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岩不知道自己說的這些內容對皇帝有何影響,但有多少算多少,起碼讓皇帝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提前有點印象。
轉眼到了十二月初一,又是“朔日朝參”之日。
謝岩依舊稱病未去上朝,但是他估計,自己的奏章,皇帝今日應該會有動作了。
果然,散朝之後,李治將長孫無忌、李績等幾位重臣召至“兩儀殿”,先是對於戶部明年的預算做了一番商討,最後,拿出謝岩的奏章道:“關於‘衛崗鄉’請求增加官員和調派‘潼關’駐軍維持地方秩序一事,不知眾位卿家有何看法?”
各位大臣們全都默不作聲,誰也沒有率先發話的意思。
“阿舅如何看呢?”李治隻能點名問道。
長孫無忌道:“陛下,老臣以為,倘若‘衛崗鄉’情況確係謝縣男奏章所言,增加官員當屬應有之意,至於以駐軍維持地方秩序一事,老臣覺得,雖可行,卻需要做些安排,以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阿舅所指為何?”李治又問。
“陛下,老臣已多年不曾參與軍中事務,僅僅是防患於未然,具體會是什麼,還真不是很清楚。”長孫無忌並不想在這件事上表態,故而推脫地說了一番話。
李治轉而看向“英國公”李績,問道:“李老卿家當如何看待此事呢?”
“陛下,軍隊不參與地方事,乃是慣例,臣擔心此例一開,日後麻煩更多。”李績簡單說了兩句,似乎並不支持。
李治也沒多問,而是又問了褚遂良類似的話。
“老臣無異議,任憑陛下決斷。”褚遂良直接表明自己對此事不參與的態度。
朝中三大重臣,似乎都沒有什麼明確的態度,問題等於是又回到了皇帝那裡。
李治隻能表態地道:“增加官員之事,當無需再議,朕準了,具體人選由褚公負責挑選呈報給朕;至於調派駐軍,朕以為也可考慮,否則,憑‘衛崗鄉’巡邏隊那點人,應該應付不了。”
“陛下”來濟忽然開口道:“軍隊參與地方事,並無先例,且‘衛崗鄉’頗有財力,應當命其自行招募……”
“此事萬萬不可!”褚遂良突然出言打斷了來濟的話,跟著向皇帝奏道:“啟稟陛下,萬萬不可由‘衛崗鄉’自行招募。”
“哦,那是何故?”李治明知故問。
褚遂良道:“謝縣男擅長操練軍卒,‘衛崗鄉’又出產大唐最好的鐵錠,如果允許其自行招募,等同於招募精兵,此舉絕不可以,當調派駐軍維持秩序方為上策,且必須年年輪換,以免後患。”
“褚公之言,甚是有理。”李治心裡早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但是表麵文章不得不做。
“褚公不提起,老夫差點都忘了,謝縣男本為軍官,極為擅長操練軍卒,好像‘羽林左衛’的雷郎將,曾是他的部下吧?”
“不錯,英公所說完全正確,今日之‘羽林左衛’,其實就是效仿了當年的‘武平堡’軍,大唐和陛下,都不需要第二支如此精銳的軍隊!”褚遂良說完,又向李治道:“陛下,鑒於‘衛崗鄉’獨特狀況,理當特彆對待,當自‘潼關’駐軍抽調軍卒,以維護地方治安。”
李治看了一眼長孫無忌,見他似乎沒有任何表示,便開口詢問其他幾位大臣道:“眾卿以為呢”
話說到這一步,當然沒有人反對了,就連來濟也意識到“衛崗鄉”與眾不同之處,表示出了“讚成”之意。
“既然眾卿家都無異議,那朕也準了,此事就由英公負責拿個章程出來好了。”李治一錘定音地說道。
三天後,謝岩得到消息,皇帝正式批複了自己的奏章所請。
事情是辦完了,可謝岩還是不能離開“長安”,倒不是說不能走,而是他必須得多待些時日,等待吏部將增派的官員名單給確定下來,此外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那就是覲見皇帝陛下。
對於其他人來說,覲見皇帝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對謝岩而言,倒不是特彆的難,一般而言,皇帝還是很給他麵子的嘛。
然凡事總有例外,謝岩通過王伏勝向皇帝提出覲見請求後,一連數日,什麼消息也沒有!皇帝沒有召見,也沒說不見。就這麼把謝岩晾在一邊,不理不睬的,弄得謝岩隻能耐下性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