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花仁馬皇後(1 / 2)

無數人羨慕皇帝的後宮佳麗三千,然而在華夏曆史上,有這麼一對模範夫妻。

規避了封建社會一夫多妻製可能引發的各種矛盾,他們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

兩人相識於戰亂之中,相守於盛世華年,他們同甘共苦,相敬如賓。

都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女人。

而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個草根到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也離不開自己的妻子馬皇後的支持。

在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終身不立新皇後,以示對發妻獨一無二的惦念與尊寵。

那大腳馬皇後之所以能獲此殊榮,怕是源於一個愛字。

馬皇後作為大明一國之母,不僅憑借她的愛贏得了鐵漢皇帝朱元璋的所有柔情,更是贏得大明子民的敬仰。

三生有幸遇見你,縱使悲涼也是情。

馬皇後的懷餅救夫,馬皇後的仁德賢慧,馬皇後的大度堅貞,影響著千年萬代。

女人,做到如此,實屬不易,實在難得,實在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這個被明太祖一生至愛的女人,一輩子真正做到了一個字,愛。

夫妻恩愛,家庭有愛,愛民如子,大愛無疆……

“元朝末年,因民族等級壓迫製度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在元朝統治的百年時間裡,各種反抗鬥爭數不勝數,僅漢族聚居的江南地區就有二百餘起。”

“公元1332年,馬皇後出生在安徽馬公家。”

“馬公名諱不詳,因排行老二,鄉鄰皆稱其為馬二公。”

“馬氏祖上並非宿州閔子鄉新豐裡人氏,宋代舉家遷居至此。”

“原本馬家稱得上是新豐裡村的富豪之家,但人丁卻不興旺。”

“到馬公這代時,家境也逐漸衰敗。”

“鄭媼生下馬皇後不久就去世了,故馬公對馬皇後更加疼愛。”

“後馬公因替人抱打不平,而惹上人命官司。”

“為躲避仇家追殺及官府緝拿,馬公攜帶家眷遠避他鄉。”

“途中,馬公把年幼的馬皇後托付給濠州的至交好友郭子興。”

“托付完馬皇後,馬公繼續逃亡,最終客死他鄉。”

“馬公死後,郭子興夫婦憐惜馬皇後孤苦,隨把她收為義女繼續撫育。”

“馬皇後精通女紅,還能讀書寫字。”

“父母早亡、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令馬皇後學會了察言觀色且善解人意,因此深得郭子興夫婦喜愛。”

“紅巾軍起義爆發的第二年,郭子興率眾起事,並自稱濠州製節元帥。”

“朱重八投到郭子興旗下,很快從普通的步卒,成為郭子興帥府的九夫長。”

“有勇有謀的朱重八,深得郭子興賞識。”

“郭子興夫婦為籠絡人心及鞏固自己在起義軍中領導地位,於是做主把養女馬皇後嫁於朱重八為妻。”

“此時,朱元璋二十五歲,馬皇後二十歲。”

“郭子興還給朱重八賜名朱元璋,字國瑞。”

“郭子興的起義軍中派係林立,朱元璋作戰勇敢。”

“郭子興想重用朱元璋,又擔心他有二心,屢次聽信讒言猜忌責罰朱元璋。”

“為了化解翁婿之間矛盾,馬皇後事事順從郭子興夫婦,越發孝順郭子興夫人張氏。”

“時常拿出私房錢孝敬郭子興夫婦,終於使得郭子興和朱元璋二人之間的嫌隙得以釋懷。”

柳如是:馬皇後和呂雉的經曆相似,但兩人卻有完全不同的結局。

皇帝有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人。

但是這些人往往都是出於各種各樣的政治考量納進後宮,為的是製衡前朝大臣。

皇帝就是處於這樣一個位置,每天連枕邊人都要提防著。

畢竟皇帝的喜好決定影響的是整個天下,所以誰都不能完全相信。

皇帝是皇後的夫君,但是皇後不能隻把皇帝當夫君,也不能隻把皇帝當君王。

這中間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度,馬皇後就將這個度把握的很好。

馬皇後與太祖相識於微時,見證著太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無名小卒一步步創建了明朝,搖身一變成了皇帝。

馬皇後的角色也從一個田野漢子的妻子,一步步轉變成皇後。

跟馬皇後有同樣身份轉變的還有一個人,就是心狠手辣的呂雉。

兩人之所以結局完全不同,自然與太祖和高祖這兩個人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有關係。

太祖在遇到馬皇後之前,父母兄弟都死了。

太祖過了很長一段顛肺流離的日子,遭人白眼受人欺壓,遇到了馬皇後才算是重新有了一個家。

而高祖自己有家,即便沒有呂雉在身後撐著,還有劉老太公頂著。

更何況,郭子興把馬皇後嫁給太祖,是上級對下級的賞識。

而呂雉,對高祖來說這就是呂老太爺硬塞給他的。

如此一來,兩位開國帝王首先從心理上對待自己的妻子就不同。

再說,呂雉從來都是一個救急和安穩後方的角色。

在高祖打天下的過程中,呂雉並沒有做出太多的能讓高祖看見的貢獻。

呂雉將劉老太公照顧的很好,將一雙兒女照顧的很好了,甚至連私生子都照顧的很好,甚至還為高祖被項羽生擒被羞辱。

這些對一個女人來說都是非常難的事情,但是對高祖的大業來說沒有什麼關係。

在高祖打天下的過程中,一直是戚夫人陪在身邊溫言軟語善解人意的,所以高祖後來才會那麼寵愛戚夫人。

在太祖打天下的過程中,馬皇後就是那個一直陪在身邊的女人。

馬皇後自小就嫻靜溫柔,懂史知禮,進退有度,她的涵養完全配得上皇後之位。

而呂雉一開始也是這樣一個女子,可是在高祖朝著稱帝的大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

呂雉沒跟上高祖的腳步,疏於打理自己。

等高祖當皇帝了嫌棄她了才幡然醒悟,從此手段越來越狠,比高祖還狠。

高祖要做的,她先替高祖做了。

即便高祖要殺功臣,她也在一旁出謀劃策。

因為這個時候,她首先要在這個深宮裡帶著她的一雙兒女活下去。

“一次,郭子興聽信讒言關了朱元璋的禁閉。”

“郭子興兩個兒子暗中命人不許給朱元璋送飯,朱元璋饑渴難耐。”

“馬皇後瞅機會到夥房裡偷了兩個饅頭揣在懷裡,準備送給朱元璋。”

“出門遇到郭子興夫人張氏攔住她說話,等到把饅頭拿出來時,馬皇後的胸口早已燙得紅腫一片。”

“馬皇後跟隨朱元璋生活在軍營,生活條件很艱苦,每人每天供應的口糧有限。”

“馬皇後就極儘可能地儲備一些炒熟的米麵等易存儲的食物,以保證朱元璋的需要,自己卻經常餓肚子。”

“馬皇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朱元璋行軍打仗所需的各種文書資料。”

“以及朱元璋隨手寫下的備忘錄,馬皇後都親自分門彆類整理得井井有條。”

“即便朱元璋倉促間需要,也能立刻找出來,從未出過任何差錯。”

“馬皇後還能經常給朱元璋提出一些很有建設性的建議,她認為得人心者得天下,用兵可以殺人,但不能嗜殺。”

“朱元璋率軍攻打南京時,馬皇後帶領將士們的家屬,日夜不停地給將士們製作衣服和鞋襪。”

“戰事緊張的時候,馬皇後自己也穿上軍裝,身先士卒。”

“由於馬皇後和士兵們一起衝鋒陷陣,極大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

“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於南京應天府稱帝,定國號為明,冊封馬氏為皇後。”

“冊封為皇後的馬氏,勤於內治,認為仁厚勝於刻薄。”

“馬皇後常常告誡六宮,多多向宋代賢後學習。”

“朱元璋每日的膳食,馬皇後都親自照看。”

“一為表示對皇上的敬意,二是為宮人們免於責罰,令宮人們感極而涕。”

“馬皇後對嬪妃宮人特彆優待,時常賞賜食品衣物表示關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