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前的盛唐時,由於朝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天下學子的人數增多。
再加上唐朝統治者的推崇,使得盛唐詩歌成為了唐朝一個最為突出的標簽。
在繁盛的唐朝,也湧現出了許多曆史上鼎鼎有名的盛唐詩人。
例如被稱為詩仙的李白,以及杜甫、孟郊、賈島、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李賀等等,均被認為是唐朝詩歌的代表人物。
而在其中有一位詩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就是孟浩然。
他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但處處都充滿著失意與遺憾,令後世無數人為之悲歎。
孟浩然能夠聞名於後世,其中主要有兩個原由。
第一個就是他儘管活動於政治領域較為清明、對詩人學子們機遇相對較多的盛唐時期,但卻一生沒能步入仕途終身布衣。
第二個主要原因就是他作為盛唐時期的田園山水詩人,其詩中清逸、平淡、自然的風格為盛唐田園山水詩歌注入了新鮮血液。
在有唐一朝對於那些一心想要步入仕途的人來說,倘若自己終身布衣就相當於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張空白工作經曆的簡曆表。
孟浩然從他少年時期就開始刻苦讀書,並且在歸隱鹿門山的時候,就揮筆寫下了自己書劍為誌的目標。
將步入仕途當作自己一生追逐的理想,並且懷揣著炙熱的理想踏上了這條充滿無限辛酸與坎坷的道路。
“公元690年,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陽的一個書香家庭。”
“孟浩然的父親使用孟子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句話,作為自己新出生的兒子之名。”
“以此來希望能夠讓孟浩然長大之後能夠擁有一身浩然正氣,並且能夠光耀門楣。”
“孟浩然果然沒有辜負其父親的期望,在少年時期就熟讀四書五經而且對前朝詩人的名作都很愛不釋手。”
“在家後麵的桃園落英繽紛,桃花滿地之際,孟浩然當即寫出這一千古名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使還沒有達到弱冠之年的孟浩然,直接成為了四裡八鄉家喻戶曉的人物。”
“孟浩然本就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因此按照一般讀書人的人生軌跡此時就應該開始參加科舉開始,寒窗苦讀最終步入仕途了。”
“孟浩然亦是如此,在公元706年,孟浩然參加了襄陽的縣試,這也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個階段。”
“在考試中,孟浩然將詩賦、試策、帖經三場考試一氣嗬成,對答如流。”
“在極具文采的文筆加持下,年僅十八歲的孟浩然成為了此場縣試的第一名,孟浩然的名氣也變得更大。”
“沒想到接下來本該準備參加襄州府試的孟浩然卻突然撂了挑子,並且向家裡人表示了自己拒絕參加襄州府試的決心。”
“這是因為此時的唐朝正好是武則天代唐立周的時代,朝政可以說是一片混亂,許多地方的治安也變得極為鬆散。”
“孟浩然認為自己不能夠為這樣腐敗且綱常破敗的朝廷做事,因此一氣之下拒絕了參加襄州府試的機會。”
“但是孟家對孟浩然的叛逆十分不解,使孟浩然與自己家族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張。”
“因此在與家裡鬨僵的情況之下,年僅二十歲的孟浩然直接選擇了離家出走。”
“還決定要去鹿門山歸隱,年紀輕輕就成為了一名像陶淵明一樣的隱士。”
“但是在歸隱的時候,孟浩然結識了一位叫做韓襄客的歌女,兩人一見鐘情互生情愫。”
“在孟浩然提出要娶韓襄客為自己的妻子之時,果不其然再次遭到了自己父親的拒絕。”
“沒想到孟浩然直接在韓襄客家中拜天地結為了夫妻,孟浩然的父親不久之後就病逝了。”
“這次之後孟浩然對自己做了一次十分深刻的反思,並且逐漸希望能夠通過苦心讀書、修身養性,有朝一日能在朝為官,這樣也能完成父親生前的意願。”
範仲淹:懷才不遇的孟浩然,一生鬱鬱不得誌,晚年寫詩言誌句句經典。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都不容易,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他們相對比較幸運。
隻有極少部分的人,始終是顛沛流離,懷才不遇,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
唐朝詩人中就有那種懷才不遇,一輩子鬱鬱不得誌,最典型的例子是孟浩然。
雖然很有才華,學富五車,品德高尚。
連一般高傲的李白,對孟浩然都很欣賞,還寫詩讚美對方表達敬仰之情。
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開篇就直接稱呼孟浩然為孟夫子。
自己很喜歡孟浩然,敬重先生的莊重與灑脫。
你為人高尚,同時博學多才,風流倜儻,天下聞名,是我輩學習的楷模。
李白是一位很高傲,也很有個性的詩人。
可是他讀過了孟浩然的詩,與之交往了之後,對他無比的崇拜。
從李白的詩中就可以知道,孟浩然不僅有才華,品格高尚無人能及,在當時的詩人中屬於另類。
要知道李白是很少寫詩稱讚彆人的,即使是杜甫對他欣賞有加,經常寫詩給他,可是他很少回應杜甫。
然而對於孟浩然又不一樣,寫過好幾首詩。
並且都是表達了敬仰之情,這也充分說明了孟浩然要比彆的更加的優秀。
孟浩然早年間一直在鄉野隱居,過著很平淡的生活。
無非就是讀書做學問,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實現人生理想,去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四十歲時離開故鄉,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很不幸沒有成功。
此後孟浩然開始寄情於山水,在遊曆了江南之後,選擇了終南山。
在那裡隱居,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
隱居有的是看破了紅塵,有的是專心做學問,孟浩然同樣如此。
前往終南山隱居,一直閉門謝客,平日裡就是讀書做學問,以及創作詩歌。
這一時期也是孟浩然創作的高峰,接連佳作不斷,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歲暮歸南山》就是在剛回到故鄉時創作的一首詩,通篇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同時創作中又蘊含了一層深刻的哲理。
故鄉的生活很清閒,不用去到朝廷宮門前陳述己見。
返回終南山我那破舊的茅草屋,依舊過著平淡的生活,這也是我最後的選擇。
首聯便是表明了態度,自從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後,他就選擇了隱居。
後麵一句重點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沒有才能的君子,根本不懂得人才,棄我不用,隱居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很多的好朋友,由於我生病了,彼此之間也漸漸疏遠。
科舉的失落,讓孟浩然心灰意冷,君主不懂人才,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明明我很有才華,可是一直鬱鬱不得誌。
這並不怪我,隻能說命運如此。
如今我已經生病了,很多的朋友也遺忘了我,很少在一起相聚,以後可能也不會再有機會。
畢竟彆人都很忙,我們之間也就逐漸疏遠,很少寫信沒有了對方的消息。
頸聯寫得最好,所要表達的依舊,還是一種悲痛之苦,以及當時的處境。
白發漸漸增多,歲月催人老,如今已經在慢慢地老去。
歲暮已至新春馬上就要到來,到時整個世界又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兩句其實有著一層深刻的哲理,同時也說明詩人極為頑強,即使是隱居也依舊堅持自我。
尾聯則是再一次抒發內心的苦悶,心裡思緒萬千,讓我非常的傷感。
以至於難以入睡,鬆樹的影子在月色下,照映在窗戶上一片空寂。
孟浩然的苦悶在這首詩中展現得淋漓儘致,明明很有才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卻又是處處不如意。
那種情感上的失落,讓他一度傷感,陷入了悲痛之中。
但是隱居之後,又慢慢地回歸到正常的生活。
隻是有的時候偶爾想起過往,看到眼前的景色,又會陷入悲痛。
那種複雜的心情,讓詩人感慨萬千。
“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寫了一首《書懷貽京邑同好》,他慨歎自己在三十而立的年紀卻仍未能夠成功步入仕途,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他年少時期十分喜愛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因此他也在詩中表露過與陶淵明一樣因不想再守固窮,所以表達出了他想要步入仕途結束歸隱的思想。”
“孟浩然曾經寫詩說聖主賢為寶,君何隱遁棲。”
“這句詩直接表達了他骨子中所含有儒家思想,那種隻有在政治清明時期才應該出來為國效力做官的意識。”
“可見此時號稱退隱鹿門山的孟浩然已經萌生了要出山入仕的心思,並且後來直接付諸行動,再次踏上了求仕之路。”
“公元727年,孟浩然為了完成自己入朝為官的抱負,三十八歲的孟浩然首次踏上長安的土地參加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大考。”
“沒想到此時的他早已經沒有了當年年少時期的那種一氣嗬成的才氣,導致這次科舉考試他並沒有上榜,自然也沒有登科入仕。”
“但是此次長安之行卻讓他結識了許多久負盛名的大詩人,尤其是在長安做官的大詩人王維。”
“王維與孟浩然一見如故,不僅熱情地為孟浩然畫像,還在外界積極地宣傳孟浩然的詩作。”
“為孟浩然日後能夠步入仕途積攢名氣,補充人脈。”
“孟浩然也因此開始在人才輩出的長安城中變得小有名氣,就連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都成為了孟浩然的好友。”
“孟浩然能夠在曆史上以一位偉大的詩人名留青史,而且當時的唐朝正值唐玄宗執政前中期政治可以說是一片清明。”
“同時此時唐朝已經是處於一種以詩賦取仕的時代,例如李白就因為寫詩特彆出色而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睞最後在朝中獲得了一官半職。”
“按理說憑借孟浩然的詩才應該也能和李白一樣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從而實現自己入朝為官的抱負,但沒想到孟浩然卻與自己的理想抱負擦肩而過。”
“孟浩然曾經為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
“小的時候不僅在縣試中一帆風順,而且經過數十年的學習現在也已經是滿腹經綸。”
“還又得到了大名人王維與張九齡兩人為他在外宣揚自己的詩與才華,因此這次在長安考試的失利讓孟浩然信心受到了大挫。”
“儘管想要直接向唐玄宗上書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又十分的猶豫不決,這樣的搖擺不定也讓孟浩然剩下的人生十分失意。”
“在這樣失意的情況之下,孟浩然寫下了《歲暮歸南山》表達了自己極其複雜的心緒。”
蘇軾:膾炙人口的孟浩然,有才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