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黃鶴樓崔顥(1 / 2)

崔顥出身於名門望族博陵崔氏,自幼聰明好學。

然而事與願違,崔顥一生仕途不順,平庸無為。

其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豔輕薄。

後因官場不順,索性辭官遊曆,二十年間走遍大江南北。

一首《黃鶴樓》更是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為世人所追捧。

“崔顥出生於汴州,崔顥出身唐朝時著名的崔氏大族,高貴富裕。”

“自幼飽讀史書文典,崔顥少年的時候很聰明,擅長寫詩,文彩斐然。”

“公元723年,崔顥進士及第,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但他年少輕狂,喜愛喝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還特彆喜歡賭博。”

“他愛美色,娶妻必娶貌美的,妻子一定要美到驚豔。”

“還要溫順,稍微不如意,就要休掉重娶。”

“崔顥一共休掉了三四位妻子,因此,沒有人在官場舉薦他,以至於在仕途上不順暢。”

“崔顥早期詩作多寫閨情和婦女生活,詩風較輕浮,反映上層統治階級生活的側麵。”

“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李邕聽說崔顥詩名很大,把他邀請到家裡。”

“崔顥寫下《王家少婦》這首詩,獻給李邕。”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正少,複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

“閒時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這首詩表麵上寫嫁入官門的女子婚後也過著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富貴生活。”

“這種以夫妻來比喻自己和恩主關係,表現仰慕之意的做法惹惱了方正君子的李邕,說崔顥無禮,不予接而去。”

“在李邕看來,這樣急切直白的表達,不僅是不夠沉穩。”

“根本就是為人輕浮,不知禮數,就沒有接待他。”

“正是因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顥在得中進士以後,空有滿腔才華卻無處施展。”

“然而崔顥的詩不容忽視,他不僅寫嫁給普通的達官貴人的婦女的閨門愁怨。”

“也寫嫁入皇家後的女子的悲慘遭遇,他在《長門怨》寫道。”

“君王寵初歇,棄妾長門宮。”

“紫殿青苔滿,高樓明月空。”

“夜愁生枕席,春意罷簾櫳。”

“泣儘無人問,容華落鏡中。”

“雖然崔顥出身大族,早期關於女性的作品也大多集中在王權貴族,但也有描寫平民婦女生活的《長乾行》。”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乾人,自小不相識。”

辛棄疾:連李白都自愧不如的崔顥,後來不受待見還被辱。

崔顥可以說少年成名,春風得意。

因為他不過十九歲就赴長安趕考,之後高中進士。

而這樣的成績就算是放到整個曆史長河中,都算是極其厲害的,也是極其炸裂的。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壓根不能和崔顥比,何況崔顥出生於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可以說是一個當時非常顯赫的世家,有不少人在朝中當官,更出了不少名人。

而有家世還有天賦更有努力,崔顥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天之驕子。

不過當他在黃鶴樓寫了那首名詩之後,仿佛就用儘了他身上所有的才氣和運氣。

之後崔顥再也沒有寫過一首能夠超越黃鶴樓的詩,甚至於連能夠和黃鶴樓這首詩媲美的詩都沒有。

而他在生活上也是走下坡路,當了一個太仆寺丞,無足輕重官微人輕的小官,之後又被安排當了一個同樣沒有什麼分量的司勳員外郎的官。

而官不大,他得罪的人卻不少。

先是因為寫的詩多為輕浮和男女情愛的詩,得罪了不少文人,很多人羞與他為伍。

之後他又得罪了李邕,就是那個李白都要不遠百裡求見的大人物。

而這還了得,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待見他,這下更不待見他了。

而在對待感情上,崔顥也不太行,娶而又棄,之後另娶,也因此他不被主流的文人和官場容納。

不過崔顥又算是幸運的,因為他雖然不得誌,也得不到重用。

但是他剛去世,剛第二年,導致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潼關失守,京城淪陷,皇帝落難,被迫出逃。

而長安也因此染血,無數人死於叛軍之手。

如果崔顥還活著,那麼必定受辱。

畢竟他當官和生活的地方就在長安,長安都淪陷了,他能過得好才奇怪。

而幸好他死於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免於經曆這場動亂,也就不用遭罪受苦了。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細品他的這些作品,雖然講述的是女子在情感中生活。”

“但並不是單純堆砌豔麗辭藻形容吃喝玩樂,而往往彆有一番立意。”

“崔顥仕途不順,崔顥曾為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

“最終不得誌,他也隻好遠離京城長安而浪跡江湖。”

“他遍遊四方,從江南流水小鎮,到大漠黃沙的邊疆。”

“開闊了眼界,對人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文風也隨之轉變。”

“主要寫軍旅和壯闊山河風景,表達的都是大氣磅礴、樂觀豁達的心態。”

“少年負膽氣,好勇複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懸兩綬,轉眄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詩中崔顥塑造了一位忠肝義膽、上馬殺敵的少年遊俠形象。”

“描寫了他離開家、遇到激烈戰爭後英勇作戰、功成名就榮歸故裡的全過程。”

“崔顥後期以邊塞詩為主,詩歌風格更加大氣。”

“情感中更多的是對家國山河的保衛,對功名偉業的讚揚。”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儘,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這首《遼西作》是崔顥後期著名作品之一,描寫了春日裡邊疆塞外戰士們訓練、戍守的情形。”

“無論是牧馬的胡人,還是每日都在征兵的漢軍,都暗示著不久之後將會有大戰觸發。”

“崔顥最著名的一首詩《黃鶴樓》讓李白折服擱筆,有一次崔顥遊武昌,登上黃鶴樓,感慨賦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