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初唐四傑盧照鄰(2 / 2)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他描寫長安是物欲橫流的風月名利場,癲狂中有戰栗,墮落中有靈性。”

“彆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淩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鬆在。”

“在這裡上層社會為追逐名利,文武權臣之間互相傾軋。”

辛棄疾: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每個人都天賦異稟,文名卓著,是初唐文壇上的天之驕子。

然而,四個人雖然滿腹經綸。

但又都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壯誌難酬,最終都沒活過五十歲。

最令人感慨的是,他們幾乎全部死於意外。

盧照鄰因不堪病痛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在討武兵敗後落水而死,王勃也因為溺水受了驚嚇不治而死。

就連相對順遂的楊炯,死因也是撲朔迷離,有著各種傳言。

四傑中尤其以盧照鄰的死更讓人痛心,他一生悲慘的經曆讓人們看到了什麼是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

盧照鄰出身名門望族範陽盧氏,他的家族是可以和王勃的龍門王氏,唐皇室隴西李氏等家族比肩的大族。

所以盧照鄰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先後拜名士曹憲、王義方為師,學習經史詩賦,博學能文,聞名鄉裡。

盧照鄰18歲就進入鄧王李元裕府為典簽,代替諸王批閱公文,受到鄧王的器重。

盧照鄰曾拜藥王孫思邈為師,希望能把病治好,孫思邈也因為喜歡他的詩文惜才。

除了幫他治病外,還時時鼓勵他,為他做心理疏導。

在孫思邈的照顧下,盧照鄰病情略有好轉。

但不幸的是不久後,孫思邈就奉旨入宮專門醫治高宗,盧照鄰連這點倚靠都沒有了。

盧照鄰每日忍著身體無窮的病痛,活著也隻是捱日子了。

期間他的弟弟和父親又相繼離世,盧照鄰再度陷入無邊的絕望之中。

不久,盧照鄰用朋友資助的錢,在具茨山下,穎水旁邊買了個田莊,為自己造了個墓室。

每日如同活死人,僵臥其中,苟延殘喘,再也看不到一點點的希望。

終於在他44歲這一年,盧照鄰寫下了《釋疾文三歌》與眾親朋好友告彆。

隨即他拖著病體爬到穎水邊,投河自儘。

一開始的好局,本以為可以有後麵的風光無限。

卻不知後半生苦病纏身,坎坷無奈,曾經的鴻鵠之誌,已經折翼難飛。

沒有健康的身體,任你誌存高遠,也飛不起來。

不得不說,盧照鄰真是最悲催的倒黴蛋。

不過他的詩文,文思浩蕩,揮灑自如。

《長安古意》把古長安的繁華描繪得淋漓儘致,精彩紛呈,甚稱唐代歌行體的代表作。

其實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福氣!

“長安街上轟轟烈烈,而終南山內卻是寂寂寥寥揚子居。”

“長安街上是任情縱欲、倚仗權勢,而終南山內卻是是清心寡欲,年年歲歲一床書。”

“長安街上終將聲名俱滅,終南山內最後得以流芳百世。”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此詩一出,長安城爭相傳唱。”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更是成了後世傳唱的經典愛情名句。”

“但是有一個人不高興了,他認為是在諷刺他。”

“感覺被內涵到了的武三思惱羞成怒,派人羅列罪名,盧照鄰因此含冤入獄。”

“經過家人多方營救,人是救出來了,但是落下了風疾病。”

“從此仕途無望,盧照鄰在《行路難》中喟然長歎。”

“一朝零落無人問,萬古摧殘君詎知。”

“人生貴賤無終始,倏忽須臾難久恃。”

“誰家能駐西山日,誰家能堰東流水。”

“漢家陵樹滿秦川,行來行去儘哀憐。”

“一段時日後,盧照鄰發現自己的雙腿開始麻木,不聽使喚。”

“幾個月後竟然成了臥床不起的廢人,原本英俊的容貌也變得麵目全非。”

“後來有幸拜得藥王孫思邈學習醫術,也隻是勉強保住了性命而已。”

“醫治無望的盧照鄰,在具茨山下,買了幾十畝田地,引潁水環繞住宅,又事先為自己造好墳墓。”

“盧照鄰每日都在痛苦中度過,心中鬱痛無處發泄,於是一口氣寫下了五悲。”

“《悲才難》、《悲窮通》、《悲昔遊》、《悲今日》、《悲人生》,聲聲嗚咽,字字泣血。”

“長期的病痛折磨讓盧照鄰失去了生存的意誌,寫下了絕筆詩《釋疾文》後,毅然投入了潁江水,了卻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李清照:盧照鄰悲慘的人生,讓人感歎命運之殘酷,深深地反思人生的意義。

唐朝時朝廷有規製,朝廷官員不可長期在王府任職,需要定期輪換,為得是製衡諸王,防止官員與王子勾結。

從鄧王府出來,盧照鄰到四川的新都做了一個負責治安的縣尉。

在這段時間裡,盧照鄰結識了當世另一位天才王勃。

兩人攜手同遊,從玄武山到成都曲水,一路同行一路唱和,留下不少壯美詩篇。

當時正是科考之年,兩人互相鼓勵,要一同去京城考試,施展理想抱負。

四大才子會聚京師,但是這次考試的結果卻很不理想。

據說是因為考官裴行儉不喜歡他們的少年成名,認為四傑不堪大任。

裴行儉是高宗朝名臣,據說有鑒彆人才的本領,會相麵。

盧照鄰不但沒能考中進士,反而惹來了牢獄之災。

而讓他坐牢的正是他最為得意的作品《長安古意》,這首詩和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俊逸絕塵,名揚天下。

詩中有一段被認為是諷刺權臣武三思的,因此被誣陷投入冤獄。

雖然沒多久就被放出來了,卻在獄中染了風疾。

從此開始了貧病交加的悲慘人生,直至潁水自沉。

然而盧照鄰的人生恰恰是該有的都沒有,不該有的偏有,貧病交加,而且病得相當重。

盧照鄰得的是風疾,發起病來渾身疼痛,近乎癱瘓,連走一步路都極其困難。

為了治病,他到處求醫問藥,得了一個秘方,需用丹砂配藥。

這時候盧照鄰為了治病早把家裡那點積蓄折騰光了,於是隻好四處借錢。

盧照鄰的這篇借錢文情辭懇切,語氣卑微,華麗的文采被迫用來借錢治病,一代才子淪落到如此地步,讓人心痛。

盧照鄰跟隨藥王孫思邈隱居於太白山,希望治好自己的病,但最後卻功虧一簣。

據說當時藥王孫思邈給了盧照鄰一枚丹藥和許多丹砂,盧照鄰服下丹藥和丹砂之後,病情有所好轉,可就在這時盧照鄰的父親病故了。

盧照鄰回家奔喪,在葬禮上痛哭不止,引發了嘔吐,把服下不久的丹藥都吐了出來,引起舊病複發,而且病情比之前更加嚴重了。

於是,在一個蕭瑟的秋天早晨,盧照鄰一寸寸地挪出屋子。

來到潁水邊,看了看自己水中的倒影,長歎一聲,投河自儘。

他的死亡也讓後人更加珍視他的文學著作,無論他的一生如何坎坷,他的輝煌成就將永載史冊,為後人傳頌不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