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崗鄉建設施工隊”並不完全屬於鄉裡,準確來說是類似後世的“股份公司”。
謝岩以鄉裡的名義投了五千貫,掛了個“隊正”的名頭,常遠以“執行隊正”的名義處理所有事務。
初始,願意參加施工隊的人隻有“上河村”和“下河村”的,而且如果不是因為馮寶帶隊剿滅“雲州叛軍”,村民心存報恩的話,根本就不會有人願意,道理很簡單,每個加入者,需要出一貫錢,作為訂製工具的費用,而實際上,這錢是投資,隻是和村民解釋不清楚,換了一個說法而已。
通過“洛陽”的商賈,馮寶采購了大批“石炭”和“鐵礦石”,每天都有十餘條小船停靠在“澗河”南岸,不停地卸貨……
馮寶的“煉鋼爐”首先建成,初次點火即獲得成功!第二天,謝岩帶著張猛、許爰、楊登等人趕到馮寶那裡,在眾目睽睽之下,張猛的那把斷了的寶刀,在爐中被熔化,化為一灘通紅鐵水,最後被倒入一個橫刀形式的泥範中。
張猛目瞪口呆之下更是驚喜萬分,他毫不猶豫地找了把大鐵錘,等鐵水悄悄冷卻,即開始鍛打……
每個人隻看到了最後的這個結果,可是謝岩知道,這座“煉鋼爐”可謂是大唐最新科技的結晶。彆的不說,光是那依靠“澗河”水力帶動的“鼓風機”就讓自己和馮寶傷透了腦筋。
“澗河”較為平緩,水量也一般,幾乎也沒有什麼落差,為了實現用水力帶動,他們找人挖了一小段五百米左右的半月形“人工河”,讓“澗河”水半路拐個彎,人為製造出落差,而且有意的將挖出來的河道弄得很窄,以增大水壓,並且還為之設計了一套半自動傳動裝置,這樣才能實現不間斷地向“煉鋼爐”內吹風。
為什麼說是“半自動裝置”,其實很簡單,沒有彈簧啊,水力推進去,無法回彈,隻能人工拉回來,即便這樣,也大大得節省人力,隻要日後造出彈簧,更改一些設計,就可以達到“全自動”的效果了。
有了高爐、焦炭、和鼓風機,“煉鋼爐”終於產出了這個時代品質優良的鋼鐵。
當高品質的鐵錠出現在“洛陽”鐵匠作坊裡時,所有的鐵匠鋪都為之“瘋狂”,紛紛要求訂購。
可馮寶賣給他們鐵錠的時候,同時還給了他們一份訂單,要求他們使用自己提供的鐵錠打製工具和農具。
訂單自然來自於施工隊,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人發現,常遠的施工隊人數不多,但是在道路修建過程中,速度比旁人快許多,他們使用了新式工具,比如鐵製的壓路碾子,鐵鎬而且還用了許多大牲口,比如牛馬。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工地上,誰都知道早完工意味著什麼。於是很多原先的小隊紛紛自己組成“施工隊”,等小的施工隊多到一定數量時,謝岩把帶頭的湊到一起,提出合並所有小隊,成立唯一的一支施工隊時,眾人倒也沒什麼意見,左右不過是換一個名頭而已。
“衛崗鄉施工隊”擴大後,人數過五千,事實上形成了,對“衛崗鄉建設工程”的壟斷,這種壟斷並不是對市場,而是對人力的壟斷,整個“洛陽”地區的人都知道,想乾活掙錢,就去加入,反正來去自由,沒約束,按天拿錢。
因此,各家拿地的大戶豪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隻能將自己地塊內的建設也交給施工隊,巨大的工程量,豐厚的報酬,吸引了四麵八方的人,甚至於連“長安”周邊的人,也被吸引過來。
常遠按照謝岩提議,成立了一千多人“收割隊”,定製了新式鐮刀,專門奔赴鄉裡各村,幫助村裡搶收糧食,以解決百姓的後顧之憂。
質地優良的鐵錠,終於被人放到了高長史案前,出身軍中的他,自然明白它的意義何在。
望著案上的鐵錠,高長史不覺暗自苦惱,他早就知道了此物,更知道馮寶對鐵錠的產量和使用量,有著嚴格控製,甚至“煉鋼爐”那兒都有人日夜守衛,為的就是防止有人盜取。
優質鋼鐵優先用於百姓生活的觀點,他是和謝岩不謀而合的,大唐這些年威加海內,軍隊兵鋒無雙,庫存軍械無數,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把馮寶的優質鋼鐵拿去鍛造兵器,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可是,監察禦史是朝廷派來的,他拿來鐵錠給自己,用意非常簡單——那就是,你不上報,我就上報。
高長史故作不知道地問了一下詳情,最後說:“此事非同小可,當需上奏朝廷。”
監察禦史剛走,高長史馬上叫來一名親信,讓他立刻帶口信給謝岩:“鐵錠一事,需汝自行上奏章闡明。”
而高長史自己,則依舊如同上次一般,以私信方式,寫給李績,道儘詳情以及自己的看法。
謝岩知道此事拖不下去了,可是他預備給皇帝上的奏章裡,還差一部分內容,此時單獨為鐵錠上書辯解,並不合適,但若是不聞不問,一來辜負高長史好意,二來也容易引起不明內情的李治不快。思前想後之下,謝岩決定,讓王三狗跑一趟“長安”,以送茶葉為名直接去找王伏勝,請他給李治捎句話:“鄉裡之事,臣請陛下靜待佳音,秋收結束之日,臣自當給陛下完美交待。”
王伏勝是宦官,而且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哪裡是想見就能見到的。
可是,當聽說有人給他送茶葉時,王伏勝立馬就問報信小宦官道:“人在哪兒呢?”
宮門外,王三狗提著一大一小兩罐茶葉,如同標槍一般站著不動,而且一站就有近一個時辰,引來周圍禁兵紛紛側目,心裡暗自佩服。
王伏勝認識王三狗,知道他是謝岩的貼身護衛,是以也不客套,直接問:“你家校尉有事?”
王三狗先行一禮,遞上茶葉罐後道:“這是我家校尉孝敬陛下和公公的茶葉。”說完,他掃了一下四周,見無旁人,便壓低聲音說了要帶的話。
王伏勝道:“回稟你家校尉,就說陛下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