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看在洪宣嬌親自相求的麵子上,本來已答應免除二人的死刑。”
“但是,後來此案又傳到了天王洪秀全的案上,洪秀全也宣旨免除二人死罪。”
“可楊秀清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又要想讓天王忍服於他。”
“在洪秀全宣布可以免除謝蠻妹和陳忠揚死刑後,還假借天父旨意堅決要斬殺謝陳二人,以樹立自己的威風。”
李鴻章:太平天國唯一仙女名將,讓清兵聞風喪膽,卻是導致天國覆滅的元凶。
至於洪宣嬌的形象,不同的史書也眾說紛紜。
一些史書認為洪宣嬌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女英雄,而一些野史將洪宣嬌塑造為天京事變的禍水形象。
無論形象好壞,有一點卻很一致,那便是基本認同洪宣嬌是美女。
是巾幗英雄,那也是英姿颯爽的俊麗女將。
是禍水,沒有絕豔姿容,也掀不起來太大風浪,達不到一些野史想要的禍國殃民效果。
自從杖責事件後,洪宣嬌便漸漸沉寂了下去,在史書上再難尋到洪宣嬌的身影。
太平天國起義初期,一些將領家中的女眷都為戰爭做出了很大貢獻。
娘子軍們赤著足,裹著投進,翻山攀穀。
打仗的時候,個個手持刀械嚴陣以待,矯健勇猛程度不輸男郎。
金田起事後,蕭朝貴一路征戰,被封為前軍主將。
到了永安後,又被封為西王。
洪宣嬌自然也就成了尊貴的西王妃,位列西王府後宮之首。
在當時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的情況下,身為女眷的洪宣嬌本不該具備像男子一樣拋頭露麵去戰場上衝殺的野性。
但起義初期多一份力量都是幫助,便也不怎麼顧忌這些。
到後來革命形勢漸好,尤其是定都天京之後。
太平天國的禮製也逐漸完善,實行更嚴格的男女政策。
推出了更多限製婦女的政策戒律,規定男理外事,女裡內事。
彼此互相隔絕,誰也不要插手誰的事務,女人漸漸排出男人的政治舞台。
洪宣嬌有了西王妃這層身份束縛,再加上先前的杖責事件令她在拜上帝會中的地位急劇下降,被徹底打壓。
禁錮在深宮之中老老實實當王妃,被層層教條束縛自由。
就這麼又經曆了丈夫戰死,天京被攻破之後的一係列事件。
“洪秀全無奈,隻得聽從天父的聖裁,讓楊秀清處決了謝陳這一對苦命情侶。”
“但同時,洪秀全還是借這次機會,廢除了太平天國中不準丞相以下官兵戀愛通婚這條沒有人性的法規。”
“同時,還讓謝蠻妹和陳忠揚舉行了一場悲壯的刑場婚禮,這可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對舉行刑場婚禮的夫妻。”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洪宣嬌雖然再沒有上過戰場了,但卻成了洪秀全身邊的得力謀士。”
“洪秀全在許多大事不決時,首先就是向洪宣嬌谘詢。”
“而洪宣嬌每出良策,洪秀全多數都給於采納。”
“比如在誅殺楊秀清和韋昌輝這兩件關乎太平天國命運轉折的大事上,洪秀全都裡私下與洪宣嬌密謀劃策。”
“她甚至還看出韋昌輝的野心,想到韋昌輝會借機展開大屠殺,乘機清除異己,提醒洪秀全不允許韋昌輝亂殺無辜。”
“遺憾的是,野心勃勃的韋昌輝,不僅沒有聽從洪秀全的囑咐,依然實施了血腥屠殺,而且還想篡位奪權。”
“在處理國事,官員任免用人上。”
“洪宣嬌比洪秀全更顧全大局,任人唯賢。”
“在洪秀全封兩個哥哥為王,以達到牽製石達開的策略上。”
“洪宣嬌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也是極力反對的。”
“但是,被楊韋二王攪怕而產生多疑的洪秀全,在這個問題上卻固扏的沒有采納洪宣嬌的意見。”
“最終導致逼走了石達開,使得太平天國大傷元氣,從此走向了衰敗的滅國之路。”
“後來天京淪陷,城池被破,國破家亡。”
“在清廷大軍的圍剿下,作為女將的洪宣嬌英勇殺敵視死如歸,誓不投降。”
“與戰士們一起手挽著手點然了預設好的炸藥堆,以身殉國,與天國同亡了。”
“她那短暫輝煌的一生,革命奮鬥的一生。”
“實在是值得可歌可泣,讓後人無限的崇拜和敬仰。”
左宗棠:太平天國內訌,緣於洪宣嬌吃醋,成敗美人兮。
在野史的記載上,洪宣嬌鎖於深宮後的故事還更精彩得多,更多了一些豔情色彩,
圍攻長沙城時,西王蕭朝貴中炮身亡。
洪宣嬌一夜之間成了寡婦,一人寂寞獨居西王府。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身為天王的洪秀全卻日漸鬆懈,沉湎酒色,縱情享樂,天國大權基本旁落東王楊秀清之手。
楊秀清曾與身為蕭朝貴老婆的洪宣嬌私通,兩人睡在一起的時候,被一堆人撞破奸情。
楊秀清便故意作出一副天父下凡的姿態,對眾人道,宣嬌是我的第六女。
乃秀清的胞妹,應當改姓楊,其夫蕭朝貴當為帝婿。
意思就是我們都是天父的子女,是同胞兄妹,睡一塊兒怎麼了。
這則史料的確有不實之處,但將其一概視作野史胡編,卻也不可取。
總之洪宣嬌與楊秀清之間是否有私情,無從查實,兩人後期的矛盾與杖責事件卻是板上釘釘的。
不過桃色事件往往更能吸引眼球,洪宣嬌、楊秀清、蕭朝貴的這段三角戀也成為野史的素材。
一些野史上還記載了蕭朝貴戰死後,楊秀清與洪宣嬌舊情複燃的故事。
蕭朝貴死後,洪宣嬌終日無所事事,便跟著洋教士學醫打發時間,學得了一手好醫術。
楊秀清想到昔日的舊情人,便頻頻以治病為由。
將洪宣嬌接進東王府,兩人便舊情複燃了。
這兩人都是太平天國中的大人物,一個是負責統領女營的西王妃,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東王。
這倆人的桃色緋聞很快傳開了,有好事者還告訴了洪秀全。
洪秀全聽後覺得並無不妥,用妹妹拉攏並牽製東王有何不可。
於是洪秀全告訴眾人,自己與東王都是上帝的兒子,洪宣嬌自然也是東王的妹妹,兄妹相親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洪秀全都這麼放話了,旁人自然也沒什麼好說的。
然而沒多久,楊秀清身邊又出現個叫傅善祥的女子。
此女相貌秀麗,是天京出了名的才女。
傅善祥太平天國乃至曆史上第一位女狀元,被安排到東王府裡工作。
長得美有才華,生性風流的楊秀清難免意動,一門心思地追起了新歡,冷落了洪宣嬌。
洪宣嬌因愛生恨,決定報複楊秀清。
她盯準了大權在握的楊秀清在天京裡得罪了不少勢力,便積極籠絡反對楊秀清的將領們。
恰好此時洪秀全也對日益驕橫的楊秀清早有芥蒂,經反楊將領一鼓動。
動了懲治楊秀清的心思,秘密召回北王韋昌輝,與之共商大事。
洪宣嬌趁勢建議楊秀清為歸京的北王舉辦一場接風宴,楊秀清欣然應允。
宴上酒酣耳熱之際,洪宣嬌對韋昌輝使了個眼色。
韋昌輝當即站起來,一刀將楊秀清捅了個對心涼。
隨著楊秀清身死,太平天國內部爭鬥廝殺的大戲也正式拉開帷幕,將太平天國在亡國之路上越推越遠。
太平天國元氣大傷,被清軍一舉攻破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此落幕。
這便是野史上慣稱的洪宣嬌爭風吃醋,憑一己之力引發太平天國內訌導致滅國的論調。
至於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洪宣嬌的下場也是眾說紛紜。
野史上稱天京陷落那日,洪宣嬌率領女營迎戰,最終戰死。
也有說她喬裝成了民婦,混在逃難的人群裡逃到了上海。
幾經輾轉,最終隨著身邊的洋教士漂洋過海去了美國,在舊金山一帶做了醫生。
各種說法神乎其神,但一些學者認為,洪宣嬌的結局可能是抑鬱而終。
在《天父詩》中,記宣嬌姑為先嬌姑的說法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說法還是在客家話中宣與先發音相似,所以在刻印時,可能誤記了。
另一種說法則是,先是對亡故之人的敬稱。
《天父詩》不是什麼野史,是洪秀全作為天王要親自審核校對的後宮讀物,所以印錯的可能微乎其微。
再說,西王妃的名字上出了這種紕漏,印發給全後宮之後,怎麼會無一人指出。
很可能是洪宣嬌早已逝去,以至於現存後宮之中無一人認識這位早亡的王妃。
無論野史上的記載是不是文人虛構的豔情軼事,將太平天國覆滅的原因歸結於洪宣嬌一介女流爭風吃醋自然是有失偏駁。
衝淡了其本身的政治原因,一笑置之便可。
即便關於洪宣嬌的記載並不多見,卻依舊沒有削弱她身上的傳奇色彩。
可以肯定的是,洪宣嬌的確是曾以女子之軀投身於革命洪流,為反封建鬥爭作出了曆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