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很簡單,就是用少量木材包上毛氈,然後澆上水,凍成冰後再澆水,一直到形成厚厚的冰牆,再如法炮製,弄上屋頂就可以了。這個法子,事先演練過,人人都會。
每人搭建一個“雪屋”後,休息一個時辰,然後趁夜繼續出發;繼續前進三十裡,這是最危險的一段路,黑燈瞎火的什麼也看不到,若不是雷火他們上一次是白日經過,並且留下一個個木樁做標記,他們甚至有可能迷失方向。
三十裡後,可以到達雷火他們上次的宿營地,在那地方,雷火他們將休息兩個時辰後獨自以滑雪方式上路,而“後勤保障隊”的人,還有架爬犁的人,都將留在這裡,卸下物資,擴大營地,等待後續部隊到達。
謝岩跟隨大隊,比雷火他們晚兩個時辰出發,由於行軍速度做過事先計算,等到大隊到達六十裡營地時,雷火他們休息完畢,離開不久。
這一次,大隊人馬隻能休息一個時辰,由於滑雪速度快,他們必須提前,這樣才能在預定的時間到達位置,配合雷火他們行動。
這是一次非常艱苦的雪地行軍,必須用兩天兩夜的時間走完去“安勝關”的一百裡路,如此惡劣天氣下的高強度行軍,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時謝岩說:“曾經有過那麼一支軍隊,不但做到了,而且走的更遠,做的更好。”
除了馮寶,沒有人知道那隻軍隊,因為那是一隻懷著崇高理想的“人民誌願軍”。
事實證明,沒有崇高理想,但是對軍功的渴望,對財富的向往,同樣可以激勵人,同樣可以使人超越極限。
當大隊人馬到達“安勝關”前方十裡最後一個營地的時候,雷火他們休整結束,剛剛準備出發。
謝岩看見他們向自己行禮,急忙阻止,更向每一名隊員拍了一下肩,對每一個人都說了同樣的三個字“拜托了!”
所有隊員齊齊打出了“ok”手勢,這是謝岩教會他們的,是肯定、確定的意思。
謝岩沒有注意到,在他打照呼的時候,馮寶單獨把劉愣子拉到一邊,嘰裡咕嚕的不知道說什麼……
一個時辰後,雷火他們抵達“安勝關”右側山下,先找到上次留下的繩索,費了很大勁才清理掉上麵的冰雪。
有了上次的經驗,加上繩索的輔助,所有隊員安全爬上山頂。找到上次留下的物資以後,再把此次攜帶的物資和軍械彙集到一起,眾軍士依次上來找尋自己的裝備。
“敢死隊”的裝備,除了正常的戰鬥和保暖裝備外,最為特殊的就是,他們用來滑雪時作為支撐和轉向的兩根的棍子前端,需要橫向固定一把橫刀,形成類似戰國時期“戟”一樣的東西,刀刃向下,一旦滑雪下行不需要支撐、轉向的時候,可以將它們單手挺舉起來,借助滑雪下行的衝擊力,不需要作什麼動作,就可以完成對敵人的衝殺,其實這和騎兵衝鋒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借助速度形成的力量即可完成,根本不需要什麼招式動作等多餘的花哨,隻要速度不減,衝殺就可一直持續下去。
“突擊隊”的裝備也有一個特殊地方,他們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冬衣之外,再套上一身“高句麗”軍服,因為他們需要冒充“高句麗”軍。
裝備全部整理完畢之後,雷火帶著“敢死隊”迅速離開,他們必須在天色放亮前,分散潛伏開。
韓成帶著五十名“突擊隊”隊員,以滑雪的方式悄悄接近“安勝關”城關:劉愣子則帶著八名隊員,向關後移動,他們的任務最是艱苦,需要在山穀末段找個隱秘點潛伏,等待時機。
另外還在山頂留下兩個人,他們將手執紅旗,以“旗語”的方式,向所有參戰隊伍發布“號令”。
雪天行動雖然無比艱苦,但是也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就是人在雪地上行動的痕跡會很快被大雪覆蓋遮掩。
天色微微有些亮的時候,劉愣子終於帶人移動到了山穀末段,目力可及之下,隱約可見“安勝關”守軍大本營,那是諸多營寨連成一片的“營寨群”。
此時他的心情有些激動,他知道過不了半個時辰,韓成那邊就會率先行動,而自己這邊,還需要等,等“安勝關”方麵的潰軍向大營撤退的時候,才是自己出手的時機。
“斬將之功啊!”劉愣子想想心裡都覺得發熱,過去的“斥侯”隊副,現在卻要承擔起斬殺對方大將,保護物資不被敵人燒毀的重任,他覺得,此時再冷再苦,都是值得的。更何況,馮寶校尉還偷偷給了他一件“神秘武器”,還有一小瓶“酒”,馮校尉說過:“這酒,剛剛試驗弄出來的,隻此一瓶。”
他好幾次想偷偷嘗一嘗,可惜都沒機會,身邊人太多,拿出來不夠分的啊。
“還是等行動的時候,再喝吧!”正當劉愣子胡思亂想的時候,韓成帶著五十名“突擊隊”隊員,列隊向“安勝關”關門前走去。
一般來說,守城門或者關門的士兵,通常都是在天亮時換防,所以,韓成特意選擇在天亮前兩刻左右,冒充換防士兵出現,隻要他接近,他就有把握在最短時間裡控製關門,而且他知道,天一亮,山頂就會發出“旗語”,關外大部隊中,將有一百突前的士兵第一時間接近關門,關門一開他們就會和自己彙合,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什麼人?”
一個聲音傳入韓成耳中,其實他根本就聽不懂,但是他毫不猶豫地用“高句麗”話說:“換防了,時間到了。”
“高句麗”話是“高句麗”婦人們教的,韓成隻會這兩句,所以,無論對方說什麼,他都是用不大不小的聲音回答,大約快到三十步距離的時候,韓成用手勢在背後作了一個“準備”信號。
“突擊隊”員們紛紛隱蔽地拔出插在後腰上的短矛,這是經過改製的短矛,是專門用來作投槍使用的,前端增加了配重,可以“飛”的更遠,在短距離內是敵人的噩夢。
守衛關門的有二十四個人,他們第一眼看到韓成的隊伍時,還想:“今天換防的時間好象早了點。”不過他們並沒多想,畢竟無人不想早點回去睡覺的。
等韓成隊伍走近些的時候,才發現人數有點多,這才隱約覺得不對勁,但是這個時候有點晚了。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發出聲響,但是所有人一齊快跑兩步,然後停下,接著就見一片“短矛雨”落下……
無聲而一致的行動,就是“突擊隊”訓練的結果。
二十四名守關士兵,在一眨眼之間就倒下了一大半,剩下的人才堪堪叫喊出來兩聲,也全部倒下了。
韓成用“手語”通知部下,六個人去開關門,其餘人和他自己一起,列陣迎敵,他們都清楚,拿下關門隻是第一步,最重要地是守住關門,這個時間,需要半個時辰。
或許是“高句麗”士兵發出的短暫叫聲,引起關上守衛的注意,又或者是到了真正的換防時間,很快韓成就發現有一隊士兵出現。
韓成沒有猶豫,更沒有想著“騙”過對方,而是直接趁其不備,發動襲擊。
“短矛”再次擲出,如同前次一般,擊倒一片,隻是,這一次的慘叫聲、呼叫聲大多了,在空曠的地方也傳的更遠了。
天終於亮了,山頂的紅色旗幟終於開始晃動起來。
悄悄接近“安勝關”僅有五百步距離的一百名“武平特混營”士兵,看見紅旗後,第一時間駕乘馬拉爬犁向前衝鋒,他們由“刀盾兵”和“鴛鴦陣兵”混合組成。
“刀盾兵”掩護,“鴛鴦陣兵”衝鋒,無論代價多大,都必須最短時間衝進關門,和韓成彙合,這就是他們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