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千古奇人李淳風(2 / 2)

他去到庭院等待結果,還讓李淳風先回家一趟,同老婆孩子告彆。

李淳風拒絕了,認為還不到時候,還在牆上刻下標記。

稱日光照到這裡的時候,日食就會出現。

沒過多久,太陽果然缺了一塊,日食出現的時間和李淳風說的完全一致。

曆法在曆朝曆代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皇家選擇祭祀、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禮日期,都是靠曆法。

李淳風用實例驗證了《麟德曆》的厲害,也傳遞出了一個信息。

早日用上新曆法,方能順天知命、利國安邦。

於是,他就當即頒布了新曆法《麟德曆》。

“到了太史局工作之後,李淳風總算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此後幾十年裡,李淳風一直在太史局工作。”

“雖然官位有所變化,從一個太史局仕郎,到後來的太史令,但工作單位後來就一直沒在變過。”

“對於李淳風而言,太史局可以說是最適合他的工作單位了。”

“既能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同時還有國家編製,衣食無憂。”

“而且還不用像其他官員那樣,考慮官場上的那些爾虞我詐,日子簡直是過得不能更開心了。”

“大概也正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此後的幾十年裡。”

“李淳風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科學研究當中,終於取得了多項成就。”

“貞觀七年,李淳風改造了渾天儀。”

“經過李淳風改造之後的渾天儀,可以同時測量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

“然後,改造了渾天儀之後,李淳風又參與了前朝修史工作。”

“中國古代的很多正史,不光記錄了過去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件,同時還記載了前一個朝代的天文、地理、曆法等信息。”

“李淳風所作的工作,就是輔助那些史官,編撰這部分的內容。”

“《晉書》當中的《天文》《律曆》《五行》三誌,就是李淳風寫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李淳風又和幾位國子監算學博士,重新審定編撰了《十部算經》,作為國子監的教材。”

朱元璋:李淳風在任職太史令期間,對天文儀器的研製和天文觀測做出了巨大貢獻。

曆朝曆代觀測天體位置和運動都需要使用渾儀,李淳風對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進行了深度研究。

唐初所使用的渾儀因為承襲前代,多有疏漏,無法得到天象的真實情況。

李淳風上奏稱前代所著儀都是赤道式裝置,赤道固定在其中,並沒有南北差異。

這樣觀測七星,無法得到天象的真實情況。

應該按黃道度推算日月五星的運行,才能簡便又精確地算出朔的時刻、回歸年長度等重要數據。

李淳風將曆史經驗和現實問題相結合,建議製造按黃道觀測日月五星運行的渾天儀。

唐太宗於是下令,命李淳風設計新的渾儀以供使用。

最終李淳風製成渾天黃道儀,仰看可觀測星辰,下視可以看到儀器上的日影刻度。

李淳風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進的渾天儀,無疑大大提高了渾天儀的精準程度,也使之更加科學,先進。

至此,中國曆代傳統製造並使用的渾儀就形成了一架比較完備的天文觀測儀器。

除了在天文上造詣頗深外,在對自然界的認識上,李淳風也是一把好手。

李淳風不僅參與了《晉書》以及《五代史》的天文、律曆、五行誌的編寫,而且還在數學方麵很有見識。

經李淳風編定和注釋的多達十部算經,被用作唐代國子監的教學素材。

而祖衝之能夠被世人所知,也要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李淳風的功勞。

因為是李淳風意識到了圓周率的偉大,將其納入了史書中。

“所謂《十部算經》,就是指十部算學方麵的書籍,也叫作《算經十書》。”

“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綴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這十本書。”

“李淳風主編的這套《十部算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教材。”

“編完這套數學教材之後,李淳風又將目光投向了曆法。”

“最終,李淳風在前人曆法的基礎上,重新編撰了麟德曆。”

“不過,李淳風編撰的這套曆法,同樣有很大的漏洞。”

“唐朝用到了李隆基在位時期,就棄之不用了,改用僧一行編撰的《大衍曆》。”

“除此之外,李淳風還著有《乙巳占》一書。”

“這是一本講占星術的書,但裡麵有很多都是正規的天文曆法方麵的知識。”

“《乙巳占》一書,其實也是李淳風以當時那個時代的科學基礎,來正視研究天文學的一個成果。”

“而且在這本書當中,李淳風還創造性地給風力劃定了等級,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後世風力等級的這個說法,最早就是李淳風提出來的。”

“公元670年,李淳風因病去世,終年69歲。”

“從李淳風一生的經曆不難看出,李淳風其實是一位典型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因為古代沒有這兩個職業,這兩個職業往往被大家歸類到占卜和算命那一類裡。”

“所以在後世人眼中,李淳風算命先生的形象,才更加深入人心。”

“相比《推背圖》,李淳風一生在科學研究方麵做出的貢獻,其實反倒是更大一些。”

宋應星:李淳風的一生不僅在科學上為後世留下許多可供研究的重要成果,還為後人保存了一大批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李淳風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值得世人敬佩。

通常說一個人才華博學、無所不能,都會用上至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

其實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的人確實有這個才華,隻不過比較罕見罷了。

而無疑,李淳風就是擁有這種罕見的才能。

首先,拿天文方麵的知識來說,李淳風不僅極其善於觀察識彆星宿變化。

而且還鑽研出了有關這方麵的占卜著作《乙巳占》,這可以說是李淳風有關星宿跟占卜結合的大成之作。

而且《乙巳占》除了占卜之外,留下了很多極具科學價值的觀點。

比如對他幫助比較大的,有關天象的描述、記錄,甚至曆史上的特殊天象等等。

但最為有價值的,無疑是有關歲差的存在。

不僅論述了歲差的存在,而且給出了詳細的計算方式。

這可以說是對後世具有重大發現的影響,也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人。

除此之外,根據有關曆法的深入研究。

李淳風創造性地在前人的基礎上,寫出了《麒德曆》這本在當時最為先進、最完善的曆代曆法之最。

如果非要說不足的話,那就是《麒德曆》中,李淳風沒有采用之前已經被證實的歲差。

這導致後人一直對此比較抱有成見,直到後來在《乙巳占》中李淳風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但不管如何,這都不影響《麒德曆》是當時影響最為深遠的曆法,李淳風在當時也是毫無爭議的曆法第一人。

從李淳風的故事當中,他也能得到一個啟發。

大家都去走的路,未必就是一定適合自己家孩子的路。

比如李淳風,如果李淳風他爹,嚴格要求李淳風去學當時正統的那些學問,學怎麼治國打仗。

曆史上也許就會多一個庸庸碌碌的唐朝官員,少了一個優秀的古代科學家。

而且,對於那些專心做科研的人來說。

過多的名聲、財富、地位之類的東西,其實未嘗不是一種拖累。

古代很多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有一部分就是道士或是僧人。

大概正是因為他們足夠清心寡欲,一門心思研究自然科學。

所以才能在人類科學尚處於蒙昧的時代裡,為人類開辟出一條名叫科學的路。,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