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是將門之後,周亞夫的父親周勃是西漢開國功臣,官至太尉、丞相,被封為絳侯。
周亞夫少年時代就喜讀兵書,且為人謙虛謹嚴,智謀過人,誠實穩重,左右皆稱其賢。
漢文帝前元十一年,周勃病逝,長子周勝之襲爵。
六年後,周勝之因殺人罪而被剝奪了爵位。
周亞夫擔任河內守期間,著名的女相師許負曾給周亞夫相麵。
說三年之後周亞夫將封侯,再過八年為將相,之後九年餓死,周亞夫不相信許負的說法。
周亞夫改變了以車騎為主的戰術,為漢武帝徹底掃除侵邊的匈奴奠定了基礎,以少勝多平定七王之亂。
他知人善任,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中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他為人剛直不阿,堅持原則,敢於直言逆上,未得善終,令人歎息。
“後元二年,漢文帝顧念周勃功高於國,決定在周勃的兒子中另選一位繼承爵位。”
“享有賢名的周亞夫被選中為絳侯的繼承人,周亞夫被封為條侯。”
“後元六年冬,匈奴出動六萬大軍進攻中原,大舉侵擾上郡、雲中郡一帶,沿途殺略甚重,直逼長安。”
“時任河內守的周亞夫被漢文帝任命為將軍,駐軍細柳,與駐在霸上的劉禮、駐在棘門的徐厲兩位將軍共同守衛長安。”
“三路大軍成鼎足之勢,守衛長安,以逸待勞,迎擊進犯之敵。”
“這三路大軍關乎國都的安危,所以漢文帝非常重視,親率文武大臣前往巡營慰勞。”
“在霸上和棘門的軍營時,漢文帝的車駕都是長驅直入,將領們下馬迎送。”
“而在周亞夫的細柳營,軍中將士都身披鎧甲、劍拔弩張,戒備森嚴,紀律嚴明,漢文帝的先遣官都進不去營地。”
“先遣官說皇帝就要來了,軍門的都尉回答說周將軍有令,在軍營裡隻聽周將軍的命令,不聽天子的詔令。”
“漢文帝的車架到了細柳營門口也被擋住,於是漢文帝派人持符節進營通報皇帝前來勞軍,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
“軍門都尉向皇帝的隨從人員宣布了軍營中的規定,不得在軍營中驅馳,於是文帝讓車駕緩慢行走。”
“到了軍中營帳,周亞夫身披甲胄帶著佩劍對漢文帝做了一個長揖。”
“解釋說因為自己身穿甲胄不方便跪拜,請準許以軍禮對文帝致禮,漢文帝肅然起敬。”
“勞軍儀式結束後,漢文帝離開軍營,周亞夫未曾相送,仍然關閉營門,嚴肅整齊一如往常。”
“眾大臣對周亞夫的這一係列舉動非常驚訝,都替周亞夫捏著一把冷汗。”
“但漢文帝不僅沒有責怪周亞夫,還對周亞夫嚴厲治軍的行為加以讚賞,說周亞夫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將軍。”
“至於霸上和棘門的駐軍,戒備鬆弛,如同兒戲。”
“如果遇到偷襲,他們很容易就會被俘虜,像周亞夫這樣嚴於治軍,敵人怎麼敢來侵犯。”
“過了一個多月,匈奴軍隊退回了塞外,漢文帝也將三支駐軍撤回。”
“隨即任命周亞夫為中尉,負責京城治安,兼領北軍,周亞夫以治軍嚴明深得皇帝賞識。”
“後元七年六月,漢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叮囑太子劉啟,將來國家一旦有了危難,可任命周亞夫統帥軍隊。”
“文帝去世後,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他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這個職位已經進入了國家軍隊的核心層。”
“漢景帝前元三年,吳、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等七國的諸侯王發動武裝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這次叛亂的導火線是禦史大夫晁錯所提出的削藩政策。”
“景帝采納了這個建議,下令削減一部分諸侯的封地劃歸中央直接管轄。”
“於是吳楚七國以誅晁錯的名義,發動了叛亂。”
“吳王劉濞聚集了二十餘萬人,起兵於廣陵,北渡淮水,會合楚軍,圍攻忠於中央政權並控製著中原戰略要地的梁國;”
“另外派遣數萬兵力進攻下邳,北指城陽,攻勢銳利。”
蘇軾:漢景帝起初想讓步妥協,將晁錯處斬,恢複諸侯國原來的封地,以為就此能兵不血刃地平息叛亂。
但當漢景帝殺了晁錯後,七國不僅不罷兵。
而且吳王劉濞公然對漢朝的使臣宣稱他已為東帝,漢景帝遂決心以武力鎮壓叛亂。
漢景帝於是任命周亞夫以中尉代行太尉職務,統率三十六位將軍,發兵東征,平定叛亂。
周亞夫受命於危難之際,臨出發前向漢景帝請示方略。
因吳楚等國蓄謀叛亂時日已久,手下豢養了不少驕兵悍將,如今敵人正是氣焰囂張。
如果漢軍與其硬碰,恐怕難言必勝,叛軍的目標是進犯京師。
如此則必須經過梁王屬地,可以利用梁國來遲滯叛軍的行動。
叛軍遠道而來,輸送糧餉的道路至關重要,再派出精兵設法斷其糧道,那樣就能一舉製敵。
漢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建議。周亞夫立即率部起程,前往平叛。
周亞夫並沒有與大部隊一起行進,而是先帶了少量隨從出發前往河洛。
剛走到霸上,有一個叫做趙涉的士人攔道求見,周亞夫親自接見了趙涉。
趙涉向周亞夫進言說,將軍此行責任重大,勝則宗廟安,不勝則天下危。
周亞夫見趙涉談吐不凡,忙從馬車上下來,非常恭敬地向他請教。
趙涉見周亞夫以太尉之尊能如此禮待自己一介草民,也就毫無保留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吳國向來富裕,此次更是招攬了不少亡命之徒,現在吳王知道周亞夫前去對付他,必然會在周亞夫將經過的淆、澠等險要之地設置伏兵。
建議周亞夫向右繞行,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直入武庫。
雖然路途上多走一兩天,卻出敵意料,可收奇效。
周亞夫覺得趙涉所言有理,滎陽是關東要地,控製南北交通,東阻吳、楚,北拒齊、趙,西屏關中,是兵家必爭之地。
控製了滎陽,不僅占有武庫之器,據有敖倉之糧,保證了軍隊後勤物資的供給。
而且遏製了通往京師的大門。周亞夫接受了趙涉的建議。
等到平安抵達洛陽之後,周亞夫派兵搜索趙涉所說的敵軍可能埋伏的地點,果然發現了吳王設置的伏兵。
周亞夫十分欣賞趙涉的才能,當即請他擔任護軍。
在進軍途中,周亞夫還招納了洛陽俠士劇孟。劇孟因為行俠仗義而名揚諸侯。
周亞夫認為,欲戰勝七國叛軍,光靠軍事征討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