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漢文帝的登基之路(1 / 2)

有一個問題一直是呂雉疑惑的,主播到現在也沒有解答她的不解。

她實在是想不通,怎麼她去世後,劉恒登基稱帝成了漢文帝?

劉邦的兒子不少,其中劉恒是最不受寵的一個。

就算在她去世後,有實力登上皇位的劉氏宗親也有不少,怎麼也不該輪到毫不起眼的劉恒。

即便是劉邦的兒子不行,也有劉邦的孫子輩,理應輪不到劉恒。

不僅劉恒不受寵,就連劉恒的母親薄姬也不受劉邦待見。

在劉恒幾歲的時候,就被劉邦打發去了封地,就連不受寵的薄姬也一並打發去了封地。

母子兩人遠在代國,和長安的功臣集團也沒有聯係。

就這麼無權無勢不受寵的母子兩人,居然能夠得到功臣集團的擁立,從而可以笑到最後,多少讓她有些費解。

呂雉:主播,你還沒有回答我,怎麼劉盈之後是劉恒奪得了皇位,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張居正:漢文帝劉恒能夠登基稱帝,純粹是因為運氣。

李世民:漢文帝運氣好,白白撿了一個皇位。

很多人說劉恒能當上皇帝,隻是因為運氣好,但蘇晨並不這麼看,僅僅有運氣是不夠的。

“為什麼有人說漢文帝劉恒能當上皇帝,純粹是因為運氣。”

“漢文帝能夠當上皇帝,確實不單純是因為運氣,也有一定的實力因素在裡麵。”

“但是同時,如果沒有足夠的運氣,就算他再有心機,再有實力,他也不可能有這個機會!”

“漢文帝的運氣,簡單來說,是劉邦死了之後,呂後把劉恒的幾個兄弟都給殺光了。”

“等到呂後死了之後,大家想找人來繼承家業。”

“這個時候發現,劉邦就隻有倆兒子還在世了,老四劉恒,老七劉長。”

“而這兩個兒子當中,又數漢文帝年齡比較大。”

“這樣一來,皇位自然就掉到了漢文帝的頭上。”

“不過,這個事仔細說的話,那可就長了。”

“而且,這個故事的真相,其實相當的狗血。”

劉恒:人在家中坐,皇位就掉到朕的頭上,朕不愧是真龍天子,氣運逆天。

現在回想起來,他依舊覺得此事很神奇,有時候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他本來在封地好好當他的代王,內心從未想過有一天能和皇位沾上聯係,可偏偏皇位不偏不倚落到他身上。

此事說起來,他還要好好感謝呂後。

要不是呂後把那麼多的競爭者乾掉,最後也不可能讓他撿了便宜。

所以嚴格的說,他能有今天的一切,要多虧了呂後。

“有關漢文帝上位的故事,其實還得從劉恒母親開始講起。”

“大概在楚漢戰爭時期,中原地區群雄並起。”

“在各地的諸侯王當中,劉邦和項羽實力最強。”

“但是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的諸侯王。”

“在這些其他的諸侯王當中,有一個名叫魏豹,這個魏豹是當年戰國時期魏國王族的後裔。”

“所以後來在秦朝末年的時候,魏豹就直接起兵了。”

“等到項羽戲亭分封的時候,這個魏豹也就被直接封為魏王,有了一個正式編製。”

“不過再之後,隨著楚漢戰爭開始,這個魏豹就倒黴了。”

“因為他所在的三晉地區,恰好是楚漢雙方爭奪的關鍵區域。”

“所以在接下來的戰爭當中,劉邦打過來的時候,魏豹先倒向了劉邦。”

“而等到項羽反殺過來之後,他又轉投了項羽。”

“對於這種典型的兩麵派,劉邦自然是忍不了的,後來就直接派韓信過去把魏豹給推平了。”

“等到魏豹被推平之後,魏豹後宮裡邊的那些女人,也就都被劉邦收入到了自己的後宮,成為了劉邦的戰利品。”

“而在魏豹的這些女人當中,有一個姓薄的女子,這個女人就是漢文帝他媽。”

“不過,這位薄姬剛被搶回來的時候,並沒有馬上得到劉邦的寵幸,而是去做了宮裡的一個紡織女工。”

“估計可能當時劉邦整天忙著打仗,也有可能是因為後宮女子太多,反正最後,劉邦乾脆就直接把這個美女給忘了。”

“直到一年多以後,劉邦寵幸其他後宮女子的時候。”

“恰好當時那兩個被寵幸的女人和薄姬關係不錯,就順道提了薄姬一下。”

“在這之後,劉邦才想起來自己後宮還有這麼一個美女。”

“於是接下來,劉邦就直接讓人去把薄姬給帶了。”

“然後當天臨近了薄姬,再之後這個薄姬就懷孕了。”

“一年之後,薄姬就給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已經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後來就被取名為劉恒,這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魏豹:哈哈,真是有趣,雖然打仗乾不過劉邦,但我的女人生下的兒子成了大漢皇帝,這波不虧,賺大發了。

雖說漢文帝劉恒不是他的兒子,但沒有關係,劉恒的母親薄姬是他的女人。

所以不管怎麼說,在這一點上他是占了便宜的。

這讓他瞬間心情好受起來,不再被劉邦打敗他的事而耿耿於懷。

儘管劉邦實力強大,打得他丟盔卸甲,但那又怎麼樣,他的女人生的兒子成了大漢皇帝,這一點他贏了劉邦。

對於主播說他是牆頭草兩麵派,他是不認的,他這是識時務者為俊傑,並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麼。

劉邦和項羽的實力遠勝於他,他倒是想正麵剛,可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劉邦打過來的時候,他又打不過,隻能投降。

接著項羽殺過來的時候,他也打不過,不投降隻能等死。

他也不想左右搖擺的,可沒有辦法,實力低微讓他不得不如此。

“其實從劉恒出生的這些前置劇情當中,我們就能看出來。”

“很多網絡營銷號宣傳漢文帝其實並不是劉邦的兒子,而是魏豹的兒子,這種說法其實根本就站不住腳。”

“因為從懷孕時間上來看,就完全對不上。”

“漢文帝出生的時候,這魏豹已經敗亡兩年了,所以漢文帝根本就不可能是魏豹的兒子。”

“當然了,因為這些狗血劇情,劉恒出生之後,自然也得不到劉邦的重視。”

“估計劉邦之前臨幸薄姬的時候,也沒有想過運氣會這麼好,一次臨幸就有了孩子。”

“不過,既然確定劉恒是自己的兒子,那該有的待遇肯定還是不會少的。”

“所以後來劉恒出生之後,就成為了一個很特殊的皇子。”

“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得寵,就連劉邦後來也不怎麼搭理他。”

“在劉恒出生之後,劉邦後來就再也沒來找過薄姬。”

“但是這層皇子的身份卻又明明白白的放在那裡,誰都無法忽視。”

“用現代的話來說,劉恒的這種狀態,其實基本上就等同於是單親家庭,或者也可以叫做喪偶式育兒。”

“如果用現代的育兒觀念來看,劉恒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多半會出現人格不健全的問題。”

“但是從後來的很多事情來看,這個不受寵的特點恰好是劉恒最大的幸運。”

劉邦:本來劉恒成了皇帝就已經夠讓朕鬱悶了,怎麼後世人還造謠劉恒不是朕的兒子,這不是在質疑大漢的正統性嗎?

他本就看不上薄姬,一個敗將的女人,隻是他的俘虜而已。

興起之時,隨便玩弄一下罷了。

可哪裡能想到,就隻是一次玩弄,居然就有了兒子,這讓他及其鬱悶。

薄姬隻是他消遣的玩物罷了,他可不願意薄姬給自己生下兒子。

也正是因為薄姬身份低賤,他才不待見這對母子,早早就把這對母子打發到了代國,免得看著心煩。

他雖然不喜歡薄姬母子,但後世人要是懷疑劉恒不是他的兒子,這不僅是對他的侮辱,更是對大漢正統性的羞辱。

畢竟無論怎麼樣,劉恒最後成了大漢皇帝。

要是劉恒的血統出了問題,那他的大漢江山豈不白白便宜了外人,這讓他如何受得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之前不待見薄姬,從而不喜歡劉恒。

但現在既然知道了劉恒就是日後的漢文帝,就是那個評分極高,深受後麵皇帝推崇的漢文帝,那他就要重新考慮對劉恒的態度,或許可以把劉恒從代國接回來。

“在劉恒出生之後,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劉邦徹底打敗了項羽,平定了天下。”

“然後先後除掉了幾位異姓王,讓漢朝徹底安穩了下來。”

“而到了劉恒八歲那年,隨著劉邦徹底解決了北方的叛亂,不受待見的劉恒就被劉邦一腳踢到山西去做了一個代王。”

“一個八歲的孩子想要做一個鎮守北方的諸侯王,這未免有點太難為人了。”

“好在劉邦後來給他派了不少幫手,再加上薄姬一直不受寵。”

“所以劉恒就藩之後,劉邦就直接讓薄姬前往山西,跟著兒子劉恒一起去就藩了。”

“就藩山西之後,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劉恒就徹底淡出了曆史主線。”

“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裡,曆史主線基本上就是劉邦去世,呂後把持朝政。”

“大概在劉恒九歲那年,劉邦病重去世,劉恒就徹底成為了單親子女。”

“而在劉邦去世之後,隨著呂後掌握了朝政大權,劉邦其他的幾個兒子,先後遭了毒手。”

“這主要是因為,呂後這個人性格比較極端,總是覺得自己兒子的皇位,會被其他幾個兄弟威脅,所以才會對劉邦的那幾個兒子下手。”

“反倒是劉恒,因為一直不得寵,呂後其實也沒有太拿他當回事。”

“再加上劉恒他媽薄姬比較會做人,每一次呂後派人過來的時候,薄姬都能應對的很好。”

“所以後來,當劉邦其他的幾個兒子都先後被除掉了之後,唯有劉恒僥幸活了下來。”

“曆史無數次的證明,活得長真的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呂後:沒想到鷸蚌相爭,最後讓劉恒這小子撿了便宜。

不得不說,這簡直是天大的諷刺。

她為了兒子劉盈的皇位能夠穩當,不惜想方設法除掉劉邦的其他兒子。

畢竟她儘管是劉盈的親生母親,也不得不承認兒子劉盈確實太過懦弱,不是當皇帝的那塊料。

和劉邦的其他兒子一比,太子劉盈完全沒有優勢。

擔心兒子的皇位被劉邦其他兒子威脅,她這才毫不遲疑的對他們下毒手。

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兒子劉盈的皇位能夠穩如泰山嗎?

要是兒子有這個本事,能夠壓住其他的兄弟,她何必下此毒手呢!

可她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劉恒這下子才是最大的威脅。

她之前一直沒有把薄姬劉恒這對母子放在心上,想著這對母子翻不出什麼風浪。

畢竟不管是薄姬,還是劉恒,都不受劉邦的恩寵,一直是透明人毫不起眼的存在。

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子,最後成了奪取勝利果實的漁翁。

“在呂後掌權的這十多年時間裡,劉恒逐漸長大成人。”

“雖然是在單親環境下長大的,但是劉恒的那位母親薄姬,卻儘全力給了他最好的成長環境。”

“母親的努力無形之中也彌補了劉恒的人生,所以劉恒長大之後,反倒是成了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

“最關鍵的是,薄姬當年本來就是大風大浪走過來的,這些年為了保命,同樣也是教了劉恒不少人情世故。”

“所以劉恒長大之後,要遠比他的同齡人更加成熟老練,同時也更加懂政治。”

“順便說一句,根據後世史學家分析,劉恒做代王期間,很有可能娶了一個呂家的女子做王妃。”

“因為在呂後掌權期間,為了穩固呂家的地位,呂後曾經大力推崇呂家和劉家的聯姻。”

“在呂後的乾涉之下,劉邦那幾個年齡比較小的兒子,基本上都娶了老呂家的姑娘。”

“唯有劉恒,史書上隻是記載,劉恒在登基之前,有一位代王正妃。”

“而這位代王正妃,又給劉恒生下了四個孩子。”

“但離奇的是,在劉恒登基之前,這位代王正妃就病逝了。”

“而且,在劉恒登基之後,這位代王正妃所生的幾個兒子,先後暴斃,一個都沒活下來。”

“更離譜的是,後來劉恒做了皇帝之後,對於這位年輕時候的發妻沒有任何追封。”

“照理來說,按照正常的邏輯,劉恒登基之後,這位代王正妃應該是被追封為皇後。”

“而實際情況是,後來這位代王正妃就像是被刻意抹去了一樣,不但沒有墳墓,甚至就連正史上也沒有任何有關於她的記載。”

“所以後來很多的曆史學家都認為,劉恒的第一位夫人應該就是一位呂家的女子。”

“出於自保的目的,呂後活著的時候,劉恒對這位發妻百依百順,但還是找機會讓她自然病逝。”

“而等到呂後去世之後,因為忌憚呂家的血脈,劉恒則是在功臣們的要求之下,除掉了自己的幾個兒子。”

“雖然這件事在曆史上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但是從種種跡象來看,這種猜測應該是對的。”

劉恒:朕想要坐上這個皇位,卻是不得不除掉自己的妻兒。

他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全因為那幫老臣推他上位,要不然他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但那幫老臣選他當皇帝,也並非沒有條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需要除掉他的正妻和四個孩子。

原因也很簡單,隻因他的正妻是呂家人,而他的四個孩子身上流淌著呂家人的血脈。

那幫老臣聯合劉氏宗親,費勁千辛萬苦的除掉呂家人,自然不會留著他的妻兒。

畢竟那幫老臣也擔心,要是不除掉他的妻兒,以後很有可能會被報複。

隻有徹底斬草除根,那幫老臣才能放心的把皇位交到他的手上。

其實在呂後死後,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除掉呂家人的那一刻,他的妻兒就不可能獨活。

他要是當皇帝,答應老臣的條件就是除掉他的妻兒。

他要是當不了皇帝,那幫老臣就更不會客氣的動手除掉他的妻兒。

所以不管怎麼說,他的妻兒身上流淌著呂家人的血,那就必死無疑。

“反正不管怎麼樣,長大之後的劉恒因為成長環境過於特殊,剛剛成年,就成為一個非常有心機,而且非常有政治手腕的年輕人。”

“就是在這種狀態下,那位已經把持了十多年朝政的呂後因病去世了。”

“呂後去世之後,不到一個月之內,碩果僅存的幾位開國功臣就聯合了幾位老劉家的王爺直接發動了政變,然後乾翻了整個呂家。”

“而呂家被乾掉之後,接下來大家對於誰做皇帝的這個問題,卻產生了很大的爭議。”

“這裡我們得簡單來說一下,劉邦在世的時候,一共有八個兒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