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遠憂(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5554 字 9個月前

散朝後,劉仁景越想越不是滋味,總覺得自己應該說的。

心情不好,自然想要找人傾訴,劉仁景決定不回家,而是帶著隨從,頂著暴風雪,直接去找堂兄劉仁實去了。

進得府裡,劉仁景先去祭拜了一下伯父劉鴻基,然後在管家的帶領下,來到書房,此時,劉仁實已經是沏好了熱茶,正在等他。

兩兄弟見麵,自然不需要客套。

“仁景,這麼大雪,你怎麼過來了?有急事?”劉仁實問道。

劉仁景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最後說道:“兄長你是知道的,漢中地區人多地少,每年的糧食收成,大體上隻夠關中人吃的,即便是有所富餘,幾乎也都成了軍糧,這一次的大雪,加上出奇的寒冷,我擔心,地裡的農作物會沒有什麼收成,那樣一來,明年的糧食缺口,將達到兩成左右,這還是在明年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如果再發生什麼意外,一旦糧食缺口達到三成,就有可能出現饑荒,那個後果太可怕了。”

“沒那麼嚴重吧?”劉仁實眉頭微皺,道:“每年不都是從‘洛陽’運大批糧食過來嗎?不至於會出現你說的狀況吧。”

劉仁景道:“運過來的糧食,數量少還可以,數量一多,人力根本跟不上,況且,運過來的糧食價格很高,百姓根本買不起,而朝廷又沒有那麼多錢,所以根本就不能指望。”

“仁景,那你可有方法解決?”劉仁實看著他問道。

“沒有,弟若有辦法,也不會來兄長這裡了。”劉仁景回答道。

劉仁實道:“沒有辦法解決的事,可不能在陛下麵前提起,愚兄想來,那幾位宰相們,恐怕不是不明白,而是他們也解決不了,所以乾脆不提。”

劉仁景微微頷首,顯然他也是明白人,知道如何去做。

“仁景,你說的糧食問題,或許日後會成為我朝的心腹大患,然此事終歸和你我兄弟無關,就彆想太多了。”劉仁實勸慰地說道。

劉仁景不大讚同地道:“人無遠慮尚有近憂,何況國乎?弟在其位當謀其政,‘司農寺’掌天下農事,理應為國謀劃對策才是。”

“哦,不知仁景如何謀劃?”劉仁實問。

“關中之地,人多地少,加上多年耕種,土地得不到休息,糧食產量幾乎已成定數,隻要遇上天災,就隻有減產的份,增產是幾乎不可能,如此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就會出現饑荒。弟以為,遷移關中富餘人口至蜀中、揚州、江寧等地安置,方可解決。”劉仁景毫不隱瞞地說了自己的想法。

“萬萬不可!”劉仁實言道:“自秦皇、漢武遷天下富戶至關中後,曆朝曆代,無不采用強乾弱枝的方法,此乃國策,斷無更改可能,仁景提出的解決之道,實不可取,愚兄以為,今後還是莫要提起的好。”

“唉——”劉仁景長長的歎息一聲,什麼話也沒說,可表情卻是無奈之極。

劉仁景是劉氏家族裡的第二高官,官職雖然比劉仁實略低,但他是文官,實際權力可要比劉仁實大多了,再加上他們兩人私交不錯,所以劉仁實對自己的這位堂弟,一直都是另眼相看,今見他受困於“糧食”問題裡難以自拔,唯恐其失了銳氣,失了進取之心,那對其個人和劉氏家族來說,都是莫大損失。

“可要怎樣勸說才好呢?”劉仁實心裡問著自己。

書房裡,一時間裡寂靜無聲,越是安靜,劉仁景越是覺得壓抑,他坐不住了,起身向劉仁實告辭,臨行前,還不忘說道:“弟平日公務繁忙,難以時常前來祭奠伯父,兄長拜祭時,還請代為向伯父請罪,拜托了。”說完,拱手躬身行了一禮。

劉仁實自無不允之理,並還以一禮相送。

兄弟間,當然不需要太客氣,劉仁景自己走出書房,早已等候多時的隨從立刻遞來大氅,還沒等穿上,突然聽到書房裡劉仁實叫道:“仁景,請留步。”

劉仁景聞聲,將大氅還給隨從,剛想再次進入書房,卻見門簾晃動,劉仁實他追出來了。

“兄長……”

“仁景,愚兄知道了,來來,咱們進屋裡說。”劉仁實一把拉住劉仁景,將其拽進書房。

劉仁景那可是一頭霧水,他完全聽不懂,劉仁實在說什麼。

回到先前的案幾後,劉仁景發現,劉仁實並沒有坐下,而是在另外一張案幾上,翻動著一些紙張和書籍。

“兄長在找什麼呢?”劉仁景百思不得其解,隻能耐下性子等候,不管怎麼說,最後都會弄清楚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