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開始承認自己為了拯救京城百姓,與瓦德西同居了一段時間。
但是這些都是在民間傳聞起來之後,她自己才出麵承認的。
而傳出賽金花用身體取悅瓦德西,主要是晚清小說家所著的小說《孽海花》。
至於晚清朝廷和當時的官場中人,則都認為賽金花與瓦德西同居純屬無稽之談。
民國學者曾經對晚年的賽金花本人進行過采訪,後來就采訪賽金花的事跡寫出了《賽金花本事》一書。
在這本書中晚年的賽金花也親口交代了,自己其實與瓦德西在歐洲時隻有數麵之緣。
根本談不上認識,也說不上話,更談不上對瓦德西能有影響力了。
這也算是賽金花本人在晚年否認了與瓦德西同居的事情,也就根本談不上用身體取悅瓦德西來阻止聯軍殺戮了。
其實本身也是如此,瓦德西出身於德意誌親王貴族家庭。
瓦德西本人十分自重,在妻子去世後一直獨居,從未與任何女子同居過。
因此他本人才會在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也會被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任命為聯軍司令。
所以瓦德西根本不會為了賽金花這種女人而破壞自己的聲譽,他倆是根本不可能同居的。
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賽金花的一名手下被德國軍隊抓走。
賽金花與德國中下級軍官交談時,遠遠看到了瓦德西路過。
而賽金花卻和那兩名中下級德國軍官一起回避了瓦德西,根本沒敢上前與瓦德西見麵打招呼。
所以連和瓦德西打招呼都不敢的賽金花,不可能會去勸說瓦德西少造殺戮。
關於賽金花用身體取悅瓦德西,義救京城百姓的事,也隻是民間傳聞而已。
學者胡適在美國留學時曾結識過一位參加過八國聯軍侵華的美國軍官,這名美國軍官就告訴胡適在民間流傳的關於賽金花的傳聞都是假的。
因為美國當時與德國存在競爭關係,所以美國人一直緊盯著德國軍隊的動態,美國人巴不得瓦德西鬨出這種花邊醜聞。
而連美國人都沒有發現瓦德西有任何醜聞,那麼關於賽金花與瓦德西的事就純屬是假的了。
賽金花在年輕時曾自我標榜在八月份八國聯軍攻陷京城時,她就冒死求見瓦德西,並進言阻止了八國聯軍對京城的殺戮。
不過瓦德西隻是一個空頭聯軍司令,他在十月份戰事基本結束後才從德國抵達中國,賽金花在八月份根本不會見到瓦德西。
至於是誰製止了八國聯軍對中國的燒殺劫掠,名義上來說還真是瓦德西,隻不過瓦德西是迫於輿論的壓力。
當時八國聯軍在中國的暴行被歐美各大媒體報道宣傳,因此引起了歐美民間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從而爆發了抗議遊行活動。
瓦德西在輿論的壓力下,建議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要立刻整頓軍紀,製止聯軍暴行。
因此能製止八國聯軍的暴行主要還是當時歐美民間的輿論壓力,並不是一個賽金花就能起到影響的結果。
賽金花很可能隻會一些德語日常用語,而一些八國聯軍的中低級軍官出來花錢買快活,與她所經營的風塵生意產生了交際。
而賽金花也是借著這個機會,勸說這些中下級軍官不要殺戮無辜平民。
因此才被民間越傳越神,成了能對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產生影響的女人。
在民間聲名鵲起後,賽金花也是想利用名聲壯大自己的生意。
因此最後才出現了對她本人訪問前後不一致的事情,到了晚年的賽金花說得才是真話。
當然,賽金花能被民間奉為救國俠女。
也是因為不論如何,她至少儘自己所能勸說了一些八國聯軍的中低級軍官少殺戮平民,間接性的拯救了一些無辜平民。
相比之下主動對列強宣戰,也是慈禧最終激起了八國聯軍侵華,但結果她卻逃跑到西安去了。
這樣一來慈禧太後與賽金花對比就明顯出來了,民間也是想借著誇大賽金花來貶低一下慈禧太後。
一位高高在上的太後老佛爺,到最後卻不如一位風塵女子有骨氣。
“1918年魏斯炅從日本回國,他最先來到了上海。”
“為了報恩,魏斯炅在上海新旅社娶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賽金花為妻。”
“魏斯炅對賽金花可謂是真愛,兩人在婚後很多人都勸過魏斯炅。”
“為何要娶一個比自己年齡還大,且人到中年的老女人為妻。”
“魏斯炅卻說甘蔗老頭甜,越老越新鮮。”
“魏斯炅還曾對賽金花說過以後隻喊她的乳名彩雲,不會再喊她彆的名字,因為那些名字是代表著賽金花屈辱不堪的過去。”
“後來魏斯炅更是為賽金花改名為趙靈飛,寓意為兩人結婚之後代表著賽金花靈魂就此飛躍。”
“儘管外人都不看好兩人的婚姻,但是魏斯炅的好友革命先驅李烈鈞先生卻十分支持魏斯炅與賽金花的婚姻,並且李烈鈞還為二人主持婚禮並證婚。”
“在婚後,賽金花很怕看到民國時期拍攝的關於她的戲曲作品。”
“但是魏斯炅卻寬慰她,並告訴她過去隻是紅塵一夢,應該一笑而過。”
“賽金花與魏斯炅過了三年的恩愛生活,1921年魏斯炅因病去世。”
“由於魏斯炅的家人極其瞧不起賽金花,因此不允許她再留在魏家。”
“而賽金花則哭著哀求魏家人,她不要任何錢財。”
“她隻想帶走魏斯炅和她的定情信物還有她們倆的結婚照,最終賽金花拿著照片和信物離開了魏家。”
“更加讓人驚訝的是,離開魏家之後的賽金花沒有再重操舊業從事風塵生意。”
“而是和一位老保姆相依在貧民窟中,生活的極為窘迫。”
“曾經有人勸賽金花繼續重操舊業好能養活自己,但是賽金花卻說如果自己再重操舊業,九泉之下有何麵目去見魏先生。”
“因此賽金花寧肯晚年窮困潦倒也不再重操舊業,可見她對魏斯炅也是用情至深。”
“其實賽金花的一生非常坎坷,她雖然身處風塵之中,但卻極怕被人輕視。”
“當初自我標榜獻身瓦德西義救京城百姓,也是她不想被人輕視才會對外這麼宣傳。”
“而魏斯炅卻對她極為尊重,以誠相待。”
“因此她才甘願為魏斯炅窮困潦倒,放棄重操舊業的機會。”
“賽金花在晚年曾說過她一生見過的男人無數,但是最讓她動情的就是洪鈞和魏斯炅。”
“洪鈞愛她的青春貌美,帶她脫離苦海,還帶她遊覽歐洲增長了見聞,這是對她的極大恩情。”
“而魏斯炅對她以誠相待,一片真心,並且從沒有瞧不起她,給了她一個女人應該有的尊嚴,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1936年年底,賽金花看了最後一眼一直掛在臥室中她和魏斯炅的結婚照。”
“然後欣慰地閉上了眼睛走完了她既傳奇又坎坷的一生,終年66歲。”
胡適:賽金花的生命雖已離去,但她的精神將在歲月中永不褪色。
在青春逝去後,賽金花感到內心的無儘寂寞和無奈。
賽金花深知青樓生涯已經成為了過去,而她也不再年輕,再嫁他人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然而,賽金花並不後悔曾經的選擇。
因為她曾為國家和人民儘心儘力,這是她的自豪與驕傲。
賽金花晚年先後嫁給了兩人,滬寧鐵路的稽查曹瑞忠,和參議院議員魏斯炅。
儘管兩位丈夫都對賽金花關懷備至,但命運卻對她不善。
曹瑞忠因公殉職,魏斯炅則因病離世,讓賽金花多次守寡,獨自麵對人生的榮辱起伏。
由於身份和社會偏見,賽金花再次被趕出家門。
賽金花的過去成為了她前進的障礙,讓她無處安身。
在社會的冷漠中,她不得不重新回到舊業,再次投身於青樓生涯。
然而,賽金花並未被這一切擊倒。
她仍然懷揣著對國家的熱愛,儘管她的功績逐漸被人們遺忘,隻剩下關於她的流言蜚語。
賽金花深知,她的事跡不是為了被稱頌,而是出自內心的善良和責任。
在晚年的日子裡,賽金花租了一間破舊房屋,和一位女仆相依為命。
雖然身陷貧困,但她從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希冀。
她堅守著自己的尊嚴和信念,過著樸素而堅定的生活。
最終,賽金花在貧困中離世。
她的去世並未引起太多轟動,許多人甚至沒有注意到這位昔日的救國俠女已經辭世。
在賽金花去世後,京城的風聲鶴唳,流言四起。
許多人仍對她的過去耿耿於懷,認為她的名聲不堪。
然而,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一些心懷悲憫和理解的人站了出來。
一些畫家與賽金花有過來往的人聚在一起,決定自發湊錢為她舉行一場體麵的葬禮。
這些畫家與賽金花之間的交往並非是因為她的身份,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她內心的偉大和不平凡。
他們知道賽金花雖然曾淪為妓女,但她的靈魂是高尚的。
賽金花曾為國家和人民儘心儘力,這是他們敬佩和銘記的。
畫家齊白石聽聞賽金花去世的消息後,深感敬意。
他為賽金花題寫了一塊碑名,表達對這位女子俠義傳奇的讚揚。
齊白石認為,賽金花是一位值得尊敬和歌頌的女性,她的生平經曆遠比那些醉生夢死之輩更加光輝偉大。
然而,對於賽金花的讚揚和尊重,她本人並未親自領略。
賽金花早已不在人世,她的英名在世人的眼中愈發耀眼,卻無法聽到這些美好的聲音。
賽金花的一生是如此不平凡,她曾經曆輝煌與低穀,她曾擁有愛情與失落,她曾為國家和人民奉獻和努力。
賽金花的經曆像是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讓人為之動容。
儘管賽金花的名聲曾經被遮蔽,但在那些心懷理解和悲憫之人的眼中。
她是一位真正的俠女,值得永遠被銘記和歌頌。
賽金花的故事讓世人明白,一個人的價值不應僅僅因為外在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善良和對國家的奉獻。
而當人們站在賽金花的墓前,他們不禁默默許下諾言。
就像齊白石所說,百年之後,他要葬在賽金花的旁邊以作陪伴。
這個誓言是對一位偉大俠女的敬意,也是對美好價值的傳承。
賽金花的生命雖已離去,但她的精神將在歲月中永不褪色。(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