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在一個地方的話,過年想要走動就不容易了。
慢慢的,時間一長,家鄉也就沒有了年味。
不過他的大秦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老百姓過年一直很有年味。
主要也是親朋好友離得不遠,過年的時候串門拜年也比較容易。
“第三個原因就是親戚變成了某種儀式上的座上賓,平時交往少了。”
“交通比以前更發達了,但是親戚互相走動的時間更少了。”
“一方麵是因為大家工作很忙,假期很少。”
“另一方麵是越來越多的親戚,很勢利眼,根本看不起窮親戚。”
“一個大家庭裡勢利眼的親戚多了,也就不想交往了。”
“有的親戚,還因為錢財的事情,反目成仇了。”
“在一些長輩過壽、某家有婚宴、孩子出生滿月等紅白喜事的時候,親戚才會聚攏來。”
“親戚之間,真正互相幫助的機會少了,就是有的親戚還很窮,那些富裕的親戚也不會儘力接濟了。”
“以前是平時乾農活,都會互相幫忙。”
“過年的時候,都會準備一些禮物,有賺錢的事情,也會想到親戚。”
“但是現在,親戚的感情也淡了,過年的時候,都不互相拜年了。”
“最近幾年,年輕人慢慢興起斷親的趨勢,不願意花費精力去維係不熟的親戚。”
各朝古人有些不能理解這一點,親戚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理應互相照顧才對。
在他們的社會關係中,對親戚看得很重,那是同宗同族的親人。
一般有什麼好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親人。
要是遇到什麼事,也會向親人第一個尋求幫助。
雖說也有的富親戚會嫌棄窮親戚,但也不會坐視不管的,多多少少都會幫一把。
“第四個原因是溫馨的家,變成了牢籠。”
“家,本是人生的避風港,卻在攀比中逐漸變味。”
“如今,家卻格外折磨人。”
“三句離不開錢,四句走不出結婚,五句都在談節約,六句說的都是懂事,七句說把你養大不容易,八句說的是你看彆人家,九句說的是你要爭氣。”
“不能抱怨,不能喊累,聊不了感情,談不了八卦。”
“回家過年,本想休息休息,卻從一個牢籠進入了另一個牢籠。”
“要應付一屋子的親戚,還有父母一年的責難。”
“親戚說一年掙這點錢,沒我兒子一個月掙得多,尷尬。”
“父母說隔壁張姨孫子都打醬油了,你能不能體諒下我們,懂點事,無奈。”
“新舊觀念的衝突無法調和,堅持自我,父母傷心,一味順從父母,心太累。”
各朝老百姓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父母對子女嘮叨幾句再正常不過。
他們從小也都是這樣過來的,雖說他們小時候也不樂意聽這些話,但說著說著也都習慣了。
他們要是反駁父母的話,那肯定會被彆人大罵不孝的。
而且周圍左鄰右舍的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他們也就覺得此事很正常。
等他們長大後,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第五個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地道的家鄉味少了。”
“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做很多美食。”
“糕點、團散、爆米花、乾辣椒、臘魚臘肉、醃菜等等,都是過年的時候才能夠嘗到。”
“很多家庭,從過年前的一個月就開始忙碌,為了過年都準備很多東西。”
“現在生活水平更高了,家家戶戶不愁吃不愁穿,平時都可以大魚大肉,根本不在乎過年吃什麼。”
“網絡視頻越來越火,春節晚會也提不起興趣,還沒網上段子好看。”
“以前就盼過年,現在每天都像過年。”
“超市裡依然播放著《恭喜發財》,大街上紅紅火火的對聯又掛了出來,春節晚會照常開啟,但大家對過年的期待越來越小。”
“所有的願望在平常滿足,年味平均到了每一天,過年的期待也越來越小。”
“家鄉的味道少了,年味也就淡了。”
“在城裡過年的人,回到鄉下去拜年,往往親戚家拿出來的年貨,也和城裡一樣,感覺不到家鄉的年味。”
朱元璋:這個咱最有發言權,小時候盼望著過年可以吃點好的,但長大了當了皇帝,什麼山珍海味都吃得到,反而沒有小時候那麼盼望著過年了。
小的時候,家裡窮,他經常餓肚子,就隻有過年那一天才能吃飽飯。
也正因如此,他小時候經常盼望著新年快一點到來,這樣就不用餓肚子了。
但自從他當了皇帝,不僅不需要擔心吃不飽的問題,還可以天天吃些山珍海味。
不過生活條件雖然好了,但再也沒有小時候那麼期待過年了。
現在後世的情況也是一樣,後世的生活條件好了,不用等到過年那一天吃香的喝辣的,對於過年的期待自然也就越來越小。
他覺得也許並不是年味變淡了,隻是滿心的期待終究敵不過時間,那個能從過年中找到快樂的人已經長大了。
“第六個原因,總是感覺假期不夠用,尤其是遠遊的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跨越幾個省去工作,也是平常事。”
“因此,過年的幾天假期,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在路上就耗費了兩三天,回到家就是停留一兩天,就不得不趕緊回公司,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親戚家拜年。”
“還有的年輕人在外地過年,父母也隨著去了外地,家鄉的老家就大門緊閉。”
“有的親戚,都幾年沒有見麵了,恐怕見麵也感覺很陌生,不敢相認了,一點共同語言都沒有了。”
“因為平時交往少了,就越來越不想交往了。”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遠遊,因此過年就難以相聚。”
“一些在遠方打工的人,對家鄉的親朋好友都疏遠了,在外地建立了新的人脈圈和朋友圈。”
各朝古人仔細一思考,發現確實如此,距離的問題的確不容易解決。
他們要是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有親人在千裡之外,即便他們過年的時候想去拜年也去不了。
最後時間長了,和親戚長時間不聯係,關係也就慢慢淡了。
他們已經發現,後世的人喜歡跨越上千公裡去求學或是工作。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再方便回家過年。
如此一來,年味自然也就慢慢淡了。
或許,這就是後世發展帶來的煩惱吧!
“第七個原因是通訊發達了,網上拜年的人多了,拜年的儀式越來越簡單。”
“過年過節,越來越多的人網上交流,而不是現實生活中互相走訪。”
“親戚們建一個微信群,大家在群裡發紅包送祝福,拿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
“過年的時候,在微信群裡發紅包,搶紅包,一個年就過完了。”
“和自己的長輩交往,也是發一個微信紅包,說幾句祝福的話,就算拜年了。”
“還有的親戚朋友,過年沒有時間回家鄉,就在網上和其他親戚視頻聊天。”
“相聚的方式,簡簡單單,也沒有太多的儀式。”
“通過網絡拜年,隨時隨地都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影響,也得到了更多的人認可。”
經過這段時間的直播,各朝古人已經慢慢了解了後世的一些基本情況。
就比如網絡發達,可以無視空間和時間隨時隨地聯係千裡之外的人。
原本距離遙遠,回家過年就不方便,現在可以在網上直接溝通,大家就更不願意回老家麵對麵的拜年。
不過他們覺得網上溝通雖然省時省力,但到底不如麵對麵溝通來得直接。
人與人的感情,需要禮尚往來,互相交往越多,感情越深。
人與家鄉的感情,需要鄉愁來聯係。
如果家鄉也變得冷清了,鄉愁就淡了,年味也就淡了。
“第八個原因就是過年回婆家,還是回娘家,是個難題。”
“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天南海北的人組成一個家庭,過年了回誰家?
“之前就有一個遠嫁女子過年想回娘家遭公公扇耳光的新聞跑上熱搜。”
“一個貴州姑娘遠嫁安徽,今年提出想回娘家過年,公公反對。”
“氣急之下,公公伸手扇了兒媳婦一耳光。”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要總想著往娘家跑,公公的這句話讓女子委屈極了。”
“過年,是中國最大的節日,意義重大。”
“到底在哪過,怎麼和諧的處理,需要極大的智慧。”
“一到過年,平時的矛盾全冒出來了。”
“不想過年,怕過年,不想麵對年關的各種煩惱,年味越來越淡。”
蘇晨還沒有結婚,還不能體會到這一點。
但也有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矛盾,夫妻兩人過年的時候常常為回誰家而爭吵。
小時候過年,是快樂,是希望,盼望著長大,有更美好的生活。
現在過年,是憂慮,是失望,有各種各樣煩心的事。
年還是那個年,隻是少了當初的味道。
年還是那個年,變了的卻是人心。
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不管混得好不好,一定要回家過年。
過年有萬般痛苦,也有諸多歡樂。
家裡的飯菜熱氣騰騰的,在外麵不管吃什麼也沒有家的味道。
父母期待了一年,才能與兒女相聚,以後見麵的日子越來越少。
除了嘮叨,細細一看,爸媽也有許多慈愛之處。
見一見許久沒見的朋友,說一說這一年的辛苦。
買幾副春聯,給孩子買玩具,一起放煙花。
給孩子製造年味,給他們留下一個幸福的童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