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道:“招募自願赴‘波斯’之事,朕打算交給你來全權負責,不知謝卿家意下如何?”
謝岩道:“為陛下分憂是臣份內之事,臣接受此事不難,隻是微臣請問陛下,對於誌願者有何賞賜?或者說給與一個什麼樣的身份?”
李治反問:“卿家以為,當是如何?”
謝岩道:“微臣以為,既然是‘軍官援助團’,那麼人數不應該過多,臣以為三十人足夠,且不論誌願者之前為何身份,應當一律授予中級軍官職銜,為首帶隊者,還應賜與‘大唐使節’身份。”
李治問道:“若朕滿足你的要求,‘軍官援助團’最後可以達到什麼效果?”
謝岩說:“微臣不敢保證,但是微臣以為,最後達到拖住‘大食’的目地,應該不難,至少可以保證,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很好,能夠達到此目的,朕已經覺得足夠,卿家提出的要求,朕都可以滿足。”
“微臣謝過陛下,臣當竭儘全力,完成差事。”謝岩恭聲應道,算是正式接下了這個差遣。
李治本想就此終止談話,忽然想起一事,道:“朕還有件事情,不知道卿家可有辦法。”
“陛下請說,臣自當知無不言。”
李治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在心裡想了一下措辭,然後說:“朕有一事,需說服皇後與阿舅,卿家可有辦法?”
聽到這句話,謝岩馬上反應過來:“武則天一定已經見過陛下,並且已得皇帝喜愛,否則李治絕無可能問出這麼一個奇怪的事。”
王福來早先已經托人告訴謝岩:“事情已辦。”如今李治主動問出,自然說明了一切,普天之下,除了武則天以外,還有誰需要經過皇後和長孫無忌的同意呢?答案一定是——絕不會有第二個人。
關於這件事情,已經超出了曆史,謝岩無法從記憶中找解決辦法,那麼唯一能依靠的就隻有自己的判斷了,隻是,從曆史中後來發生的事兒,卻可以判斷出,現在的皇後和長孫無忌需要什麼,隻要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那麼在武則天回宮這件事情上,自然難度也就不會太大了。
謝岩考慮一會兒後,說道:“微臣以為,陛下解決皇後和太尉所需以後,他們自然也沒理由阻止陛下想做的事。”
政治,從來都是利益的交換,李治自從當太子那一天起,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如今謝岩一說,他更是深以為然。
李治依然問:“那卿家以為,皇後和太尉所需何事?”
謝岩心說:“他是在考我嗎?”不過嘴上卻是說道:“皇後事臣不知,亦不敢多言,倒是太尉事,微臣倒是覺得不難。”
“哦,那不妨先說說太尉事。”
謝岩道:“月前,褚公因小事遭彈劾,陛下已經處置過,想必褚公定然知錯,然褚公乃是先帝托孤之臣,陛下寬宏大量,想來不會因此多加計較,臣以為,太尉當也是如此想。”
李治聽明白了,謝岩是告訴自己:“當初,將褚遂良貶官,阿舅也是迫不得已,需要做給彆人看,現在做也做過了,可以把他弄回來了,以此事,即可以堵住阿舅的嘴,不過問武媚一事,又可以向朝廷上下表明自己對待功臣的情義,此計不可謂‘不妙’!”
李治心裡很是滿意,隻是皇後那邊,他還是一時間想不出來好辦法,而謝岩的意思,明顯帶有不想“多管宮裡事”的意思,不覺略有遺憾,可是他也知道,一般來說,非皇親國戚,普通大臣幾乎沒有一個會在皇家事上多說話,倒也是不足為奇。
李治最後道:“卿家之意,朕已明了,朕有些乏了,卿家退下吧。”
“微臣告退。”謝岩行了一禮後,抬首卻忽然說道:“微臣進宮日短,對於宮中道路很不熟悉,為免走錯路,誤入其他地方,臣請陛下派身邊的這位公公,送微臣一程,不知可否?”說著,還把眼睛落在王伏勝身上。
李治明顯一愣,再怎麼他也想不出謝岩提出這麼個要求。他分彆看了謝岩和王伏勝一眼,還是道:“王伏勝,替朕送送謝卿家。”
王伏勝道:“奴婢遵旨。”
謝岩道:“微臣謝陛下厚待。”
剛走出“兩儀殿”,謝岩即問:“還為請教公公尊姓大名?”
“咱家王伏勝。”
謝岩心想:“你不會和王福來是親戚吧,怎麼名字這麼像。”不過,轉念一想覺得不可能,他們要是親戚,王福來怎麼可能混的那麼慘。
謝岩邊走邊道:“請公公相送,實因有件事,我覺得還是請公公轉達陛下比較好。”
“哦,校尉請說。”王伏勝也不傻,謝岩提出讓他送的時候,他就知道一定是有事。
謝岩道:“聽說當今皇後娘娘無子,甚為不悅。”這件事情,所有大臣都知道,自然說者無妨,可是他接下來又道:“陛下長子非皇後所出,倘若……”後麵的話,謝岩不能說了,再說下去就太多了。
然而,僅僅憑謝岩剛剛說的幾句話,王伏勝馬上就明白他倒底想要說什麼了,也終於知道,為什麼謝岩要自己送一段路了,有些話,君前奏對時,那是不能說的,皇帝一言一行,那可都是有人記錄在“起居注”裡,那是會讓人知道的事,知道人多了,那就不是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