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病死,晉惠帝司馬衷繼承皇位。
皇後賈南風施展政治手腕,先後除掉了一眾人等,成為晉王朝的主宰者。
之後的幾年間,形勢比較安定,賈南風如果不犯錯的話,本來是可以長期執政的。
賈南風之所以能夠維持數年的統治,主要在於她手中有三張牌。
第一牌,就是晉惠帝司馬衷。
晉惠帝雖然生性愚鈍,但畢竟是晉武帝的太子,晉王朝的合法繼承人。
賈南風通過晉惠帝來發號施令,文武百官莫敢不從。
第二牌,是晉武帝的寵臣張華。
張華頗有謀略,賈南風依靠他來治理天下。
第三牌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維係人心的根本,就是太子司馬遹。
司馬衷與賈南風成婚後一直沒有兒子,於是晉武帝將才人謝玖賜給司馬衷,之後謝玖生下了司馬遹。
晉武帝對這個孫子十分疼愛,將其視為晉王朝的第三代繼承人。
因此,在晉惠帝時期,司馬遹成
為朝野的希望。
賈南風的母親郭槐深知太子司馬遹的重要性,多次勸說賈南風要對太子慈愛。
除了郭槐,賈南風的堂兄賈模也是個明白人,也多次勸說賈南風厚待太子。
但賈南風不以為然,一意孤行,堅持要除掉太子。
賈南風廢掉了太子司馬遹,結果引發了朝野的不滿,一些野心家更是蠢蠢欲動。
最終趙王司馬倫以謀害太子的罪名,領兵入宮逮捕了賈南風。
賈南風被賜死後,司馬倫執掌了西晉朝政,西晉政局更加動亂。
假如賈南風采納母親和堂兄的建議,善待太子,她還是有機會長期執政的,隻是她太蠢了。
“賈南風進宮前,晉武帝擔心太子司馬衷年紀小,不懂閨房之事,就派才人謝玖去服侍太子。”
“因此謝玖得以懷有身孕,生下了皇孫司馬遹。”
“晉惠帝即位後,司馬遹被立為太子,即湣懷太子。”
“賈南風與晉惠帝生有四個女兒,卻沒有兒子。”
“母親經常勸賈南風慈愛太子,為自己留條後路,賈南風卻不以為然。”
“太子年幼時聰慧有禮,長大後卻不愛學習,隻知道嬉戲玩樂。”
“賈南風讓宦官引誘太子,使他變得蠻橫無理、揮霍浪費。”
“太子性格剛愎,與賈謐不和,常常流露出對賈謐的不滿。”
“賈謐提醒賈南風,太子登上皇位後,一定會對她不利,不如早些廢掉太子。”
“於是,賈南風四處宣揚太子的短處,太子的名聲日漸敗壞。”
“賈南風又假裝懷孕,偷偷將妹妹的兒子接進宮中,企圖讓他取代太子。”
“公元300年,賈南風假稱晉惠帝身體不適,宣召太子覲見。”
“隨後誘騙太子喝得大醉,拿出一篇寫有謀逆言詞的草稿,謊稱晉惠帝下詔令他抄寫。”
“太子醉得神誌不清,將草稿謄抄了一遍,晉惠帝見到抄寫稿後大怒。”
“賈南風又安排宦官自首,稱與太子策劃謀逆。”
“在賈南風的慫恿下,太子被貶為庶人,幽閉在許昌舊宮。”
“太子的擁護者想借助趙王司馬倫的兵權,廢黜賈南風,解救太子。”
“趙王司馬倫一邊拖延時間,一邊派人散布消息,說朝臣們謀劃廢黜賈南風,重立太子。”
“賈南風聽到這些流言後非常害怕,矯詔令宦官殺死了太子。”
“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假稱奉晉惠帝詔令,率軍闖入宮中。”
“因為齊王司馬冏的母親與賈南風有仇,因此由司馬冏進殿宣布廢黜皇後。”
“賈南風見到齊王非常吃驚,聽聞司馬冏奉詔書來緝拿她,賈南風怒斥司馬冏矯詔。”
“接著賈南風對晉惠帝表示,廢掉皇後就是廢掉皇帝,請他出麵製止。”
“後來得知領頭起事的是趙王司馬倫和梁王司馬肜,賈南風痛罵此二人。”
“隨後看到族兄賈謐的屍體,放聲痛哭,哭了兩聲又戛然而止。”
“趙王司馬倫矯詔將賈南風廢黜為平民,囚禁在金墉城,賈南風的親信都被誅殺。”
“不久後,賈南風被迫飲下毒酒身亡,時年四十三歲。”
蘇軾:賈南風引發了八王之亂,最終造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司馬炎給太子司馬衷指定的婚事,把西晉王朝帶入了深淵。
司馬衷登基以後,基本都是皇後賈南風治國。
賈南風先滅了司馬炎的皇後楊芷,後又滅了楊氏一門外戚力量,自此掌握了實權。
賈南風偏偏還要動太子司馬遹,她覺得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的,就找機會除掉了太子。
闖下大禍的賈南風,直接讓西晉陷入了八王之亂。
所謂八王之亂,參與者主要是司馬家的王爺。
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
第一亂,賈南風用計除掉了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
汝南王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三個兒子,比司馬炎還大一輩。
楚王司馬瑋,則是司馬炎的第五個兒子。
兩人原本沒什麼仇恨,可是司馬瑋這個人生性殘暴,年紀輕輕就製定了不少折磨人的酷刑。
因此德高望重的司馬亮不想讓司馬瑋繼續留在朝廷,便想讓司馬瑋趕緊回封國去。
這事兒可算是把司馬瑋給得罪到家了,因此司馬瑋便通過賈南風給的假詔書,把司馬亮給殺了。
沒想到這是賈南風一石二鳥之計,等到司馬亮被殺,立刻有人舉報司馬瑋偽造詔書,因此司馬瑋也被處死了。
司馬瑋和司馬亮的相繼被殺,標誌著八王之亂的開始。
第二亂,趙王司馬倫吃獨食。
趙王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比司馬炎還要大一輩。
司馬倫早就看不慣賈南風的所作所為,賈南風也不敢動他。
等到趙王司馬倫和齊王司馬冏聯合動手,把賈南風給滅了以後。
司馬倫一反常態,居然打算吃獨食,逼迫司馬衷禪位,自己稱帝了。
第三亂,司
馬冏、司馬顒和司馬穎合夥滅了稱帝的司馬倫。
齊王司馬冏是司馬昭的孫子,司馬炎的侄子。
河間王司馬顒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的孫子,論輩分是司馬炎的堂兄弟。
成都王司馬穎,是司馬炎的第十六個兒子。
這三個人壓根不服氣司馬倫稱帝,所以聯合起來把司馬倫給殺了。
這個時候新的矛盾又出現了,因為齊王司馬冏的身份很特殊,他的父親是司馬攸。
司馬攸是司馬昭的二兒子,後來過繼給了司馬師。
司馬師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昭的親哥哥,還被追封為景皇帝。
因此司馬攸有司馬師和司馬昭共同加持,所以司馬冏作為司馬攸的兒子,自然覺得這皇位應該是他的。
於是司馬冏也開始吃獨食,自己成了大司馬,準備稱帝。
第四亂,司馬乂和司馬顒滅了司馬冏。
長沙王司馬乂是司馬炎的第六子,這個長沙王還是靠司馬冏的關係得來的。
可是河間王司馬顒想要把西晉搞得越來越亂,這樣才好漁翁得利。
因此當齊王司馬冏掌權後,河間王司馬顒立刻起兵討伐。
結果司馬乂緊隨其後,成功滅掉了齊王司馬冏掌權。
司馬乂的兵馬攻占了洛陽,手裡的權力無限大,自己又是司馬炎的兒子,完全有皇位繼承權。
可惜好景不長,河間王司馬顒聯合司馬穎就把司馬乂給殺了。
自此,司馬穎和司馬顒共同掌權。
第五亂,司馬越誅殺了司馬穎和司馬顒。
河間王司馬顒掌權以後,按照約定便將司馬穎立為了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從八王之亂開始,東海王司馬越立了不少功勞,手裡也有了一定的權力,對皇位也蠢蠢欲動。
河間王司馬顒老了,不願意爭了。
可司馬穎還年輕,且被封為了皇太弟。
而司馬越什麼也沒得到,於是便帶兵殺入了洛陽。
沒多久又滅了司馬穎和司馬顒,自此手握晉朝軍政大權。
司馬越成了八王之亂的收官之人,可卻也是個昏庸之輩。
司馬越導致西晉王朝內憂外患,最終在聲討大軍下被活活嚇死了。
八王之亂的時候,北方民族卻悄悄地深入到了中原地區。
當八王之亂收官以後,西晉王朝早已破敗不堪了。
持續了十多年的戰亂,導致西晉的正規軍完全不是胡人的對手。
隨之而來的,將是持續一百多年的五胡亂華時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