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律聖朱載堉(1 / 2)

眾所周知,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是中國人的發明。

卻很少人知道現代音樂的十二個半音音階,最早也是中國人的發明。

隨著十二平均律被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由此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十二平均律音階鋼琴。

這個一舉解決了音樂領域遺留了一千多年學術難題的人,就是明代著名的律聖朱載堉。

朱載堉在自然科學和藝術科學兩大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西方世界有很大影響,被尊稱為東方文藝複興式的聖人。

甚至偉人曾經盛讚了中國曆史上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這其中就有這個明朝王爺朱載堉。

“朱載堉,字伯勤,青年時自號狂生。”

“朱載堉,生於明朝嘉靖十五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

“朱載堉本人是明朝分封藩國鄭國的世子,可謂是根正苗紅的皇族貴胄。”

“他才智聰敏,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

“受到父親鄭恭王朱厚烷的影響,朱載堉自幼就喜歡音樂。”

“雖然貴為王國世子,但是年少時期的朱載堉卻體會了帝王之家的艱辛,生活上也崇尚樸素節儉。”

“當時正值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嘉靖本人崇尚道教,致使國事耽誤,勞民傷財。”

“朱載堉的父親朱厚烷敢於直言,有一次上諫,得罪了嘉靖。”

“嘉靖皇帝心懷不滿,尋機報複。”

“這時,又有人上書誣陷朱厚烷。”

“嘉靖大怒,免去了朱厚烷的爵號,削掉了他的官職,把他打入大獄。”

“朱載堉親限目睹了這場災難,他討厭這個爾虞我詐的地方。”

“便毅然搬出王宮,在宮門的牆外,搭起一間茅草屋,在裡麵住了下來。”

“今昔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的生活如珍肴美玉,今天卻是饑寒交迫。”

“朱載堉發誓父親一日不歸,一天不回王宮居住。”

“他沒有沮喪,也沒有向命運低頭。”

“在茅草屋裡,朱載堉睡草席,吃糠菜,以全部精力埋頭讀書。”

“他克服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讀完了各類史書和經書。”

“此外,朱載堉還注重對音樂理論的研究,遍覽有關音樂、舞蹈方麵的書籍。”

“朱載堉在草屋呆了19年,也刻苦學習了19年。”

“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為以後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這樣,朱載堉在那件土屋裡居住了十九年。”

“嘉靖皇帝駕崩後,隆慶繼位,新皇帝赦免了叔父朱厚烷的罪狀。”

“朱載堉一家重回貴族階層,此時的朱載堉已過了而立之年。”

“雖說,朱載堉生活水平重回巔峰。”

“但此時的朱載堉卻早已不是那個懵懂少年,近二十年的困苦生活已讓他養成了另類的價值觀。”

張居正:朱載堉七辭王位,淡泊名利歸隱山林,成就布衣王爺的千古佳話。

朱載堉原本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因父王朱厚烷被無辜牽聯而徹底改變。

由於父王朱厚烷被無端奪去爵位,朱載堉的少年時代蒙上了一層陰影。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朱載堉並沒有消沉。

反而將滿腔的憤懣和對命運的不公化作潛心學習的動力,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與藝術的探求之中。

也正是這段特殊的經曆,磨練了朱載堉的意誌。

讓朱載堉早早地看透了世俗的虛榮,對功名利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為了表達對父親遭遇的不滿,也為了逃避宮廷的束縛,年輕氣盛的朱載堉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

在宮門外搭建了一間簡陋的土屋,開始了長達十九年的隱居生活。

在這段時間裡,朱載堉遠離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學術研究中,以此表達自己不羈的內心和對自由的向往。

沒有了森嚴的宮廷禮儀,朱載堉可以自由自在地與平民百姓交往。

從農民、教書先生、郎中、算命先生,到吹拉彈唱的藝人、走街串巷的小販,都成了朱載堉親密的夥伴。

朱載堉與他們同吃同住,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生活智慧,這些經曆也為日後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朱載堉雖然貴為藩王世子,但並沒有高高在上,而是時刻心係百姓疾苦。

河南地區遭遇大地震,百姓流離失所的時候。

朱載堉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打開王府糧倉,賑濟災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除此之外,朱載堉還深入民間,推廣種植柿樹等經濟作物,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甚至還編創了許多通俗易懂的小曲,用音樂這種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教化百姓。

勸導百姓要勤勞致富,不要貪圖享樂,其拳拳愛民之心可見一斑。

朱載堉的父親去世後,按照大明的規章製度,朱載堉應該繼承王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載堉卻七次上書皇帝,堅決辭掉了世襲的王位。

在第一次上書未獲批準後,朱載堉毅然離開了富麗堂皇的王府。

搬到了城外的九峰山,過起了清貧簡樸的隱居生活。

因此,朱載堉被百姓們尊稱為布衣王爺。

對於朱載堉的選擇,很多人表示不解,認為這樣做過於迂腐。

但他理解朱載堉的用意,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隻有潛心學術,造福百姓,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最終,皇帝被朱載堉這種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動,特許繼續使用鄭王世子的頭銜。

並為朱載堉修建了牌坊,以表彰朱載堉的高尚品德。

“崛起的朱載堉並未重回世子生活,反而專心致誌的投入到求學生涯中。”

“後來隨家人搬回王宮居住,宮內藏書豐富。”

“朱載堉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重研讀樂律方麵的知識。”

“他不恥下問,謙虛好學,學問又有了進一步提高。”

“這時,他的父親生病死了。”

“按規定,他應繼承爵位。”

“但傾心學術研究的朱載堉幾番上書,辭謝了應當繼承的爵位。”

“他決心在以後歲月裡遠離官職,在學術上有所建樹。”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終於寫出了巨著律呂精義。”

“寫些詩詞也不足以排遣胸中鬱悶,朱載堉便在風清月明之夜彈琴,借以抒發怨憤之氣。”

“誰知彈著彈著,朱載堉卻發現了問題。”

“一支樂曲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組成,從高到低排列下來稱為音階。”

“那麼,音階之中相鄰的兩個音符,高低之間距離多少才是最佳。”

“朱載堉一邊研究音律,一邊苦修數學。”

“並經過數次演算及推理,創建了十二平均律,並以此製作出世界第一架定音樂器弦準。”

“而直到如今,十二平均律仍在深深影響著每一位音樂愛好者,可以說是現代音樂的基石。”

“推算出十二平均律這一創舉,朱載堉早於歐洲整整半個世紀。”

“隨著東西方的交流,十二平均律理論也被傳教士帶到了歐洲。”

“如今,現代樂器都需要依據該理論進行定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