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著名的十大謀士,曹魏有四人,孫吳有三人,蜀漢也有三人。
屬於曹操手下的謀士,有司馬懿,賈詡,郭嘉,荀彧。
在孫權手下任職的,則有周瑜,魯肅,陸遜。
劉備手下也有三個著名的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
法正的名望甚至要比龐統大,因為他活的時間比龐統長,尤其在領兵打仗的問題上。
劉備對法正可以說是言聽計從,甚至有一種說法,法正不死便無三國。
法正的逝世就好像蜀漢斷了翅膀一樣,形式急轉而下。
如果沒有法正,也就沒有劉備的立足點。
劉備軍團遲早會被孫權或曹操吃掉,頂多二分天下,不可能有三分天下。
再說如果法正還在,憑借其才華智謀,東吳必敗。
也正因如此,便有法正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足可見法正的厲害之處。
在三國時期眾多謀士的矚目之下,蘇晨向大家公布了最後一個著名的謀士。
“法正,字孝直,陝西眉縣人。”
“法正的祖父法真氣節清高,頗有美名。”
“漢獻帝建安初年,恰逢天下發生饑荒。”
“於是法正和同郡的孟達一起南下入蜀,依附益州牧劉璋。”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法正才被劉璋任命為新都縣令,出外任職。”
“後來又被劉璋召回成都,升任軍議校尉。”
“當時法正在劉璋帳下既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又遭到本州縣一起客居在蜀地的同鄉非議。”
“認為法正品行不端,因此才會不得誌。”
“益州一官員張鬆和法正友善,私下認為劉璋不是有所作為的英主,常常為此暗自歎息。”
“建安十三年,劉璋派遣張鬆作為使者前往許昌拜見曹操。”
“張鬆沒有得到曹操的禮遇,回到成都後就在劉璋麵前詆毀曹操。”
“勸其與曹操斷絕關係,轉而結交豫州牧劉備。”
“劉璋聽從張鬆的建議,詢問張鬆可以派誰為使者前去拜見劉備,張鬆於是舉薦了法正。”
“法正推辭不去,假裝不得已才接受了這個任務。”
法正:我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正好和主公劉備的字完全相同,或許冥冥之中我和主公就有緣分。
得知自己入選三國十大謀士,儘管早有預料,可依舊欣喜不已。
他非常清楚這份榮譽的意義,意味著自己的名字得以流芳百世,被後世人所銘記。
他的祖父法真有很大的學問,名聲自是不必說,非常受人尊重。
由於家學的熏陶,所以他從小的家教以及學問也是極好的。
建安初年的時候,曹操剛剛統一北方。
那時候天下饑荒,他不得不和同鄉孟達一塊兒入川投奔劉璋。
一是來益州避難,二是混個官做做。
畢竟他出身書香門第,憑借自己的才學,應該可以乾出一番事業。
但他很快發現,劉璋此人是一個不思進取的軟蛋。
而且沒有伯樂的眼光,不識人才。
其次劉璋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隻想安居一方,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所以儘管他滿腹的才學,在劉璋麵前也得不到任用,隻擔任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亂世之下這個地位對於普通人綽綽有餘,但對他而言,實在是埋沒了自己的才華。
不僅他對此很鬱悶,就連身邊的同鄉都嘲笑他。
和他一起來益州的同鄉多多少少都在官場上小有名氣,同鄉見麵會上他就是遭到冷嘲熱諷的那個。
他雖然覺得自己跟彆人聊不到一塊兒去,但是偏偏和張鬆一見如故。
原因無他,因為他們倆人都覺得自己是天下難得的奇才。
他們兩人都知道劉璋不是一個英明的主公,於是就有了另謀明主的想法。
北方的曹操勢力越來越大,劉璋派張鬆出使曹營找靠山。
張鬆沒有得到曹操的重視,直接就放棄投奔曹操,轉而想要投靠劉備。
在張鬆的花言巧語之下,劉璋同意和劉備聯合一起對抗曹操。
而他作為使者前去拜見劉備,經過和劉備的一番交談,他立馬就認定了雄才大略的劉備。
“法正返回成都,對張鬆表示劉備有雄才大略。”
“兩人暗中商議達成一致,願意擁戴劉備為君主,然而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
“建安十六年,曹操進攻漢中張魯。”
“劉璋聽說後,深感恐懼。”
“張鬆就趁機向劉璋建議,不如迎接劉備前來益州。”
“想讓劉備討伐張魯,協助抵抗曹操的大軍。”
“劉璋聽取意見,又派遣法正為使者,率兵四千人前往荊州迎接劉備入川。”
“法正見到劉備後,向他說明了劉璋的想法,又暗中向劉備獻計策。”
“以劉備的雄才大略,對比劉璋的懦弱無用。”
“倘若以張鬆作為內應,趁機攻占益州。”
“然後憑借益州的殷實富裕,以及蜀中的山川艱險的優勢,成就帝業易如反掌。”
“劉備對法正的分析深以為然,於是留下諸葛亮、關羽等人鎮守荊州。”
“親自率領萬餘人逆江西進,前往益州。”
“劉備率軍抵達涪城,劉璋親自率領部眾前往迎接。”
“劉璋資助劉備糧草輜重,讓他率兵進攻漢中張魯。”
“建安十七年,劉備的軍隊駐紮在廣元,收攬人心。”
“恰逢曹操率大軍進攻孫權,孫權求助劉備,劉備向劉璋請求資助兵馬糧草。”
“劉璋沒有滿足,劉備於是率軍進攻劉璋。”
李世民:法正不忠不義,可謂罪臣,但劉璋也實在是愚蠢。
不管劉璋有多麼愚蠢,但法正背叛舊主卻是不爭的事實。
法正出使劉備之後,回來成都就和張鬆密謀要投靠劉備。
要知道,當時劉璋控製下的益州最聰明的兩個人就是法正和張鬆。
這兩人要是不忠,那劉璋的末日就不遠了。
而在法正和張鬆決定投奔劉備之後,就打算把益州當作投靠劉備的誠意。
在這兩人的努力之下,益州和荊州的關係已經好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是賣主計劃還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後來時機終於來了,曹操宣布西征漢中,借道關中去打張魯。
曹操派出精兵強將,不僅讓關中害怕,讓千裡之外的益州也感受到了震動。
如果曹操攻下漢中,以漢中做跳板,隨手揮師南下就能把益州也滅了。
如果曹操收編了張魯的力量,那後果更不堪設想。
劉璋急的直冒汗,法正心裡則是樂開了花,期盼已久的機會終於到了。
於是張鬆忽悠劉璋,可以請劉備這個外援一起對抗曹操。
劉備和劉璋同屬於漢室宗親,而且那時益州和荊州關係還不錯。
在法正和張鬆兩人天花亂墜的花言巧語之下,劉璋稀裡糊塗的就答應了。
而法正帶著四千人去荊州請劉備,一見麵就直截了當的投奔劉備。
話裡話外,都是要把益州送給劉備,以便作為劉備的基業,最終成就霸業。
法正的一番話把劉備說的是怦然心動,更何況益州土壤肥沃資源豐厚,於是乎就下定了決心要奪取蜀。
在劉璋的熱烈歡迎下,劉備帶兵來到益州。
真實的目的是借著攻打張魯的旗號,吃掉益州地盤。
成功進入益州的大門之後,劉備沿途還收了不少好處。
以劉備當時的實力來說,反攻益州的實力已經是有的了。
但劉備平生行事最為穩妥,喜歡搞以德服人。
況且劉璋如此熱情好客,大大出乎劉備的意料,搞得劉備都不好意思對劉璋下手了。
後來劉備借著劉璋給予的軍事物資作為基礎,穩紮穩打,由北向南一步一步的直取成都。
之後曹操率大軍進攻孫,孫權向劉備呼救。
劉備打算先回荊州一趟,臨走之際順便找劉璋討點兵力和物資。
劉璋請劉備過來就是為了對抗曹操的,現在劉備要落荒而逃,還要獅子大張口。
這一番操作讓劉璋有點明白過來自己引狼入室被騙了,於是和劉備撕破臉。
“劉備誘斬劉璋的部將楊懷和高沛,進占涪城。”
“劉璋的部下鄭度向他建議,劉備孤軍深入,兵力不滿萬人,手下的人還未真心擁護他,軍隊完全沒有糧草輜重,隻是憑借田野之中的穀物作為軍糧。”
“如今之計,不如堅壁清野,將巴西、梓潼兩郡的百姓全部遷到涪水以西地帶。”
“然後燒毀當地糧倉和田野之中的莊稼,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劉備的軍隊前來,不與他作戰。”
“長久下去,劉備的軍隊缺乏糧草,不出一百天自然就會撤退。”
“到時再以大軍追擊,必然能夠擒獲劉備。”
“劉備聽說了鄭度的計策,很是擔心。”
“詢問法正如果劉璋果真如此,應該怎麼辦。”
“法正表示劉璋一定不會采用鄭度的計策,無需擔心。”
“果然如法正預料的一樣,劉璋向屬下表示抵禦敵人是為了安定百姓,豈能遷居百姓以躲避敵人。”
“劉璋於是罷黜鄭度,不采納他的計策。”
“建安十八年,劉備率軍包圍廣漢。”
“法正寫信給劉璋,向他分析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