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科舉考試VS公務員考試(1 / 2)

清晨,陽光明媚。

各朝各代新的一天開始,大家都各自忙各自的。

各朝的皇帝起得很早,一大清早就召集大臣上早朝商量國事。

其中最大的國事當然就是安排人員探查各種礦藏,好早日為國庫帶來巨額財富。

昨晚搶到的世界地圖就是一張藏寶圖,必須好好加以利用才行。

經過一整晚的信息整理,現在各朝的皇帝已經拿到了全世界所有礦藏的分布情況,包括最重要的國內礦藏資源分布情況。

嬴政在朝堂上認真看了看手中的資料,饒是他定力驚人,此刻也忍不住內心劇震,恨不得仰天長嘯。

這份資料是李斯連夜整理出來的,上麵記錄著光是大秦就有金礦四十八處,銀礦六十八處,還有鐵礦銅礦煤礦等有數千個,至於海外礦藏的數量那就更多了。

這些礦藏資源可都是實打實的財富,隨便挖一座就可以堆滿大秦國庫。

嬴政:李斯,朕讓你即刻安排人員去把大秦境內的所有礦藏都探查一遍,朕要知道有哪些礦藏可以開采。

李斯:陛下,臣已經做好了人員安排,現在就可以出發。

嬴政:響水縣距離鹹陽不遠,你先安排人去響水縣探查情況,朕看響水縣這地方有銀礦一個,鐵礦兩個,銅礦一個,朕下午就要知道這四個礦能不能開采,辦得到嗎?

李斯:陛下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務。

見李斯轉身下去安排任務,嬴政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

他之所以這麼急切,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宏偉的願望,想要實現這個願望,需要大量的銀子投入,現在就指望著挖礦給朝廷帶來巨額財富。

而這個宏偉的願望,就是讓大秦所有子民能夠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要是在以前,他肯定不敢妄想。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隻要可以開采礦藏,大秦的財富就永遠也花不完。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在有了天幕播放簡體字教學視頻,大秦子民已經在跟著學習讀書識字。

但僅僅隻有上午時間學習簡體字可遠遠不夠,而且跟著天幕學習的效率也非常低。

所以他打算在大秦所有郡縣建立學堂,讓大秦所有的小孩子都去學堂,這樣集中起來讀書識字可以更快的為大秦培養人才。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巨額的銀錢投入,現在就等著挖出黃金白銀。

他深知大秦想要發展壯大,更加繁榮昌盛,就需要有大量的人才。

說到人才,選拔人才也是重中之重。

等會主播會播放相關的視頻,他正好可以從科舉製度和後世的公務員製度中借鑒一下,製定出屬於他們大秦自己的人才選拔製度。

想到這裡,他抬頭望向大殿外的天空,此刻天幕正在播放三字經的教學視頻。

大秦,徐家村。

徐二牛正在督促著兒子豆豆學習三字經,爭取早日成為讀書人。

現在他們徐家可大不一樣,已經是大秦新晉的貴族。

他已經讓人在縣城建造徐家的府邸,等徐家府邸一建成,他們一家就可以搬進去,正式成為有頭有臉的貴族。

為了徐家的榮華富貴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豆豆身上。

他深知家裡要是沒有讀書人撐門麵的話,哪怕再顯赫的貴族都會沒落的。

他不希望自己家曇花一現,隻能維係一代榮華富貴。

他對讀書識字一竅不通,而兒子學習很有天賦,因此他這才把光耀門楣的希望放在兒子身上。

而且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以兒子的聰明才智,隻要跟著天幕好好讀書識字,將來很有可能入朝為官。

等三字經教學視頻播放完後,主播就會播放科舉製度的視頻。

他知道科舉製度是後麵朝代的官員選拔製度,隻要通過科舉考試就可以當官。

他相信始皇陛下看了科舉製度的視頻後,肯定會有所行動,在大秦也施行科舉製度。

如此一來,隻要兒子好好學習,以後通過科舉考試,那兒子也能入朝為官。

兒子一旦成為朝廷官員,那麼他們徐家就徹底有了底蘊,也可以在大秦貴族階級站穩腳跟。

想到這裡,他用充滿希翼的目光望了望不遠處正在跟著天幕學習的兒子。

不僅僅是秦朝,其他朝代也同樣是這樣的情形。

各朝的皇帝忙著商議礦藏開采的相關事宜,普通老百姓忙著自己手頭上的活,各朝搶到世界地圖的古人紛紛開始下一步行動,至於各朝的小孩子們則是被家長監督著學習三字經。

學習視頻剛一播放完,各朝的小太監就立馬把消息告訴皇帝。

接到通知的各朝皇帝放下手頭的政事,紛紛來到大殿外觀看接下來的視頻。

尤其是隋唐之前的朝代,對接下來播放的科舉製度視頻格外感興趣。

至於原本就有科舉考試的朝代,除了想知道更加完善的科舉製度外,對後世的人才選拔製度也同樣感興趣。

在各個朝代皇帝的密切關注下,他們關心的視頻終於如期而至。

【古代科舉考試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個等級,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

縣試為縣級考試,由知縣主持考試,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在每年二月進行。

考前報考,需要親戚、鄰居、同學為你擔保,沒有汙點方可參加,可以理解為政審,通過考試後成為童生。

府試為市級考試,由知府主持考試,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在每年四月進行,由通過縣試的童生參加,通過依舊稱為童生。

院試為省級考試,由各省學政主持,一般三年舉行兩次,由童生參試,通過的稱為秀才。

秀才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可以見官不跪、不服徭役、穿著青衫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