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寫本奏疏(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8960 字 9個月前

謝岩不知道馮寶今天能否遇上王福來,甚至於他想這事的時間都沒有,原因是裴士峰他們來了,而且出乎意料的來了五十個人,且更怪的是,其中有一大半人,還都沒見過!

經過詢問得知,來的人全部都是“左、右驍衛”的下級軍官,幾乎都是“旅帥”和“隊正”。

同時,程務忠還告訴謝岩:“上次留給大家回去思考的那個問題,在‘左、右驍衛’之中,引起很大反響,兩衛軍官們,就此事爭論過多次,並無一個確切答案。”

謝岩聽懂了,明麵上來的都是下級軍官,實際上他們的意見應該代表的是高級軍官。

謝岩本打算招待一下,誰曾想,裴士峰帶他們走遍營地的各個角落,除了沒進那一間製冰的房屋。

好在,謝岩從來沒有想過掖著藏著什麼。

“既然想看,那就給他們看唄。”謝岩以此話告訴雷火、林運等一眾部下。

參觀軍營隻是順帶,最主要還是討論。

由於人太多,教室根本坐不下,謝岩隻能把課堂設在屋外,幸好今天是陰天,並不算太熱。

等所有人坐下以後,唯一站著的隻有謝岩一個人。他麵對大家道:“歡迎諸位到來,諸位之來意,裴校尉業已告知,我很想知道,諸位是如何看待我上次提出的那個問題,卻不知由哪位先開始說一說呢?”

等了一會,不見有人主動開口,謝岩隻好對裴士峰道:“要不裴校尉先來起個頭?”

裴士峰也看出來了,自己不先帶頭,還真不行,所以他也不推辭,起身剛想說話,謝岩卻出言把他喚到自己麵前,接著對眾人道:“現在,我們歡迎裴校尉給大家說話。”說完帶頭鼓掌,一眾“武平堡”出來的人也紛紛鼓掌,其他人雖然不大理解,卻也有樣學樣地一起鼓掌起來……

待掌聲停下後,裴士峰道:“幾天前,謝岩校尉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可以選擇,我們應該選擇一個怎樣的國家做鄰居?是一個正常國家?還是一個由‘神’控製的國家?這個問題,可以說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選擇一個正常國家。”

聽到這裡,謝岩都有些迷惑了,心想:“都有了答案,還爭論什麼呢?”

“既然選擇一個正常國家,那麼就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大唐,到底應該不應該支持‘波斯’複國,如果支持,怎麼去做最合適?各位不管有何想法,還請暢所欲言。”裴士峰說完即回到自己座位上。

謝岩這下明白了,所謂的“爭論”到底是什麼。

他提出的問題,其實是個政治問題,但是軍官們爭論的,卻是個軍事問題。可不管是什麼問題,隻要產生了爭論,就意味著一定引起很多人去思考。而在謝岩看來,爭論本身的意義,比結果更重要。

上來發言的人不少,共有七個人,謝岩仔細聽完每個人的發言,最後發現,爭論的焦點在兩個地方,首先,一部分人認為,不應該援助“波斯國”,理由是距離太遠,犯不著勞師遠征,況且,“安西都護府”北接西突厥,南臨吐蕃,不可以輕易分兵;其次是另一部分人認為,隻要波斯國能夠提供大軍行動的糧草,就可以援助“波斯國”,兵力可以從國內征調,以“安西都護府”為遠征前進基地,一路上還可以順帶討伐不臣之地。

可以說,兩方麵各有各理,難分優劣。

直到沒有人再發言,全部人都看著謝岩的時候,他忽然意識到,這哪是什麼“爭論”啊,分明都是想來聽自己說的。

身為“主人”,且又是整個事情的發起者,謝岩隻能選擇“說”,隻聽他道:“諸位,我先說明一點啊,我所說的,僅是個人看法,與其它任何事、任何人都無關。”

謝岩環顧一下四周,見無人提出異議,便繼續說道:“我本人是傾向於支持‘波斯國’的,這一點也無需隱瞞諸位,理由呢,上次也說過,不外是保持‘絲綢之路’暢通和援助大唐友好的國家這兩條,但是在具體的援助方式上,我想的,和諸位想的,頗有不同,現在就說一說我的想法,請諸位一起參詳。”

“‘波斯國’距離大唐近萬裡之遙,無論如何,起大軍征伐都決不可取;哪怕以軍械等物資的形式提供援助,同樣也不可取,因為太遠了,路上的損耗太大了,我們總不能不顧國內百姓生活而去幫助一個萬裡之外的國家吧。但是,必要的援助還是需要的,因此我以為,隻有一種方法可行,那就是以‘軍官使節團’的名義,向‘波斯國’提供援助。”

謝岩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卻引得眾軍官一片茫然,“軍官使節團”對他們來說,不僅沒聽過,更不明白是何意思,有何用處。

眾人的不解,完全不出謝岩意外,他沒去理會旁人想法,又說道:“我的設想是,以‘軍官使節團’的名義,向‘波斯國’派出不超過二十人的中、下級軍官,由他們協助‘波斯國王’組織和訓練出一支兩萬人左右的軍隊,以此對抗和反擊‘大食’的入侵。”

“兩萬軍隊,夠乾什麼事?”不知道是誰大聲說了一句。

謝岩看也沒看說話之人,自顧自地道:“雖然‘波斯國’人口不及大唐,但是地方卻不小,在如此廣大的地盤上,一支兩萬精銳的軍隊,一半出擊,一半留守休息,基本可以保證‘波斯國’在短時期內不可能被擊垮,更不可能被滅亡。”

謝岩說得是斬釘截鐵,可聽在眾軍官耳中卻不是那麼回事,立即有人站出來道:“兩萬人的軍隊,連守一個大點的城池都做不到,還談什麼‘複國’,更談不上反擊。”

“‘波斯國’能不能複國?能不能收回失地?並不完全取決於戰場,我大唐對他們的援助,根本目地在於,避免他們被‘大食’人徹底消滅,諸位請不要忘了,我們的初衷是,有一個‘正常國家’當鄰居和保持商道暢通,隻要達到這兩個目地,其它的應該和我大唐無關才對。”謝岩從側麵回答了彆人問話。

“謝校尉,即使按你所說不需要考慮太多,那麼請問,在強敵環伺之下,一支兩萬人的軍隊,如何能夠堅持下去呢?”

謝岩尋聲望去,見是程務忠在問自己,先禮貌地點一下頭,隨即道:“我先糾正一個的說法,兩萬人是全部兵力,真正投入戰鬥的,隻有一萬人,另一萬人則是後備兵源和用來輪換。”

此話一出,眾軍官們更是議論紛紛,兩萬人都不夠的事,現在又成了一萬人,這麼點兵力,能乾什麼事啊!

不等彆人主動問,謝岩主動說道:“按照我的設想,出戰的一萬人中,需要有六千全騎兵,而且是真正的騎兵,不是騎上馬的步兵,這六千騎兵最少配一人雙馬,能夠一人三馬更好,馬匹中,母馬至少占到三成,達到這些條件後,這支六千人的軍隊,當可以在二百裡範圍內隨時出擊,或者在五百裡範圍內有選擇的出擊,諸位都是軍人,應該能夠明白,如果想要圍剿這樣的軍隊,難度有多大吧。”

“那如何保證軍隊的物資供應呢?”問話的仍然是程務忠。

謝岩道:“軍械部分,主要依靠戰勝敵人獲得,糧草部分依靠自身攜帶以及戰利品;另外,母馬產的馬奶,也是軍糧。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是在自己的國家和敵人戰鬥,如果這樣還得不到老百姓支持,那還是亡國算了。”

“另外四千人呢?”又有人站起來問。

“另外四千人,以百人為一隊,可組建四十個小隊,其中用十個小隊在五百裡範圍內監視敵情,五個小隊在二百裡範圍內探查,其餘二十五個小隊,廣泛進入敵人占領區域,發動百姓,幫助百姓開展各種形式的抵抗,既可以爭取民心,也可以為大軍爭取物資和提供各種消息。”

“如此戰法,是不是‘遊擊戰’?”裴士峰也站起來問道。

“可以這麼說!”謝岩肯定地道。

“謝校尉的戰法,可是以消滅敵人作戰隊伍為主?”有軍官起身問。

“不錯,隻有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才能贏得最後勝利。”

那名軍官接著又問:“可是,隻消滅有生力量而不奪回城池的話,意義何在?”

謝岩知道,在這個時代裡,“奪取城池”的意義之大,遠超後世,哪怕是後世,城市依然是戰爭的最重要目標之一。因此,他必須有一個合理解釋,否則前麵所說都是白費。

好在謝岩對此早有準備,故而言道:“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奪取城池,隻會陷自己於‘死’地,可是請不要忘記,城池再堅固,也需要人來防守,加上城中人口眾多,物資消耗巨大,隻要在城外斷了敵人的糧道和援軍,無論什麼樣的城池都很難堅守下去,所以我的戰法用一句話就可以表達清楚,那就是‘農村包圍城池’。”

所有的軍官都無話可說了,他們是純粹的軍人,如果單純地說軍事戰法,無論怎麼樣,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戰術、戰法可供選擇,唯獨謝岩說的這一套“農村包圍城池”的戰法,不僅包含了軍事思想和戰術,還包括了爭取民心的政治手法,是他們不曾想到過的,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沉默!所有人都在沉默。有人在思考,有人在張望四周,或許是想看看,還有沒有彆人站出來說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