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王福來(1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6131 字 9個月前

王福來,是近來最倒黴的一個人。自從在皇帝麵前磕頭磕的暈了過去以後,雖說皇帝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但是宮裡的總管宦官們,卻沒有給他“好果子”吃。他被人弄進了“浣衣局”,專門負責監督宮女和雜役洗衣服,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不堪言啊,更要命的是,他從此沒有了出宮的機會,和謝岩他們也聯係不上。

“浣衣局”是皇宮裡最下等的地方之一,消息閉塞,來往人員極少,所以王福來對宮裡發生的事情幾乎一無所知。

就在王福來已經認命,天天累死累活監督彆人乾活的時候,一名他從來沒有見過的老宦官,突然來找他。

老宦官身著緋袍,那是宮裡地位品級最高的,王福來以為自己又得罪了誰,嚇得臉色蒼白,不知道怎麼說話才好。

“咱家奉皇後懿旨,命你去服侍一位貴人。”老宦官直接道出來意。

王福來心裡“咯噔”一下,暗說:“難道是成了?”但是他口中卻是一個字也不敢問,恭恭敬敬地“領旨謝恩。”

“皇後口諭‘貴人身體不好,你要悉心服侍,不得有誤’,明白嗎?”老宦官又說道。

王福來再一次“領旨謝恩”,並表示“一定不負皇後娘娘。”

老宦官麵無表情,臨走之前對王福來道:“小崽子,你算是走了運,記住了,這是皇後娘娘賞你的,以後有事,可彆忘了。”

王福來雖然談不上老奸巨猾,心機也沒那麼深沉,但是久在皇宮這個大染缸裡,他也聽出來了,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其實就是讓他充當皇後“耳目”。

王福來這會哪管那麼多,滿口應承下來,對他來說,先離開這個鬼地方才是第一位的事。

提出將王福來調來服侍武媚的人,其實就是武媚本人。當她從皇帝口中得知,是一名小宦官將自己寫的詩念出來,才引起皇帝注意的時候,武媚馬上意識到,皇帝口中的“小宦官”,能夠稱得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恩怨分明,行事果決,一向都是武媚為人處世的風格。不管那名小宦官有意或者無意,事實上就是沒有他在皇帝麵前念詩,武媚從來都沒想過自己能夠這麼快離開“感業寺”,甚至於在此之前,她一度絕望,擔心自己老死在那冰冷陰森的禪房裡。

如今,她一步登天,不僅脫離“感業寺”苦海,更重獲帝寵,她必須要報答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不光是為了報恩,也是要告訴宮裡其他人“凡是對我武媚好的人,絕對不會虧待!”

實際上,武媚在這麼做的時候,並沒有想過那麼多,然而她行事的風格和內心的氣度,包括做事的決斷和魄力,已經隱隱約約告訴世人——從此以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王福來小心翼翼地走進一間偏殿,他十分不明白,既然是“貴人”,怎麼會住在偏殿裡?可是他哪裡敢問啊,甚至走路時,頭低著,光顧看自己腳了,連殿中的陳設都沒看清楚。

“你,叫王福來?”一名女子聲音在殿裡響起。

王福來上前兩步,“撲通”跪下道:“奴婢王福來,拜見娘娘。”

“起來吧,頭抬起來,看看我是誰?”那女子聲音又再次響起。

王福來緩緩從地上站起,抬起頭,看了一眼那位高高在上的盛裝婦人,感覺似曾相識,卻想不起來是誰了。

幸好,王福來心裡知道,如果不是“武才人”,宮裡不會有第二個人會主動提拔自己,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他回想一下武才人的容貌,再結合眼前這位娘娘,馬上就“對上號”了。

“原、原來是武娘娘,奴婢拜見娘娘,恭祝娘娘離開,回到宮裡。”王福來這句話,顯示出他還是挺聰明的一個人,他刻意隱去“感業寺”三個字,就是明白,這個地方,對眼前的娘娘來說,一定是極為忌諱,不想提起的。

武媚很滿意王福來的說法,開口道:“我得謝謝你,若不是你,回到宮裡,不會那麼順利。”

聽到此話,王福來心裡大定,他知道,自己這輩子總算是有了靠山,再也不用像狗一樣,被人攆來攆去的了。

“奴婢隻是機緣巧合,能夠幫助娘娘,也是奴婢的福分。”王福來恭敬地說。

“福來,是哪兩個字啊?”武媚又問。

“福氣的福,來去的來。”

“嗬嗬,果然是這兩個字!”武媚笑道:“你一來,福氣便來,好兆頭,以後就留下伺候吧。”

王福來大喜,趕緊拜道:“奴婢多謝娘娘,祝娘娘萬福金安。”

“媚娘,什麼事笑得如此開心?朕還沒進門,就聽到了。”

武媚見李治一麵信步而來,一麵說話,急忙起身迎上去道:“妾身拜見陛下。”

“奴婢拜見陛下。”王福來,退到一邊,跪下道。

“免禮,平身!”李治說完,親自挽著武媚一起走到錦榻邊,坐下後道:“剛剛說了什麼開心事?何不告訴朕,一起開心下呢?”

“陛下”武媚緩緩將關於王福來名字的事說了一下,最後道:“妾身覺得,這名字的兆頭好,故而笑了。”

李治轉首看了一眼王福來,說:“他便是當日在朕麵前吟詩之人吧,念在你無心之過的份上,朕不予追究,日後好好伺候,如有再犯,絕不相饒。”

王福來趕緊行大禮“謝陛下不殺之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