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個鸚鵡死了唐玄宗都這麼傷心,可想而知得多愛楊貴妃。”
“這回楊貴妃可算踏實了,唐玄宗對她的癡迷和寵愛那是到了一定地步。”
“楊貴妃得勢,她的親戚全都跟著沾光。”
“大姐三姐八姐都封了夫人,一幫兄弟都封高官厚祿。”
“她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表兄,名叫楊釗,原本就是個地痞無賴。”
“唐玄宗賜名國忠,大加賞賜,後來一路升職,乾到宰相。”
“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天寶五年,皇帝和楊貴妃吵架。”
“楊貴妃恃寵而驕,唐玄宗挺來氣,一氣之下把楊貴妃送回了娘家。”
“但楊貴妃前腳剛走,後腳唐玄宗就頂不住了。”
“茶飯不思,吃飯也不香了,一天到晚就是思念楊貴妃。”
“沒辦法,他隻好派自己的親信太監高力士再把楊貴妃接回來。”
“這次吵架出宮也許是因為夫妻生活偶有間隙,不太和諧造成。”
“可是天寶九年,唐玄宗又一次把楊貴妃送回老家。”
“這次卻是唐玄宗有意而為之,目的是想要借楊貴妃打擊一下楊家的囂張氣焰。”
“楊家這些親戚看楊貴妃得勢,一個個驕橫跋扈。”
“皇帝的親妹妹,見了楊家三姐妹,隻敢讓座而不敢坐著。”
“唐玄宗的女兒信城公主,因為和楊家人有矛盾,天天被楊家人欺負。”
“唐玄宗尋思這一天一天的,給你們點恩惠你們就不知道東南西北了,這天下到底是姓李還是姓楊。”
“這一招果然很靈,楊家人慌了,尋思這是過頭了,但是也不好意思出麵求情。”
杜甫:楊貴妃被唐玄宗獨寵十多年,日夜在一起,可惜生不了孩子。
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在一身。
楊貴妃所得到的唐玄宗的寵愛,在曆史上的嬪妃中,可以說是少有的。
但是,儘管楊貴妃得到了唐玄宗萬般寵愛。
卻也有一個巨大的遺憾,就是楊貴妃沒有生下一男半女。
他認為楊貴妃之所以不生孩子,是有多方麵原因造成的。
其一,楊貴妃本身不生育。
楊貴妃最初嫁的是壽王李瑁,她跟著李瑁生活了三年。
在這三年的時間,楊貴妃都沒有懷孕。
連續三年都沒有懷孕,很有可能就是楊貴妃不生育。
這可能與楊貴妃長得胖有很大的關係,長得胖的人生育能力就不強。
其二,唐玄宗太年邁。
唐玄宗娶楊貴妃的時候已經六十歲了,這個年紀已經很老了。
就算是男人,可能也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不可能再生孩子了。
唐玄宗娶了楊貴妃以後,和其他嬪妃也沒有孩子,可見唐玄宗那時候沒有生育能力。
其三,楊貴妃儘力巴結唐玄宗,搞壞了身子。
楊貴妃能夠達到三千寵愛在一身,並不是僅僅因為她長得漂亮,而是因為對唐玄宗極力奉迎。
沒有這一點,楊貴妃是很難達到盛寵的。
楊貴妃本來就長得胖,胖的人其實是不適合跳舞的。
如果是趙飛燕這樣的瘦子,身輕如燕,那是天然的舞蹈家。
比較胖的楊貴妃,顯然不適合這樣的舞藝。
但是唐玄宗喜歡看跳舞,沒有辦法,因此楊貴妃必須極力表現自己。
唐玄宗喜歡看跳舞,從安祿山情況就可以證明。
安祿山也是長得非常胖,走路都需要扶著才能走。
但是到了唐宮以後,安祿山卻在唐玄宗麵前跳胡旋舞,轉得像陀螺一樣。
那麼胖的安祿山能夠把舞跳下來,可見費了多麼大的精力。
而楊貴妃正是為了表現自己,所以在舞蹈練習上精益求精。
她跳的一曲《霓裳羽衣曲》,成為舞蹈史上的精華傑作。
很可能,楊貴妃因為跳舞損壞了身子,因此也就不能生育了。
“這次唐玄宗比較沉得住氣,挺老長時間沒聯係楊貴妃。”
“雖然唐玄宗表麵無情,但內心還是按捺不住自己的騷動和思念。”
“唐玄宗派人去探望楊貴妃,楊貴妃一看來人看自己了,剪下自己一縷頭發交給來人。”
“這人拿著頭發回去給唐玄宗看,睹物思人。”
“唐玄宗一看那家夥那可受不了,心疼壞了,尋思這指不定在娘家多受罪,立刻又把楊貴妃接回來了。”
“楊貴妃知道唐玄宗愛她,離不開她。”
“楊家人一看皇帝這麼寵愛,又得意上了。”
“楊家人到處溜達,哪哪都去,皇宮重地禁地,連個招呼都不打。”
“這時候楊貴妃的表哥楊國忠已經升到丞相,除此之外,更身兼四十餘職。”
“專權誤國,敗壞朝綱。”
“反正當上大官之後,沒乾過好事。”
“天寶十四年,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
“造反理由就是要清除皇帝身邊的佞臣小人,即清君側。”
“話說的好聽,其實安祿山也不是什麼好鳥。”
“早就預謀造反,帶著另外一位反賊史思明揭竿而起,史稱為安史之亂。”
“反軍勢大,兵鋒直指長安。”
“唐玄宗一看這還得了,趕緊帶著楊貴妃楊國忠和士兵朝臣逃到蜀中避難。”
“經過一個叫馬嵬驛的地方,以陳玄禮為首的保護皇帝的衛隊,突然兵變。”
“要求皇帝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不把他倆整死,就把你們一起整死。”
“唐玄宗覺得楊國忠死不死無所謂,他也沒有什麼意見。”
“但是楊貴妃是他寵愛的女人,也沒參與過朝政,也不是亂臣賊子,要求放過楊貴妃。”
“士兵一聽不樂意了,亂刀砍死楊國忠,要求處死紅顏禍水的楊貴妃。”
“唐玄宗思前想後,忍痛割愛,賜了楊貴妃白綾一條,楊貴妃自縊而亡。”
朱棣:一個小小的認兒戲言,卻引發了這麼大的風波。
大唐皇宮舉行一場奢華的生日宴會,主角卻是一個長相平平的胖胡子將軍。
楊貴妃親自為他斟酒,唐玄宗更是興致勃勃地要認他做兒子。
這場看似溫馨的家宴背後,卻暗藏著足以顛覆大唐的權力旋渦。
盛唐時期,長安城繁華似錦。
唐玄宗李隆基勵精圖治四十餘年,開創了開元盛世。
然而到了晚年,唐玄宗沉迷聲色,把朝政大事都交給權臣處理。
楊貴妃入宮後深得寵幸,她的家族也因此得勢。
另一邊,胡人將領安祿山憑借軍功平步青雲,手握重兵。
這三人之間的關係,成為影響大唐命運的關鍵。
安祿山的生日那天,唐玄宗和楊貴妃特意為他擺下盛宴。
酒過三巡,唐玄宗突發奇想,說要認安祿山做養子。
這可不是小事,等於是給了安祿山極高的地位,楊貴妃也順勢成了安祿山的乾娘。
從此,這個粗鄙的胡人將軍可以隨意出入後宮,甚至與楊貴妃同桌吃飯。
外界對此議論紛紛,唐玄宗卻毫不在意。
認乾兒子後第三天,楊貴妃召安祿山入宮,說要給他洗三朝禮。
這本是給新生兒洗澡的習俗,用在這個五大三粗的胡人身上,畫麵實在滑稽。
當安祿山被裹在繈褓裡,露出大腦袋時,滿屋子的人都忍俊不禁。
唐玄宗聽聞此事不但不生氣,反而重重賞賜了兩人。
從此安祿山出入後宮更加肆無忌憚,常與楊貴妃徹夜長談。
這般親密,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可唐玄宗對此卻視若無睹。
表麵上看,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三人其樂融融。
可實際上,每個人心裡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唐玄宗年事已高,正愁找不到得力助手。
安祿山驍勇善戰,正好可以為他鎮守邊疆。
楊貴妃則希望借安祿山之手,鞏固自己的地位。
至於安祿山,有了皇帝和貴妃的支持,他的野心更是膨脹到了極點。
可好景不長,朝中大臣對安祿山的不滿與日俱增。
宰相楊國忠更是對這個乾兒子恨之入骨,多次向唐玄宗進讒言,說安祿山有反意。
起初唐玄宗不以為然,可耳聽得多了,也開始起疑心。
於是暗中派人調查安祿山,不料被楊貴妃發現,偷偷通風報信。
安祿山得知後,頓感前途無望。
一合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
於是一場足以改變大唐命運的叛亂,就這樣爆發了。
叛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長安、洛陽。
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倉皇出逃,可半路上卻遭遇兵變。
將士們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楊貴妃,要求處死她。
眼看形勢危急,唐玄宗含淚下令,賜死了自己最寵愛的女人。
這場權力遊戲,最後誰都沒討著好。
安祿山稱帝沒幾年就被手下殺了,楊貴妃香消玉殞,唐玄宗也在悔恨中度過餘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