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花間派溫庭筠(1 / 2)

他是花間詩詞的代表人物,出身名門,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才子。

但是在他的筆下,卻有著細膩豐富的感情,仿佛直戳人的內心。

他就是晚唐詩人,溫庭筠,也是花間詞派的鼻祖。

溫庭筠在今天看來,稱得上是女性心理專家。

他關注著每一類女性的心理變化,又為她們親手寫下纏綿悱惻的詞。

能得到溫詞,當然是幸運的,卻也注定是悲哀的。

“溫庭筠,唐代詩人,字飛卿,太原祁祁縣人。”

“出生於於落莫貴族溫氏,祖上出過唐初名相溫彥博。”

“至唐末時,家道早已中落。”

“人的一生也許要曆經磨難才能迸發出最強大的能量,也許幼年的不幸和青年時期的不得誌,才造就了如此一位擅寫華麗閨怨詩的奇才。”

“7歲喪父的溫庭筠,與姐妹4人跟隨母親生活。”

“至年12歲,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

“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14歲的溫庭筠與段成式隨出鎮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18歲的溫庭筠與段成式隨調任荊南節度使的段文昌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九年,段文昌在西川去世。”

“不久之後,時年23歲的溫庭筠告彆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

“唐文宗開成三年,溫庭筠似曾與莊恪太子李永交往,故應於是年前遷居長安。”

“溫庭筠試才高絕,有溫八叉之稱。”

“雖然聽起來不好,其實是完全的褒義綽號。”

“大概是因為唐科舉進士科考試為八韻律賦,溫庭筠又文才滿腹,考試之時下筆如有神。”

“每一叉手便可做成一篇精彩的律賦,八次叉手之後就能完成製試要求的內容而得次稱號。”

“也因此溫庭筠年輕之時恃才傲物,不願早早參與科考。”

“也許在他想來,隻要他想,隨時參加科舉。”

“功名都是唾手可得,搞不好狀元之位也不是不能摘得。”

“然而溫庭筠雖才高八鬥,卻是屢次考試未中功名。”

“在遊玩多年後,終於在27歲這一年赴京兆參加人生的第一次科舉。”

“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這個自以為是的溫飛卿一巴掌——不第。”

“第一次參加科舉就以失敗收場,但此時的溫庭筠也並不氣餒。”

“第二年做足準備,再次參加,然而結果依然是不第。”

蘇軾:出身才華兩開花,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溫庭筠。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至於這層關係,早已經出了五服。

而他的父親,也很難查到任何蛛絲馬跡,隻知道早早去世,剩下母親帶著幾個孩子。

他應當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關於幼年讀書學習、以及淘氣耍鬨的情況,已然失落無考。

不過,以他的人生知己李商隱來看,兩人大概也差不多了。

溫庭筠長到十八歲,麵臨著與當代學生同樣的問題——科舉。

他獨自一人挎著背包從老家來到長安,興致勃勃地參加第二年的考試,結果卻名落孫山。

溫庭筠一氣之下,開啟了遊曆生活,溫庭筠的遊曆之處便是蜀中。

經過馬嵬驛時,他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淒美愛情而悲傷。

日夜吟誦著白居易的《長恨歌》,終於也作下了彆具一格的《馬嵬驛》。

穆滿曾為物外遊,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輦卻歸長樂殿,曉鐘還下景陽樓。

甘泉不複重相見,誰道文成是故侯。

末句的文成是指漢武帝時封的文成將軍,漢武帝的寵姬王氏死後,武帝思念至深。

這時,一個叫少翁的方士說自己懂得招魂。

於是在夜深人靜時,安排武帝和王氏相見。

武帝很高興,封少翁為文成將軍。

後來少翁的法術漸漸失靈,王氏的魂魄屢招不至。

武帝遂誅殺少翁,文成將軍的名號也作廢了。

溫庭筠的意思該是即便現在有和文成一樣的方士,那也是錯已鑄成,徒勞無功。

溫庭筠對安史之亂後導致的國家混亂,十分擔憂。

過五丈原時,他又為諸葛亮寫下挽詩。

鐵馬雲雕久絕塵,柳營高壓漢營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人生在世,想要成就霸業,除了人為,還要看天意。

當然,人為的作用也很重要。

諸葛亮死後,像譙周這樣的投降派也成了老臣,人主昏庸,國家的結局已然注定。

溫庭筠的意思是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而自己也是不得其時。

經曆了李白筆下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不久到達利州。

黃昏時分,溫庭筠來到南邊渡頭,看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心中百感交集。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自己年方十九,說歸隱還為時尚早。

隻是在這偶爾的一瞬間,有些為夢想所累的感覺。

不過,夢想雖然累人,卻是不可拋棄的。

所以溫庭筠接下來要做的,還是尋求機會入仕。

回到長安,溫庭筠想通過另一種方法進入仕途,那就是交結貴族。

當年王維也是因為玉真公主一句話,就名登狀元。

而沒有背景的杜甫等人,隻能終身沉鬱下僚。

溫庭筠想效仿的,就是王維。

“從此以後的十幾年間,屢次參加科舉的溫庭筠都沒能取得想要的結果。”

“直至去世,也沒能取得年輕時認為能唾手可得的功名。”

“其實多年科舉不第和溫庭筠本人的行為習慣和人品不無關係。”

“溫庭筠恃才狂放,又不修邊幅,更喜歡醉酒狎妓。”

“兼之相貌醜陋,時人稱他為溫鐘馗,形容其相貌可辟邪驅鬼。”

“由此可見詩才絕豔的溫庭筠人品和相貌都不符合當時的審美。”

“此外溫庭筠的行為也要人想不透,得罪過得人從普通人到小吏直至宰相和皇帝,可以說是相當的炸裂。”

“23歲的時候,溫庭筠前往揚州遊學,借住在一個名字叫做姚勖的親戚家裡。”

“可是溫庭筠隻顧著吃喝玩樂,和一乾酒肉朋友整日流連於青樓楚館,根本無心向學,甚至連親戚贈送的金銀也被他花的一乾二淨。”

“眼見這個後輩如此不爭氣,姚勖用木棍狠狠的打了他屁股一頓,將其逐出家門。”

“這件事讓溫庭筠開始名揚天下,人們認為他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

“溫庭筠經彆人舉薦,得以出入宰相令狐綯的門庭。”

“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十分喜歡《菩薩蠻》這一曲牌,所以要求大臣們進獻相關作品。”

“溫庭筠應令狐綯所求,下筆如有神,頃刻間就寫成了十四首《菩薩蠻》。”

“唐宣宗看到以後,很是重賞了令狐綯一番。”

“然而不知道是某天喝太多還是突發疾病,他開始對這件事大加宣揚,弄得人儘皆知。”

“令狐綯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此事,之後就是被宰相厭棄。”

“有一天唐宣宗微服出行,結果在酒店裡遇到了喝的大酩酊醉的溫庭筠。”

“也不知道是唐宣宗化妝技術太過出色還是酒後眼花,溫庭筠居然沒有認出皇帝來。”

“這老先生看到前呼後擁的唐宣宗,氣不打一處來,大大咧咧的問你是長史司馬一類的大官。”

“聽到宣宗這樣的回答之後,溫庭筠滿臉不屑,再也沒有理會這個土包子。”

王安石:無敵槍手,天才醜男,婦女之友溫庭筠的一生。

和公卿子弟交往,平康坊自然就成了常去之地。

眾人一起簇擁著去喝花酒,就聽歌妓們彈琴。

溫庭筠從這時開始作一些新的曲子,填了不少新詞。

唐代歌妓是一份正當職業,但也多是那些罪臣女眷失去自由之身後學習吹拉彈唱這種俗藝術的產物。

很多歌妓自然是不情願的,但要脫離樂籍談何容易。

因此溫庭筠的詞,就成了點亮她們生命的一束光,她們從中獲得了安慰。

可是撫慰她們的溫庭筠,卻因此交來惡運。

由於他生性放縱,不拘小節,在上層官員中名聲已經壞透了。

於是一連多年,科舉總是落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