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去‘長安’?”馮寶坐在謝岩對麵,非常不理解地道:“今年可不比去年,鄉裡的事千頭萬緒,事務繁多,你走了,誰來管?你沒發現,羅漢易和楊登兩個,已經忙的是暈頭轉向了嗎?”
“不用你提醒,我早就知道了,但是不去不行,而且是越早越好。”說著,謝岩拿過麵前一份報告遞了過去。
馮寶知道,自從“衛崗鄉”的大部分官吏,經過“速成班”學習,初步具有了認字和書寫能力後,謝岩即要求他們將口頭報告,改成了書麵報告,而手頭的這一份,正是署名“楊登”,標題“關於衛崗鄉人口現狀報告”一文。
馮寶很認真的看完全部內容,以極度奇怪的語氣問:“鄉裡有這麼多人?不可能吧,楊登會不會搞錯了?”
“開始我也不信,後來專門問過楊登,他告訴我,並不是他想搞這個調查,而是黃一清學了代數、幾何、統計、概率這些以後,想要試試計算鄉裡的人口,委托他調查一些數據後,由黃一清算出來的。”
“啥?那家夥數學學到哪兒了?”馮寶簡直懷疑自己聽錯了,才大半年時間,怎麼感覺黃一清的數學學到了高等數學範疇裡了。
“唉,那個黃一清,絕對是個數學天才,而且勤奮的一塌糊塗,聽說他每天除了上課,就在自己房間裡麵算東西,老實說,最多再有半年,估計我也沒法子教了。”謝岩很是感歎地道。
“那怎麼辦?”馮寶問。
“好辦啊,學會了理論總得用於實踐吧,讓他寫教材,教學生,計算一下實際需要的數據,總有他忙不完的事,以數學的博大精深,他一輩子也忙不完的!”謝岩倒不是太在意地說著。
“也對,學以致用嘛。”馮寶“壞壞”地笑了一下說,但轉瞬間,他看到了手上的報告,又皺起眉頭問道:“鄉裡人多是好事,就是增長太快了些,但是這跟你去‘長安’又有什麼關係?”
謝岩道:“原因有兩個,其一,鄉裡發展太快,官員的數量和能力都難以適應,胥吏好辦,自己增加人數即可,但是官員數量,必須要奏請陛下,爭取給鄉裡增加十個名額;其二,是巡邏隊人數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大唐其他地方都不存在,唯獨在‘衛崗鄉’,它是一個極為敏感的事。”
馮寶問:“哪裡敏感了?我怎麼沒感覺到?”
謝岩道:“咱們鄉裡有軍械作坊,能夠生產大唐最優良的軍械,此事朝中人儘皆知,加上巡邏隊通過突襲王府衛隊時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足以震驚朝野!最好的武器配以最精銳的軍卒,恐怕誰當皇帝也會心生焦慮的。”
“可是,巡邏隊攏共也就三百來人,皇帝不至於對這麼點兒人也擔心吧?”馮寶有些不大理解地問道。
“你覺得三百號人夠嗎?”謝岩反問了一句。
“夠個屁呀!”馮寶道:“要不是咱們和‘羽林左衛’的關係比較特殊,可以請他們的人天天上街巡邏,靠我們的人,根本就忙不過來。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不再多招募一些呢?”
“招募?招多少人合適?一個上州的‘折衝都尉’麾下滿編也不過軍卒一千兩百人,咱們小小的鄉裡,豈能有更多?否則,圖謀不軌四個字就得落到咱們頭上了。所以,在沒有和陛下以及朝廷達成共識前,一個人也不可以增加。”謝岩說完以後,忍不住歎息了一聲,跟著又道:“大唐沒有如此人口密集的區域,缺少管理經驗啊!若是不能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鄉裡的發展必須停頓下來,學堂要想培養出合用的人才,最少也得三年,我寧可損失三年時間,也不能冒險。”
馮寶不得不承認謝岩說的很有道理,他本想說點什麼,但一時間又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好,最後隻有轉移話題,問:“你找我過來,應該不會隻是為了告訴我這些吧?”
謝岩道:“此去‘長安’短時間我可能回不來,鄉裡的事務,單靠羅漢易和楊登恐怕難以應付,我需要你坐鎮官衙,我走了隻有你在,才不會出現人心浮動的情況,至於具體的事務,相信你也能夠處理好。”
“那你打算何時動身?又有什麼事是需要交待的?”馮寶這麼一問,顯然是同意了。
謝岩道:“我打算過十天,也就是十一月初的時候離開,我走了以後,有幾件事需要你密切關注和跟進一下。第一,我把複原耬車的事情當成作業交給了學堂‘中級班’,他們初步接觸了數學和物理,有很大可能弄得出來,你需要時不時關注一下;第二,‘印刷作坊’老宋那裡遇到了難題,我也不是太懂,你可以去問問,帶他去各家作坊走走,多問問人,開拓一下思路,或許就能解決;第三件,‘蔬菜大棚’那裡,差不多建好,你找一些農戶,安排他們試種,行不行的先試一下,反正不是急事;第四件,是你‘寶莊’的那片水澆地,我打算將‘育種中心’設在那裡,此事你先安排一下等我回來著手實施;第五件,是最後一件也是最為要緊的事,即學堂的年終考試以及生員的放假,事情我走以前會安排好的,但是你務必要全程盯著,千萬不能出一絲紕漏!你也知道,學堂事關未來,可謂重中之重。”
“唉——還是不當官好哇。”
“你發哪門子感慨?”謝岩對馮寶道:“就那麼點事,至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