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她們備齊材料,真正縫製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兩天之後了。
黃雅雯沒有能夠成為第一個使用者,因為她的結束了,而許爰的開始了,實驗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許爰頭上。
又過了四天,許爰再次來到“黃府”,低聲告訴黃雅雯:“試過了,很不錯。”
黃雅雯聽聞之後,那是非常高興,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自己動手做出來具有實際意義的東西,而且,對於大唐所有女性來說,都是幸事!
六月,“珮兮閣”正式開張,第一批客戶,或者說“會員”,毫無疑問的來自“衛崗鄉”,無論是歌舞坊裡的舞姬,或是商賈們的妻妾,又或者是部分低級官員的妻妾,芊芊她們做到了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為她們贏得了巨大聲譽的同時,也自動抹去了一些流言蜚語。
“衛崗鄉”在安靜、祥和的氛圍裡持續發展,日均人口數,繼續攀升,從去年五萬,到了如今,已近七萬有餘。人口增長又帶動商業繁華,進而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皇家衛崗學堂”也有了些許成果,以房元昭、王禧為首的學生團隊,通過與張猛合作,成功複原耬車,經過實地驗證,完全達到書中記載,甚至由於材料性能的提高,似乎還更好一些。
消息傳到皇帝耳中,李治龍顏大悅,下旨予以封賞!
可遺憾地是,“畢昇印刷作坊”始終未能解決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油墨配比。
經過無數次試驗,“活字印刷”的字模材料問題解決了,那就是膠泥,至於質地更好的金屬字模,也在不斷試驗中,唯有油墨,始終進展有限。
謝岩和馮寶都不懂,無法給出合理的建議,他們隻能從油墨兩個字表麵分析出,應該是往墨裡麵加一些什麼油,但會是什麼油?加多少合適?則完全不知道,隻能依靠大量反複的試驗去獲取。
好在謝岩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告訴負責印刷作坊的老宋一家人:“不要著急,做好記錄,慢慢研究。”
又對利用業餘時間過來幫忙的兩名中二級學生道:“你們不要以為這隻是匠人的活計,把一些不相乾的東西合起來,最後出現一種新的東西,是天地間最為玄妙的一種變化,姑且稱它為化學反應,能夠掌握這種變化的人,開山裂石不在話下。”
學生是有些盲目的,他們被謝岩的說法給點燃了熱情,以一種更加狂熱的心態,投入到油墨的研發之中。
謝岩並不清楚自己這麼做有多大效果,可是他很清楚的知道,科學研究,要是少了一份執著和狂熱,真正能夠堅持下去的人,那真可謂是鳳毛麟角。
科學發展需要時間,“衛崗鄉”發展亦需要時間,而有一些事情,或者說一些人的想法暴露,同樣需要時間。
時進九月,來濟官進“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實權宰相,以此為標誌,預示著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集團全麵把持朝政的時期開始了。
某日,長孫無忌宴請同僚,酒酣耳熱之際,其對在座同僚言道:“老夫自問才學普通,然機緣巧合之下,得以位極人臣,諸位以為,老夫與前隋楊素相比如何?”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