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畝產三千斤(2 / 2)

“主播為大家帶來的小麥同樣是農科院研發的,品種是豐德麥20號,這是一種全新的品種,適應性好,抗倒性強,產量高,增產潛力大,平均畝產量超過1000公斤,最高畝產有1100公斤。”

“小麥也是同樣的問題,在沒有化肥的情況下,大家種植的畝產量差不多也是十石。”

大家聽完,心神一震,又一個畝產1000公斤的高產糧種。

各朝古人隻感覺有些不真實,原以為畝產1000公斤的水稻就已經是極限了,沒成想還有畝產1000公斤的高產小麥。

嬴政在心裡默默估算了一下,要是可以搶到名優一號水稻和豐德麥20號小麥,那他們大秦的國力增長十倍完全沒有問題。

那個時候,他又何必修建長城抵禦匈奴,直接帶著上百萬大軍踏平匈奴。

很多古人久久才平靜下來,繼而又想到水稻和小麥的畝產量就這麼高,那剩下的三種主糧的畝產量又是多少呢!

“接下來,主播為大家介紹一下玉米,為了讓大家更加直觀,主播給大家看一個玉米的短視頻。”

蘇晨隨後拿起旁邊的平板,找出早已經收藏好的玉米視頻,不到十秒鐘,足夠大家對玉米有個清晰的印象。

各朝古人一個個打起精神,看看主播強烈推薦的玉米到底是什麼農作物。

視頻中,一個農民在一片土地種下玉米種子。

隨著時間的飛快流逝,玉米種子生根發芽,快速茁壯成長,眨眼的功夫就長到成年人一般高。

然後再一眨眼,植株長出一個個玉米包。

下一刻,玉米長大成熟,外衣破開,露出一根根金黃的玉米。

視頻時間雖隻有幾秒鐘,但把玉米從一顆種子到開花結果的過程全部展示出來了,讓各朝古人看得明明白白。

嬴政:這就是玉米嗎,感覺像是一個個稻穗,隻不過比稻穗大很多。

李世民:看這玉米一株株很密集,一畝地的產量應該不少,很可能比高產水稻都高。

“玉米的種植要求比水稻小麥低很多,各種類型的土壤上都可以生長,不一定非要良田,像什麼山坡、砂石地都可以種植,但是最適宜生長在富含腐質的肥沃土壤中。”

“玉米最早傳入華夏的時間是明朝朱厚照時期,隻不過那時玉米沒有經過改良,導致產量很低,而主播今天售賣的玉米是科學家改良過的優良品種,畝產量高達1500公斤。”

“玉米對化肥的需求不高,要是大家買回家種植的話,估計畝產量可以達到二十石。”

二十石畝產量的玉米驚掉無數古人的下巴,令大家目瞪口呆。

玉米可是主糧,可以填飽肚子的,更關鍵的是對種植土地沒有要求,什麼荒地野地都能種植。

而且更離譜的是,就這樣的種植環境,居然還能畝產二十石。

這個玉米可是比高產水稻小麥更加優秀的主糧,一下子就牢牢占據各朝古人的心神。

此刻各朝古人隻有一個想法,高產水稻和高產小麥可以不搶,這個玉米必須搶到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