的米糕才不會分層,二叔,二嬸娘,你們看明白了嗎?”劉桂圓問他們。
二叔和二嬸目不轉睛地盯著粘稠的米漿,不停地點頭,劉桂圓看他們這小心翼翼的樣,有些好笑,繼續說:後麵就簡單了,米漿放在小碗裡,再裝進蒸籠裡蒸一刻,米糕就算蒸好了。”
“就這麼簡單?那這不就是擱了糖水的米糊糊,給剛出生的小孩吃的,這能有人花錢買嗎?”
二嬸娘還沒開口說話,二叔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有些不太看好桂圓做的這個米糕,還不如冰粉好賣錢呢。李氏用力搗了劉崇林一下,接著笑嗬嗬的說:“桂圓,彆聽你二叔瞎說,他懂個啥,我猜你這個米糕做出來肯定和彆人的不一樣。”
其實李氏心裡也打著鼓,不過她不敢當著桂圓的麵說實話。
“還是二嬸娘有眼光!”劉桂圓誇了她一句,笑著說:“這個米糕蒸出來不能馬上吃,先放在桌上冷涼,等到完全涼了再吃,那口感才叫好,蒸的時候放泡好的紅豆、綠豆更好吃,你們也可以加彆的,比如桂花、玉蜀黍粒、葡萄乾兒、各種水果,口味越多買的人越多。”
趁著二叔燒火的功夫,劉桂圓就拉著二嬸娘講一些生意經,比如擺攤的時候怎麼吆喝,怎麼和客人講話,到哪裡賣米糕買的人多,以及見到難纏的客人,又該怎麼講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