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榆關”,人煙漸多,基本不會出現走個一兩天也見不到人的情況。
又開始下雪了,還是暴風雪。
如此惡劣天氣,肯定無法行軍。
“武平堡”眾軍,在一小山丘側麵背風處,搭建好營地,做好了雪停後再出發的準備。
營中大帳裡,所有商人、“武平堡”軍中六名品級最高的官員,還有禁兵的兩名軍官,加上謝岩、馮寶和王福來,差不多近三十人,把大帳裡擠的是滿滿當當。
“請大家來,是有件事要和大家商量商量。”謝岩也不客套,直接說:“我有個想法,請大家參詳一下。”
謝岩繼續道:“此地至‘長安’,差不多還有幾千裡吧,這麼遠的路,要是這麼一直走下去,也太無趣了不是。所以我想,沿路搞一次‘普查’。”
“普查?普查是什麼?”帳中除馮寶,沒人懂,當然也就沒人問。
“我說的‘普查’,準確點說,是‘經濟普查’與軍事無關。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調查一個地方的人口、農作物、果樹、林木、礦產等,那搞清楚後又有什麼用呢?我可以告訴你們——太有用處了。”謝岩不給彆人問的機會,又說了下去:“打個比方吧,商隊由‘長安’出發去‘營州’,這麼遠的距離下,可以說無論賑運什麼,都不掙錢,因為路上的花費太高。那要怎麼做才能掙錢呢?我想,不外是在‘太原府’、‘代州’、‘幽州’等幾處先進行交易,最後去‘營州’,從表麵上來看,每一處的交易都有收獲,可是這些收獲,應該絕大部分變成了路上花銷,留下來的極其有限,要是再遇上什麼盜匪等意外,應該就得賠錢了吧。”
“謝校尉說的太對了!”一名回長安的商人道:“想我等商賈,千裡賑運,獲利微薄,還得忍受風餐露宿之苦,以及盜匪之患,往往一年下來,所剩無幾,若是……”
“好啦!彆哭窮了,我不找你借錢的。”謝岩出聲阻止那商人繼續說下去,臨了還說句趣話,令帳中諸人無一不笑起來。
謝岩再道:“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我覺得,除去遠、盜匪等因素,恐怕最主要的還是交易次數少、交易價值低的原因。”
“謝校尉,這天下商賈不都是這麼做的嗎?難道還能有什麼其它辦法不成?”有個商人大聲問出了所有人的想法。
“有——有辦法!”謝岩以非常肯定的語氣告訴所有人:“如果現在我來做,保證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商人們一片嘩然,軍官們卻是好奇地看著,他們不懂經商,卻也聽懂了前麵謝岩和商人的話,明白這是一件並不容易解決的事,可現在謝岩有另一種說法,他們不由得也跟著好奇起來,跟商人們一起期待著,聽到答案。
謝岩道:“如果我現在組織‘長安’到‘營州’的商道,必然選擇分段經營,其中也必定有‘幽州’到‘營州’一段,這段商道,應該是從‘幽州’運糧食,布匹,藥材,絲帛這些到‘營州’,再從‘營州’運皮毛,馬匹,牛羊等回‘幽州’,我說的可對?黃掌櫃。”
黃守義聽謝岩問自己,趕緊回答:“校尉所言基本都對,最多也就是少了鹽鐵等,不過並不重要。”
謝岩又問:“現在,是不是還要加上‘遼參’呢?”
黃守義也不隱瞞,直接道:“這是肯定的。”
謝岩又問:“是不是你們打算,每次路過獵人地盤時都和他們交易呢?”
“正是如此”黃守義答道。
謝岩卻道:“我不會如此去做,我會事先和他們說定,一年交易兩次,第一次從‘幽州’帶上糧食、布料、鹽等獵人需要的生活物資,去交易他們的皮毛和‘遼參’;第二次從‘營州’出發,帶上‘武平堡’製作的帽子、圍脖、睡袋等禦寒保暖物資,去交易他們的獵物和皮毛,或許你們會問,這和你們作的有什麼區彆?其實區彆很大,第一次我給獵人的物資價值會多過得到的皮毛與遼參的價值,第二次給獵人的物資價值會少過得到的物資價值,兩次一平之後,基本上才能相等。”
“謝校尉,那既然最終還是持平,為什麼要這麼樣做呢?萬一第一次獵人拿到東西後,沒有了第二次怎麼辦?豈不是虧大了。”有一名商人十分不解地問。
“放心吧,不會出現那種情形。”謝岩先對所有人說了一句令人“寬心”的話,然後接著說道:“獵人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家人,是一個群體,既然是一個群體,就不可能人人想的一樣,所以不可能出現隻有第一次沒有第二次交易的情形。不過我知道,這隻是個理由,並無讓人信服之處。事實上,真正的原因是時間,物資交給獵人後,多出來的那一部分,他們會很自然的利用起來,比如找更遠些的獵人換物資,又或者找北方的異族換取物資,隻有用我給的物資才能換到彆人物資,用彆人的物資才能在下一次交易的時候還上第一次的差額,你們聽明白了嗎?”
這話有些繞,但是商人們長期行商,稍加整理也就明白了謝岩的意思,說穿了就是給獵人時間,用自己的貨換到更多的貨,相當於自己借出本錢給獵人作生意的意思,而獵人在中間必定有收益,隻要有收益他們就不可能不進行第二次交易,所以說,謝岩的這個說法,是行得通的。
“謝校尉,那要是獵人被搶了怎麼辦?我記得,北方異族,會時常過來搶。”又有商人問道。
謝岩道:“我大唐軍隊,威懾天下,大規模的搶,那些異族絕對不敢,充其量也隻會有幾十人的小動作,可你們忘了嗎?我給獵人提供了武器,教他們戰法,小小的戰鬥,異族占不到便宜,更何況,異族來搶,不也是為了搶生活物資嗎?如果用他們的牛羊和獵物就能換到,你覺得異族還會來嗎?”
“是啊,搶不到,不如換了,那些人笨,卻也不傻啊!”有商人馬上反應過來,第一時間附和。
至此,眾人已經明白了謝岩的意思,可是他們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地方不明白,那就是:“這些和那個‘普查’,有什麼關係呢?”
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後,謝岩笑道:“關係太大了啊,你們難道沒發現,‘幽州’到‘營州’的商道上出現的所有變化,都和‘獵人’這個群體有關嗎?”
見眾人一幅麵麵相覷的表情,謝岩隻好說明白點:“這個群體,早就存在,相信知道的人不會少,但是誰想過,他們能作什麼?或者讓他們作什麼呢?還有‘遼參’,相信在我說出來之前,一定有人早就知道它,可是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它的價值呢?因為它在深山裡,知道的人少,而在知道的人眼裡,卻又太普通,所以才會出現,‘遼參’很珍貴,諸位卻一無所知的情況。我請問諸位,商人難道不就應該主動找到這些特彆而又有用的東西嗎?而找到,並且發現一個地方的特彆之處,從而加以利用,就是‘普查’的意義所在。”
商人們一下子全聽懂了,所謂“普查”就是找尋機會,而對商人來說,機會永遠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