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誰能想到,真正的噩夢這才剛剛開始。”
“京城中沒有了重兵把守,李自成就趁機帶人圍住了宮門,並且喊話崇禎割地賠款。”
“誰知崇禎寧死不屈,第二天就跑到煤山上吊自縊了。”
“大明朝的天下徹底亂套了,京城被李自成的大軍闖入。”
“朝中的官員死的死散的散,就連平常百姓家都遭了殃,這個時候在吳府的陳圓圓也沒能幸免於難。”
“李自成的手底下有個叫劉宗敏的大將軍,他帶人四處燒殺搶虐。”
“最後來到了吳家,把貌美傾城的陳圓圓帶走據為己有了。”
“陳圓圓又成為了劉宗敏的小妾,她一介女子生活在亂世中,根本沒有反抗的資本。”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吳三桂的耳朵中,這頓時讓他氣得捶胸頓足。”
“自己的老婆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現在竟然被反賊搶去當小妾,是個男人都咽不下這口氣。”
“吳三桂當即就被氣得衝昏了頭腦,誓要殺掉反賊奪回愛妻。”
“但是口號喊得響亮沒用,就連皇帝自己都上吊自縊了。”
“氣急敗壞的吳三桂隻能另辟蹊徑,既然自己打不過李自成,那就借助彆人的力量。”
曹雪芹:吳三桂說是為了陳圓圓而降清,不過是借口罷了。
吳三桂那時候手握重兵,據守山海關,是當時重要的實權人物。
如果田弘能夠與吳三桂取得聯係,田弘就能得到很多好處,這才把陳圓圓送給了吳三桂。
說起來,吳三桂是不應該接納陳圓圓的。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鎮守邊關的將軍接納這種美人是大忌,而吳三桂似乎也明白這一點。
因此吳三桂接納陳圓圓後,並沒有把陳圓圓帶到邊關,而是留在了北京的老家。
結果,李自成異軍突起,打到北京城,並且出人意料攻破了北京城。
崇禎皇帝依然保持著他自己的那種骨氣和道德模範的樣子,不願意南下江南,繼續領導大明王朝。
而是吊死在景山之上,大明王朝也隨之覆滅。
李自成進京後,陳圓圓落入了劉宗敏手裡。
陳圓圓是一個很敏感的人物,因為她是吳三桂的愛妾。
吳三桂當時鎮守山海關,手握重兵,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物。
對吳三桂家屬和財產的處理,都必須非常謹慎。
但是劉宗敏頭腦不太清楚,再加上傲慢和自大。
並沒有把吳三桂放在眼裡,直接就奪了陳圓圓。
其實,吳三桂當時一直就在彷徨之中。
吳三桂雖然是讀書人,但在他的思想中,並不存在什麼民族氣節。
吳三桂考慮的就是利益,哪一方對自己有利,就投靠哪一方。
當然,雖說吳三桂搖擺不定,但其實他心裡是有一杆秤的。
清軍的實力,顯然是超過了李自成的。
所以,吳三桂已經下定決心投奔清軍。
但是畢竟清軍是異族,如果直接投奔清軍,必然會遭到多方的批評。
吳三桂需要有個借口,最好有人能推他一把。
劉宗敏霸占陳圓圓,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借口。
因此,吳三桂投奔了清軍,並幫助清軍輕鬆打敗了李自成。
在和李自成大軍血腥的屠戮後,吳三桂從敵人手裡奪回了三樣東西。
第一樣是他身為男人的尊嚴,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可不報。
第二樣是他父親的頭顱,老爺子死不瞑目,終於有幸能全屍下葬。
第三樣是他愛過的女人,在亂軍中飽受淩辱,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大戰勝利後,吳三桂重新趕回北京城,重新把陳圓圓納為己有。
後來,陳圓圓又跟隨著吳三桂一路追打農民軍及南明政權,吳三桂的勢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做大。
而陳圓圓後來由於年老色衰,不再被吳三桂喜愛,最後出家當了道士。
“當時除了李自成發起起義,北方的後金還在蠢蠢欲動。”
“多爾袞跟皇太極與大明打了不少仗,自從崇禎即位後局勢已經愈演愈烈。”
“現在皇帝死了,天下大亂,皇宮被李自成霸占。”
“於是遠在山海關的吳三桂乾了一件事,這件事讓他被唾罵至今,也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來曆。”
“吳三桂跟多爾袞做了一筆交易,他放金兵入關,但是金兵要幫他清理掉李自成。”
“多爾袞入關以後,皇城再次陷入混亂中。”
“李自成打不過他們,沒當兩天皇帝就倉皇跑路了,大順朝的美夢也結束了。”
“這時候劉宗敏哪還顧的上什麼女人,跟著李自成一溜煙跑了。”
“為了不再讓她受委屈,他走到哪裡就要把陳圓圓帶到哪裡。”
“在這之後,陳圓圓就跟著吳三桂四處征戰。”
“直到吳三桂平定雲南以後,他在當地建了一個平西王府,成了土皇帝。”
“當土皇帝的日子滋潤地不得了,京城亂不亂跟他沒有半點關係。”
“況且還沒有皇帝來限製他,吳三桂其實已經跟皇帝沒什麼兩樣了。”
“陳圓圓也終於過上了寵冠六宮的生活,日子好過了,人心就開始不滿足了。”
“以色侍君原本就不長久,這個時候的陳圓圓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年紀了,就算保養的再好肯定也不如十幾歲的姑娘。”
“吳三桂為了尋找美女,特意讓人去江南挑了幾十個名妓。”
“每一個挑出來都是花魁的級彆,從此吳三桂就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
“要說吳三桂安心當自己的土皇帝,一輩子都能這麼舒坦。”
“但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舒坦日子過久了總會產生一些錯覺,他開始想著舉兵造反。”
“這時候的後金已經不是後金了,整個大清已經到了巔峰時期。”
“陳圓圓數次規勸都無濟於事,對吳三桂心灰意冷的她轉而出家,吃齋念佛去了。”
“為了成全陳圓圓,吳三桂在昆明修建了一個寺廟,此後陳圓圓都將會在這裡度過餘生。”
“安頓好陳圓圓之後,吳三桂果真舉兵造反了,並且還建立了一個大周。”
“不過吳三桂在大清看來就是一個跳梁小醜,剛當上皇帝沒幾天就死了,他的軍隊也瞬間做鳥獸散。”
“大清的兵馬隨之打過來,吳三桂的地盤很輕易就被打下來了。”
“吳三桂的人生徹底畫上了句號,陳圓圓的去向也不知所蹤。”
“陳圓圓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她的名字被人們冠上了紅顏禍水的稱號。”
“她曆經大明、大順、大周三朝,三個朝代的覆滅,都被陳圓圓三個字貫穿。”
魯迅:陳圓圓最後能夠逃脫清軍的追殺,結局也算美好。
陳圓圓最後究竟去了哪裡,在當時一時間眾說紛紜。
清軍追捕無果,關於陳圓圓的下落有幾種說法。
一說清軍破城後,陳圓圓早已經去世多年。
一說吳三桂死後,陳圓圓投水自儘。
一說吳三桂臨死前留下一道密令,讓陳圓圓逃走。
其實在吳三桂病死之後,陳圓圓為其辦完喪事後,就找到了吳三桂的次子吳應麒。
吳應麒就派軍師馬寶,秘密護送陳圓圓,將陳圓圓安排到貴州隱藏起來。
吳應麒是吳三桂妾室陳氏所生,由於吳三桂正妻張氏比較凶悍。
在陳氏死後,吳應麒就被送給他人收養。
直到吳應麒長大後,才重新回到吳三桂身邊。
陳圓圓就成了吳應麒的後娘,對吳應麒頗為照顧。
而吳應麒對陳圓圓也很感恩,當親娘一樣對待。
吳應麒安頓好陳圓圓之後,又回到前線作戰。
直到一年之後,吳應麒感到大周政權覆滅在即。
於是,吳應麒就悄然隱身,前往貴州與陳圓圓彙合。
而軍師馬寶,為了隱藏吳應麒與陳圓圓等人的消息。
繼續與清軍作戰,直至兵敗被俘,慘遭殺害。
不過後來證實,死的是馬寶替身。
吳應麒和陳圓圓等人,在貴州隱藏數年。
直到雍正年間,才下山移居到馬家寨。
為了躲避清廷的通緝,也為了報答馬寶的救命之恩,他們聲稱自己姓馬。
之後,吳氏後裔與陳圓圓,就在貴州馬家寨定居。
當年,為了避免馬家寨的秘密被流傳出去。
每一代隻選出一兩名知情人,依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將吳氏家族的秘密流傳下來。(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