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上路(四)(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9204 字 9個月前

約在寅時三刻前後,“武平堡”全軍陸續抵達“下馬鎮”前兩裡處。

營帳開始一個一個迅速搭建,所有人都開始忙了起來,他們時間不多,必須要在兩個時辰裡完成吃早飯,還有休息,校尉有令“辰時一過,即刻出發。”

至於什麼禁兵和雷火部的“比試”,對士兵們來說,輸贏都是一回事,幾乎沒人關心。

卯時剛到,有士兵進入大帳,對謝岩道:“稟校尉,三裡地外,有人向我軍靠近。”

“應該是雷火他們到了。”這是馮寶的聲音。

“要不我們一起出去看看?”謝岩此話,是在征求王福來和另外兩名禁兵軍官的意見。

他們聞言一齊起身,當是回答了。

剛剛走出營門,依稀見到有人影快速跑過來,第一個跑到謝岩麵前的人是劉愣子,緊跟著,一個一個的隊員們陸續到達,他們在謝岩的注視下,按平時訓練隊列,橫成兩排,第一排是“敢死隊”,第二排是“突擊隊”,緊跟著就開始“報數”,從一開始……

等到“報數”聲停留到“一百零三”的時候,就停止了。

兩隊人數合計一百整,加上四名軍官,總共一百零四,現在卻是一百零三,很顯然是少了一個。

隻掃了一眼,謝岩就大聲喝問道:“劉愣子,雷火人呢?裴士峰人呢?”

“稟報校尉,裴士峰腳扭傷了,雷火背著他在後麵,馬上就到。”劉愣子大聲道。

“雷火報到!——”隊員的後方傳來雷火的大叫聲。

沒有命令,也就沒有人去接雷火,直到他背著裴士峰,氣喘如牛的出現在謝岩麵前時,才有隊員上去扶住裴士峰。

“歸隊。”謝岩麵無表情地對雷火說。

等所有人站好之後,謝岩大聲說道:“這一次,你們如期完成了軍令,剛剛我又注意了一下,你們人數一個不少,身上裝備也完好無損,對此我很滿意,現在請大家回營休息吧,解散!”

出乎意料地是,沒有人離開隊列,眾人還是在原地不動。

謝岩不禁奇道:“你們這是乾什麼?”

劉愣子道:“稟報校尉,我們想等候禁兵弟兄歸來。”

“你小子有這麼好心?”謝岩不信地問,下麵的話,他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的。

馮寶也看出來不對,直接就站出來說話:“劉愣子,還不把人帶進營裡?”

忽然,被自己部下扶到一邊的裴士峰主動張口道:“謝校尉,就讓雷校尉他們留下吧。”說完,他停了一下,又道:“即使是輸了,也應該讓本將的那些部下們知道輸在哪。”

謝岩很是讚賞的看了一眼裴士峰,沒有再說話了。

很奇怪,一直等到天光大亮,也沒等到禁兵到來。

“會不會出事了?”差不多每個人心裡都這麼想。

謝岩也覺得不能再等了,真要出了事,他可是難辭其咎,當即下令:“雷火、劉愣子,帶上你們的人,騎馬去找,快去。”

軍令一下,眾士兵急忙往營中跑去,沒等士兵將戰馬牽出來,有急促馬蹄聲,從遠處傳來。

尋聲一望,可見一隊騎兵縱馬急奔而來,看裝束,應該是禁兵。

當先一人快馬急馳到營前,勒住韁繩,再翻身下馬,眾人一看,卻是林運,他走到謝岩身邊道:“行軍途中,有兩名士兵落馬摔傷,回頭去尋找的。”

“人好還吧?”謝岩輕聲問道。

林運道:“都是輕傷,沒有大礙。”

二人正說話間,陸續有禁兵到達,可是在場眾人都看出來,人數不對,最多不過五十人。

又過了片刻,又有約三十騎到達;再等上一會,餘下的人才全部到達。

禁兵沒有報數的習慣,而是領軍軍官點數後,才向謝岩和裴士峰稟告:“人馬全部到齊。”

謝岩看看這幫幾乎談不上列隊的禁兵騎兵們,側首對裴士峰道:“裴校尉,還是你來說吧。”說完,他揮揮手,示意自己的部下,跟自己一同回營。

裴士峰對自己的部下倒底說了什麼,謝岩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隻知道,自己回到大帳後不久,裴士峰帶了四名部下軍官,前來向自己“認輸”,並強烈要求“以後和‘武平堡’眾軍一樣行軍,一樣訓練,一樣的執行軍令。”並表示“夥食費”一事,絕沒問題。

謝岩對此很是滿意,這才說道:“行軍打仗,意味著行軍必須和打仗一樣要求,才可以使軍隊始終處於高度警惕之中,並能夠及時作出反應,夜半時,我軍路過你們駐紮地,並發現了你們,你們卻沒有發現我軍,如果來的是敵人?又或是居心叵測之輩,後果都不可想象。你們並非我的部下,按說應是我軍的客人,有客來,好生招待是理所當然,可是,我軍中之飯食,是用來提高戰鬥力的,是用來接待真正的勇士的,老實說,你們還不夠資格。”

話到此處,謝岩看了一眼他們,見他們一臉慚愧的樣子,就不再多說下去,而是話鋒一轉,說道:“幸好,你們及時意識到,並能夠作出改正,我很高興,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相信,日後你們會成功的。至於‘夥食費’,就當作你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好了。”

解決完禁兵的問題,整支軍隊氣氛更加融洽了,無論是禁兵、府兵又或是輔兵,相互之間更加親密,再無隔閡。

全軍離開“下馬鎮”前,謝岩宣布了三項規定,第一,日後凡是經過城、鎮等民居點,不得入內,不得擾民;第二,如果要進城、鎮等民居點,人數每隊一次不得超過十人,且日落前必須歸隊;第三,行軍途中必須遠離農田和百姓種植的林田,若必須經過,且給百姓造成損失的,當照價賠償。

不論哪個時代,一支能夠得到百姓擁護的軍隊,才是真正的強軍,謝岩對此深以為然,並身體力行,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能作多少算多少。

根據林運的說法,自“下馬鎮”向西南方向沿官道而行,經“平州”過“榆關”,當可進入“幽州”,全程約一千兩百裡。

謝岩對於唐代地理不熟悉,最後還是馮寶和他解釋了一下,大體就是鞍山到北京的走法,他這才明白,並決定就按此行軍,先到“幽州”再說。

通常而言,步騎混合一天行軍約在四十裡上下,謝岩不打算改變這一慣例,畢竟士兵不是鐵打的,不可能長期保持高強度的訓練和行軍,因此,他還特意放慢了速度,讓士兵們可以在緩慢的行軍中,得到休息。

這一路上,似乎都是無人區,看不見什麼人,更看不到什麼村落,往往連續走上好幾天,一個人也看不到,隻有沿道路零星有些小鎮,說是小鎮,其實人口非常少,多一點的幾百人,少一點的隻有幾十人,好在他們並不畏懼唐軍,膽子大點的甚至還向他們兜售一些獵物。

馮寶可開心了,後世沒吃過的野生動物,他這一路可是嘗了一個遍,從小一點麅子,到大一點的梅花鹿,最後到老虎,他是一樣沒放過,隻要有人賣,他就買,幾乎還從不還價。

王福來覺得自己這一趟來傳旨,實在是太值了!彆的不說,光是千奇百怪的吃食,花樣百出的作法,就讓他覺得“不虛此行”。

當馮寶又買下幾張虎皮,幾十張貂皮,並送給他一半的時候,他就覺得,一直這麼晃悠下去,挺好。

由於是在行軍,加上謝岩來自後世,對動物保護有種天然的意識,所以,他不允許軍士外出狩獵,誰想吃,自己花錢買。

他本想以這種方式來減少士兵們對野生動物的獵殺,誰知道後來他才發現,所謂的買賣,並不是用錢來交易,而是用鹽、用糧食,用麻布等物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