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靜靜地聽完王福來的講述,什麼表示也沒有,隻是將王禧的試卷和成績單要了過來,她想看一看,“皇家學堂”裡麵都教些什麼東西。
“皇家衛崗學堂”今年的考試難度相比去年要低了許多,尤其是在算學部分,黃一清接受了謝岩的建議,不再把彆人當成自己,以平常人的要求來安排算學學習和考試,效果很是不錯,起碼學生們不用在起早貪黑的研究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對於沒有學習過算學的武媚來說,看起來和“天書”沒什麼區彆;文章那部分,今年考的題目為,並給出了一個範圍,即關中某縣,王禧在文中提出,首先要了解當地的人口、資源以及土地的實際情況,優先發展農桑等等,這都屬於常規做法,沒有什麼新意,然而他卻提出了一個很特彆的觀點,即在有限的土地裡,應當儘可能的提高產出,或者是種植價值高的農作物,比如說“蔬菜大棚”。
“衛崗鄉”的“蔬菜大棚”,經過兩年的摸索,已經多少有些產出,由於記錄完整,通過整理後,再改進,成本有望降到一個富貴人家能夠接受的程度,換句話說,那就是有了市場價值。
王禧在文中的意思就是,學習和利用這一套成熟的經驗,用來改善百姓的生活,進行發展,他特彆指出來一點,“蔬菜大棚”並不是建的越多,對百姓越好,應當是控製一個在一個程度內,否則就會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
此時的武媚,還不具有太多政治方麵的經驗,並不能夠完全看明白文中的含義,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能夠看出來,寫文章的人,完全用最樸實的文字,把自己想要說清楚的事,一樁樁一件件清晰列了出來,讓看的人一目了然,應該說,非常具有實用性。
在“格物”試卷裡,武媚除了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力學、光學裡麵的一小部分外,其他也非常不明白,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的閱讀興趣。
天黑之後,李治來到了“蓬萊殿”。
同往常一樣,李治先陪兒子玩兒了片刻,然後坐到了錦榻之上。
武媚親自給李治端來一杯熱茶,接著道:“陛下操持政務。可要多多休息才是。”
李治微微一笑,道:“朕還年青,多忙些無妨。”說完,隨口問了一句:“朕適才見媚娘在看文章,是什麼好文章啊?不妨給朕說說。”
武媚道:“陛下可隻說中了一半,那是考卷,不過其中到有一篇文章。”
“考卷?”李治詫異的看了一眼武媚,問道:“媚娘如何會有‘衛崗學堂’之考卷呢?”
大唐境內,除了“衛崗學堂”,再無第二家使用“考卷”這個名詞,而武媚日居深宮,怎麼可能會有呢?自然難怪李治驚訝了。
“這得問王福來,考卷是他帶進宮的。”武媚說的時候,有意無意地掃了一眼王福來,那意思太明顯不過了——給你機會,能不能把握,就看你自己了。
嚴格來說,武媚本不想多事,不管怎麼說,在皇帝沒有同意的情況下,後宮妃嬪過問政事此為禁忌,她還不想招惹是非。然而,當她看了王禧的成績單以及試卷,覺得此子甚為不凡,便又改了主意,決定給王福來一個機會,這才有了剛才那一句話。
李治僅僅看向王福來,卻並沒有問,目光中的詢問之意,卻是再明顯不過。