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露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中化用李商隱的詩意,而渾成自然,不著痕跡,這首七絕可讓人一睹一代天才晏殊的文彩。
而且縱觀整個曆史,有才華有實力還能善終的大臣著實不多,晏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北宋有這樣一名太平宰相,他5歲被稱為神童。”
“14歲就破格參加殿試,受皇帝器重。”
“在官場,他是兩朝元老。”
“在文壇,他是北宋祖師爺級彆的人物。”
“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韓琦等著名文人都是他學生。”
“這個人就是有北宋第一富貴閒人之稱的晏殊。”
“和同時期仕途坎坷的同僚不同,晏殊的一生十分順暢,被人譽為詞人裡的盛世宰相,宰相裡的天下文宗。”
“有人說,一個人的命運,藏在他的行為裡。”
“而晏殊能在風雲詭譎的北宋圈內混得風生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深知該如何為人處世。”
“14歲時,晏殊被地方官員以神童的身份舉薦到中央,和全國幾千名考生一起參加殿試。”
“雖然年齡小,但是晏殊絲毫不畏懼。”
“在考場上神情自若,很快就完成了答卷,讓宋真宗讚歎不已。”
“又過了幾天,到了複試的日子,拿到題目的晏殊赫然發現自己曾經遇到過。”
“或許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大呼幸運,順水推舟完成考試。”
“但晏殊卻並沒有,他起身走到宋真宗麵前,誠懇地告知這道題曾經做過,請他換一個題目考查。”
“宋真宗一聽,龍顏大悅,覺得晏殊不僅才華出眾,人品更是一流。”
“於是授予其秘書省正字,讓其在秘閣內讀書深造。”
“從此,晏殊正式踏入官場,開始了一生的沉浮之旅。”
“而正是他的正直,在他的官場生涯上給了自己很多的助力。”
“當時,北宋恰逢太平盛世,官員們大多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市井酒樓大多大設帷幕方便達官貴人飲酒賞樂。”
“晏殊因為經濟條件有限不能去,乾脆叫上幾個好友講習詩書,閉門不出。”
“皇上得知,覺得他這個人很不一樣,人品正直,不沉溺於聲色犬馬。”
“當時正好要為太子選講官,於是皇上力排眾議,一定要欽點晏殊做太子的講官。”
“晏殊在得知事情真相後,如實上奏,表明自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才不去的。”
“如果有錢,也會和其他官員一樣吃喝玩樂。”
歐陽修:無可奈何花落去,始終錯過花開時的賞花人晏殊。
晏殊出生在江西臨川,父親晏固是一名撫州手力節級,按照職位僅僅是一個官府差役。
對於一個以清貴聞名的詞人來說,他的家世並不顯赫。
雖然出身卑微,但是晏殊自身實力卻很強,不僅天資聰穎,而且讀書還用功刻苦。
五歲就已聲名遠播,七歲時做的詩歌已經遠近聞名,到了十三歲時更是文采斐然。
隨後,晏殊以神童之名被張知白推舉入朝,殿試文章寫完後。
當朝皇帝宋真宗十分高興,欽點晏殊為進士,囑咐一代大儒陳彭年務必把晏殊培養成人才。
有了皇帝和大學者的培養和栽培,晏殊14歲就被提拔為秘書省正字。
晏殊學識淵博,辦事乾練,宋真宗每次遇到疑難之事,經常寫在小紙條上征詢晏殊的意見。
而晏殊的建議也多次獲得宋真宗的采納,成為了宋真宗的左膀右臂。
然而在官場上有所起色,在家庭中卻痛失親人。
作為一個以仕途平順著稱的詞人,家庭的變故會體現在他的詞作上,但是他卻從來沒有。
晏殊是北宋婉約詞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的精髓。
晏殊一生寫過許多詩詞,卻沒有一首是為逝去追悼創作。
晏殊本人似乎其實並不是個很淡定的人,他性格剛毅直率,生活儉樸。
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對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懼。
而他又善於了解彆人,富弼、楊察都成為了他的女婿。
晏殊為宋朝舉薦了不少人才,卻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的兒子晏幾道在朝中謀得一官半職。
在他做宰相兼樞密使時,皇上提拔他的女婿富弼為樞密副使。
晏殊為了避嫌請求辭去兼職,但皇帝認為沒必要,因為他相信晏殊。
他受到皇上的信賴和恩遇達到如此地步,可見晏殊在當時的口碑之好。
晏殊的為官,雖不能說無為,用心卻也實確並不在進取開創上。
晏殊的天性中有一種極其寶貴的品質,是很多的官員都不具備的,那就是非常的忠厚,非常的誠實。
作為神童和少年進士,晏殊極具才華,他對朝政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但他做事從不強出風頭,而是低調踏實,時時處處以朝廷為重。
他一生不會阿諛奉承,見風使舵,更不會欺瞞皇上,居功自傲。
可以說,晏殊的一身氣力都用在了維持上,因此不喜歡被任何外力打破這辛苦經營的平衡。
悲觀主義的人往往難舍對眼前的眷戀,為事為詞,均是如此。
因此晏殊的詩詞雖然天然淺白,但是並不浮誇。
“沒想到皇上卻更加覺得他做人很實誠、認真,反而更加器重他。”
“為人正直不是七竅玲瓏心,而是光明磊落膽,是嚴謹認真,是品德高尚。”
“正直,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
“一個正直的人,言而有信、敢作敢當,往往讓人安心並相信值得他們深交。”
“要做就做一個正直的人,在複雜的世界中混得風生水起。”
“乾興元年,宋真宗駕崩,宋仁宗趙禎登基為帝。”
“當時宰相利用認為仁宗年少沒有勢力支撐,心中萌生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攬大權的想法。”
“朝中大臣對此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敢真正出來阻攔。”
“隻有晏殊站出來,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
“晏殊建議仁宗的嫡母劉太後可以垂簾聽政,以更好地輔佐幼帝。”
“大臣們紛紛讚成,丁謂和曹利用知道自己這時候如果逆著來,就真的名不正言不順了,隻能作罷。”
“晏殊的這一舉動幫助幼帝和劉太後渡過難關,得到了皇上和太後的好感。”
“晏殊頭腦清晰,做事不僅有勇,更加有謀,懂得辨是非,明形勢。”
“後來,晏殊因故被人彈劾,貶出京城。”
“他便開始在當地大興土木,興建學校,培育人才。”
“他所創建的應天書院更是一躍而成為與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並稱的宋初四大書院。”
“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等人都是他的學生,在他的培育和點撥下紛紛進入官場為國效力,後來給予了晏殊很大的幫助。”
“謹慎縝密、平和低調,他一生的政治經曆也確實沒有出現大風大浪。”
“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和低調的人,麵對威脅時有勇有謀、敢於亮劍、捍衛皇權、護國安危。”
“麵對困境不屈不撓,堅定做好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育才興邦。”
“做人做事,要先把握全局趨勢,有條不紊開展,隻有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據記載,晏殊在有一次曾被太監誤宣進入禁宮內。”
範仲淹:晏殊一個人的命運,藏在他的行為裡。
晏殊是世人眼中的幸運兒,一生順遂,無波無瀾。
且身居高位,好友眾多,有著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人生。
晏殊自幼聰穎好學,五歲就能做詩,當地人稱他神童。
幾年後他被時任江南按撫的張知白以神童的身份推薦入京參加考試。
他的誠實與才華讓宋真宗十分欣賞,賜同進士出身,留秘閣讀書深造。
父親去世,他曾回老家服喪,但喪期未滿就被召回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