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督查(2 / 2)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5669 字 9個月前

謝岩親自送到門外,目送其登上馬車,在大批隨從護佑下,揚長而去。

第二天,謝岩以向皇帝“繳旨”為名,再次請求覲見陛下,得到認可之後,他又一次來到了“兩儀殿”。

“啟奏陛下,‘衛崗鄉’與‘太原王氏’發生的誤會已然解釋清楚了。”謝岩奏道。

“哦,既然是個誤會,解釋清楚了就好,朕心甚慰啊!”

謝岩聽到皇帝說出那四個字,知道自己在皇帝麵前那一關算是過去了,可還沒等他高興些,李治又道:“此類事件朕不希望有下次,尤其是‘冒充學生’的舉動,若再有下次,朕絕不寬恕。”

“陛下放心,待臣回鄉,必定嚴加整頓,不讓此類事件再次出現。”說到這裡,謝岩想起一事,又繼續上奏道:“啟稟陛下,鄉裡事務繁多,對於學堂事,臣難以顧得周全,臣記得,當日微臣曾有提議,請陛下給鄉裡委派‘督查’,不知陛下可否還記得?”

李治想了一下,道:“似乎確有其事。”

謝岩奏道:“今事實證明,沒有‘督查’協助,單靠微臣一人,恐難以令學堂安穩長久,臣向陛下舉薦一人,足以勝任此職。”

“卿家意欲舉薦何人?”李治問。

“臣舉薦原‘洛陽留守府長史’高遠擔任此職。”

“高遠?”李治心裡默默念了一下這個名字。他有印象,也知道高遠是個乾臣,且目前在“長安”。

“因何舉薦?”李治問道。

謝岩道:“稟陛下,高遠於長史任上與臣相識,臣知其為人忠義正直,當可勝任學堂‘督查’。”

“忠義正直,的確合適,然,學堂‘督查’需要如此品級官員嗎?高卿家那可不是一般的官員,若放任地方,至少也是中州刺史,稱得上是朝中重臣了。”李治道出自己疑問。

“學堂代表皇家,‘督查’象征陛下耳目,行監察職責,品級高一些,正說明陛下重視,況且據臣所知,高遠在‘長安’時日不短,可見朝中暫無空缺,微臣以為,哪怕是暫代‘督查’,也好過空等。”謝岩一語道出問題的真正核心,那就是朝廷暫無空缺。

李治很清楚,哪裡是沒有空缺,而是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文臣,皆認為高遠以軍功入仕,如今任期已滿,外放邊陲“都督府”最為合適,既可以發揮其懂軍事的特長,又可以指導民政,堪稱人儘其才。

李治卻覺得,如此有刻薄功臣之嫌,且高遠資曆不夠,無法出任“大都督”,所以高遠之事一直那麼“掛著”,可那又不合朝廷規矩,總歸是要解決的。

現在謝岩當麵提出請高遠擔任學堂“督查”,至少聽起來還是很不錯的,不光地方好,靠近“洛陽”,名義上也是代皇帝監察,很有些欽差的意思。

李治權衡了一下利弊,道:“此事,朕準了,學生確實需要好好管教,以免再出現不法之事。”

“陛下英明,相信以後當不會再出現了。”謝岩恭聲言道。

“謝卿家,吏部選派赴‘衛崗鄉’的官員已經確定下來,隨時可以上任;且‘兵部’業已將調動‘潼關’駐軍的文書準備好,隻要朕將統軍兵符交給卿家,卿家來京的事情也就全部結束了,朕想知道地是,增派的官員,如何使用?卿家得了統兵之權,又當如何?”李治換了一個話題問道。

“啟稟陛下,增派的官員主要用於市麵管理、商稅征收、處理日常事務這三個方麵,按照臣的設想,市麵若想長久繁華,管理必不可少,例如有無商家欺行霸市,囤積民生物資以謀取厚利,又或者有商家以次充好,坑騙百姓,這些看起來都是小事,卻事關朝廷在百姓當中的聲譽,不可小覷;至於商稅方麵,恕臣直言,我朝稅製設立有不儘合理之處,然此事事關國策,且需要專門人才設計,臣自問做不到,故不敢妄言,隻能等日後條件允許時,由陛下定奪,正因為商稅偏低,故臣更不允許有商賈偷逃稅款,那是陛下的、朝廷的、也可以說是百姓的,臣將專門設立‘稅丞’一職,專職收稅;至於鄉裡的日常事務,現在也是日益增多,同樣需要有官員來處理。”謝岩一口氣說完官員使用的問題後,停頓片刻以喘口氣,跟著又道:“至於陛下賦予臣的統兵權,臣不敢擅用,統兵之地僅限於鄉裡,臣保證絕不率兵出‘衛崗鄉’半步。”

李治笑了,明顯是對謝岩的回答很滿意!

“謝卿家說的商稅一事,之前和王伏勝有說過,朕也有仔細想過,確有諸多不合理之處,隻是此事需要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謝岩道:“事關國策,理當陛下聖裁,臣另有一事,還請陛下酌情定奪。”

李治道:“但說無妨。”

“多謝陛下!”謝岩隨即道:“臣欲向陛下討要一項權力,即在鄉裡官員當中實施‘末位淘汰製’,以此來促進官員,避免官員之中出現為官不作為的情況。”

“朕有聽王伏勝說過此事,此方法雖然有督促官員之用,然據此而淘汰官員,未免過於嚴苛一些,這樣吧,卿家可以正常實施,真要是出現了被淘汰的官員,那就退給吏部好了。”

謝岩知道,李治不是很認同,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是給了自己部分權力,如此的信任,可以說在整個大唐朝廷內,也不可能有幾個人的!

“臣謝過陛下信任!”謝岩這一句可以說是發自肺腑,他知道,對於帝王來說,“信任”永遠是最珍貴的東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