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朔日。
朝會上的風風雨雨,還沒有能夠傳出“長安”城,遠在數百裡之外的“衛崗鄉”卻是籠罩在歡歌笑語聲中。
自太陽升起的那一刻起,從“驛站”以及學堂裡給學生和先生們建造的宿舍中,大批人員走出,在提前安排好的相關人員引導下,紛紛向新建成的“衛崗鄉”官衙走去。
官衙占地約十畝,按照謝岩最初設想,官衙本身用一半兒地就足夠,餘下麵積用來種植一些花草和建設一個廣場。
可當實際建造的時候,常遠、楊登和王決他們都認為“太小了”,還說那些花花草草沒有什麼用,一致提議就按十畝地來建造官衙。
謝岩爭不過,就隨他們去了。最後的結果是,官衙被建成了一個超大麵積的“回字型”樣式的“四合院”。
外圈總共有一百九十多間屋,內圈差不多有將近一百間屋,內外圈之間,是寬約十五米左右,以青磚鋪設的環形大道,並取名“官衙大道”。
計劃中的廣場,不可避免地被弄到官衙正中的位置,那可是一個接近一千平方米的廣場,在謝岩看來,搞一個小型的閱兵式都足夠了。
最初設計中的涼亭也不見了,用馮寶的話說是:“如果需要,豎帳篷就可以,搞那個中看不中用的東西乾什麼?”
等到謝岩知道的時候,廣場地麵青磚已經全部鋪完了,他心目中的涼亭自然也就泡了湯。
不過,當近兩千人湧進官衙的時候,看起來空空蕩蕩的廣場,也就不那麼顯得空曠了。
如果將“官衙落成典禮”看成是一個完整的大活動,那麼它其實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參觀“衛崗鄉”的各項建設,包括道路、作坊、碼頭等,當然,重中之重是參觀學堂;第二部分,是晚上的宴請;第三部分,則是在“洛陽雲鳳樓”舉行的“詩酒風流花會”最終決賽。之所以弄到“雲鳳樓”,完全是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總不能讓姑娘們身著薄衫在寒風裡走來走去的,即便她們受得了,下麵看的人也吃不消啊。
可以說,雖然隻一天時間,但是行程安排極其緊湊,這對並沒有什麼經驗的“衛崗鄉”全體人員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好在,他們大多軍人出身,即使是負責引導、帶路和講解的人,也都是從“施工隊”選出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倒不成問題,基本上可以達到謝岩的設想。
辰時末,巳時起。
官衙裡的人齊聚於正門前,“洛陽地區”官職最高的“洛陽留守”與“洛陽府尹”相繼進行了簡短講話,最後同謝岩一道,以後世“剪彩”的方式,展現出“欽命衛崗鄉衙”的匾額,直到掛上門頭才算儀式結束。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從“洛陽”來的大批官員,和“長安”來的豪門大戶,以及隨行的文士等人,不約而同地共同選擇參觀“學堂”。
沿官衙向北,不到百步即是官道,橫穿過官道即算是進入學堂地界。
一條嶄新的,以青磚鋪就的大路兩邊,都是獨門獨院的二層小樓,清一色的白牆黑瓦,煞是整齊美觀,目測之下,不少於二十棟。
“這是提供給有職位的先生們的住所,裡麵所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隻要在學堂教滿三年,且有了職位,就可以出資買下這棟小樓,價錢也不貴,我保證先生們能夠買得起。”
“好啊,看起來還真是不錯!”洛陽留守讚了一句,又指了指小樓後麵的大片空地道:“那裡做何用啊?”
“還是蓋房子。”謝岩補充道:“除了部分先生的小樓外,絕大多數是更好一些的,除去少部分出售給鄉裡官員外,大部分暫時用於接待往來官員,待‘驛站’重建後,也將出售。”
眾官員們紛紛點首,卻無人多說什麼,或許在他們看來,這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吧。
謝岩也無心多加解釋,因為一些來自後世的理念,還不是他們可以理解的,隻有等全部建成以後,他們才會發現與眾不同的地方。
道路儘頭是一個巨大的操場,雖然還沒有種上草,但人為平整過的痕跡極為明顯,謝岩向官員們解釋了一下操場的用途,最後說道:“等開春後,我讓人種上草,如此可更加好看,且能夠減少一些意外的發生。”
官員們都清楚謝岩說的“意外”是什麼,無不頷首以示了解。
直接走過操場,就可以看到兩排共十六間房組成的學堂了。
新式課桌椅,從未見過的黑板,窗明幾淨的環境,讓官員們耳目一新,他們一間教室一間教室地看過去,口中不時發出各種驚歎……
洛陽府尹親自檢查了一張課桌後,說道:“謝縣男啊,這樣一個學堂,花費可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